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初稿)(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39、白星桑天牛Psucothea tonkin-ensis(Aurivillius) 寄主:桑。分市:海南、云南(金平、剑川、南华、大理、洱源、弥渡)、广尔。240 海南白星天牛Psacothca toni-nensis inarmata Gressitt 寄主:桑、构。分布:贵州(毕节等地)、海南。241 桑坡天牛(坡翅大牛,斑角大牛,  相似文献   

2.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初稿)(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1.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 寄主:桑、茶、咖啡、苹果。分布: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312.中国绿刺蛾(绿刺蛾)ParasaSinicd Moore  相似文献   

3.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蝉科(Cicadidae)桑树害虫共45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叶蝉类和蝉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
葡萄斑叶蝉又称葡萄二星叶蝉,近年来在甘肃清水发生日趋严重,受害率达90%~100%,成为当地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此,笔者在清水县开展了3年的调查研究。葡萄斑叶蝉以成、若虫在叶背刺吸汁液,受害叶易提早干枯脱落。主要为害葡萄、苹果和梨,还可为害桃、山楂、樱桃等果树,以及毛苕子等杂草,以葡萄受害最重。葡萄斑叶蝉一年发生3代,10月中下旬以成虫在园内外的土缝、石缝、杂草和落叶中越冬,其中在树盘内越冬虫量最多。翌年3月成虫出蛰后,先在园内苹果、杂草等寄主上活动,4月上旬葡萄展叶后,迁移到葡萄上产卵为害…  相似文献   

5.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初稿)(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0.银毛吹绵蚧(冈田吹绵蚧):Icer-ya Seycheuarum Westwood。寄主:桑、楷杷、杧果、柿、柑桔、橙洋柠檬、鸡骨香、玫瑰、巴豆、木防已、朴草、甘蔗、茶、山茶、银桦、棕、苏铁、槟榔、竹柏、石榴、桃、枫、莲雾。分布: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 131.巨绵蚧:Megapulvinaria maxim(Green) 寄主:鸡桑、柚、苧麻、木油树、算盘  相似文献   

6.
余虹  孙小峰 《蚕业科学》2005,31(1):26-30
对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热稳定性及其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桑螟绒茧蜂搜索寄主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幼虫、为害叶、粪便之中,热稳定性好,能被甲醇、二氯甲烷、氯仿所抽提。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应用不仅可增强桑螟绒茧蜂的搜索活动,缩短寄生时间,还能够提高对寄主幼虫的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 早春桑园害虫的发生,比较一致,在这个时期,防除效果亦高。还有,同时可防除数种害虫,从而,可以节约人工和药剂费用。现将防除的方法简述如下: 1、桑象虫、桑介壳虫的同时防除早春桑树发芽期,桑象虫的成虫即从树皮下的巢室出来活动。还有,体内充满成熟卵的桑介壳虫,这时亦到了产卵直前状态。(临界产卵期)看准这个时期,选择附表中适合杀灭这两种害虫的药剂,对桑树整株进行药剂喷洒。 2、菱纹叶蝉、桑木虱、桑毛虫、桑尺蠖的同时防除。驱除的对象是:萎纹叶蝉刚孵化的若虫、桑木虱的越冬成虫,桑毛虫和桑尺蠖的  相似文献   

8.
来源于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和趋性反应有较强的调控作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初步研究了雌性桑天牛成虫口腔分泌物和产卵后的肛门分泌物以及裸卵等单一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主识别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单一信息化合物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均没有影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信息类化合物,并且对不同提取溶剂获得的提取液进行了寄生蜂寄主趋性反应和寄主识别行为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该寄生蜂的趋性反应有显著影响,正己烷、甲醇、丙酮以及蒸馏水4种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趋性反应均无影响;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3种有机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行为有影响,证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提取存在于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该寄生蜂的接触性信息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提取液分离纯化,层析液对寄生蜂寄主识别影响的测定结果显示,用正己烷作溶剂的层析液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二氯甲烷、甲醇、丙酮和蒸馏水作溶剂的4种层析液则没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春华 《蚕桑通报》1989,20(1):31-32
关于黄化型萎缩病的媒介昆虫菱纹叶蝉的发生、消长规律,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各地气候的不同而异。为了提供防病治虫的依据,对湖州地区菱纹叶蝉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室内(养虫室)个体、群体(盆栽桑)饲养和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菱纹叶蝉在湖州地区的消长和迁飞规律,以指导大面积治虫灭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危害葡萄的叶蝉主要有两种 ,即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两种叶蝉常混合发生 ,对葡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1 为害特点 葡萄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在葡萄的整个生长期都能为害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两种叶蝉喜在郁闭处为害 ,故为害时先从枝蔓中下部老叶和内膛开始逐渐向上部和外围蔓延。叶片受害后 ,正面呈现密集的白色小斑点 ,严重时小白点连成大的斑块 ,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造成葡萄早期落叶 ,树势衰退 ,影响当年以至第 2年果实的质量和产量。2 发生规律 二黄斑叶蝉一年发生 3~ 4代 ,葡萄斑叶蝉一年发生 3代…  相似文献   

11.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桑树常见害虫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桑虫为害而引起桑树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致使桑叶减产,叶质降低,严重影响蚕茧生产。桑树虫害的发生量和种类,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技术、防治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存在差异。桑树虫害有的咀食叶片(如野蚕、桑螟等),有的兼食芽叶(如桑毛虫、桑象虫等),有的吮吸汁液(如青叶蝉、桑拟菱纹叶蝉等),有的蛀食枝干(如桑虎天牛、桑天牛等),还有地下害虫(如华北蝼蛄、小地老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桑树害虫天敌名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Larvaevovidae[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寄主:桑蟥等.分布:广东、浙江、四川、海南、云南、福建、吉林、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河南.  相似文献   

14.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桑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重要卵寄生蜂之一,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挥发物在该寄生蜂寄主生境定向搜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8种桑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发现该寄生蜂对这8种桑枝挥发物都能产生电生理反应,且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电生理反应增强。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的趋性行为,结果显示0.01%月桂烯、0.01%里那醇和1%Z-乙酸-3-己烯酯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研究结果对揭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有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几乎为雄性。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外膜蛋白基因(wsp)、细菌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和核糖体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的DNA中分别扩增出约600、1000和900 bp的片断,验证了米蛾体内已感染了Wolbachia;而在桑天牛卵啮小蜂的DNA中未扩增出任何片断,表明Wolbachia在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未被感染或感染率极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6个对黄化型菱缩病不同抗性的桑品种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枝、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与桑菱纹叶蝉虫口密度的相关性以及接种菱纹叶蝉后的发病率,以探讨不同抗病性桑品种对菱纹叶蝉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育2号、湘456枝条木栓化程度高,叶背沿叶脉表皮毛密厚、叶片总糖含量低、虫口密度小,媒介昆虫接种发病率低;感病品种湖桑32号、湘7920枝条木质疏松,叶背沿叶脉表皮毛稀疏,叶片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卵期寄生蜂,研究其寄生机制对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该寄生蜂的产卵行为主要包括桑天牛刻槽的定向搜寻、刻槽表面的检验、寄主卵检验、产卵寄生、标记等,其中刻槽表面检验的时间较长。选择试验显示,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桑枝和取食桑枝。在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分泌物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中,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并且刻槽检验时间、寄主卵检验率和寄生率等都显著高于前两个处理。已寄生刻槽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低于未寄生刻槽。  相似文献   

18.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型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在等比较,发现该病夺菌属于桑锈孢锈力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19.
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  相似文献   

20.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性等比较试验,发现该病原菌属于桑锈孢锈菌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