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家禽》2008,30(15)
小母鸡早期暴露在不同光照类型下可能对后期母鸡转群至产蛋设备后的行为产生影响,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研究者对此做了个试验,他们将84只鸡平均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群体,每个群体7只小鸡。2个处理组处理分别为:8小时白炽光照+16小时无光照(18)和8小时自然光照+16小时无光照(N8),其余饲养一致,到14周龄时鸡群体活动水平被记录并通过一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肉仔鸡采食有明显的时间带,开灯光照时采食量多,长势也快,此时效益也最好。但是,饲养在密闭舍的肉仔鸡,用的是日光照23小时、熄灯1小时的长光照技术(即23L∶1D)。特别是近年来,肉鸡育种又强化了生长速度,由此既加快了生长又提高了饲料报酬,随之而来也加剧了商品代肉仔鸡的代谢性疾病,如:体脂增多、腹水综合征增加、软脚病增多,同时还影响着父母代种鸡的产蛋性能。为此,试验者对饲养在密闭舍的肉仔鸡,采用开灯1小时、熄灯3小时的断续光照技术(1L∶3D),也即日累计光照6小时、熄灯18小时的光照管理。结果体重…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方法试验1使用的种雏是3月初孵化的。为取得光照强度对鸡的影响结果,同批鸡的一半用人工光照,另一半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人工光照用白炽灯,照度20勒克斯,自然光照照度800勒克斯。育雏第1周,每天人工光照23小时。到20周龄前的育成期,每天光照8小时。20周龄后转入半地半床舍,每天光照14小时,进入产蛋期日光照16小时。试验2使用的种雏是10月孵化的,试验组合与试验1相同。试验3育成期使用了试验1的方法,产蛋期使用了4种光照,即:高照度区,用白炽灯人工光照,照度1000勒克斯,日光照16小…  相似文献   

4.
短时断料饲喂法的目的是使产蛋鸡在关灯前一段时间内能采食更多的饲料。具体饲喂方法是根据光照时间来确定的,以开放式鸡舍16小时光照(自然光照+人工光照)为例,每日4时开灯,20时关灯(其间有自然光照),一般在15时之前可采取自由采食,但在15时前应使鸡饲...  相似文献   

5.
将蚯蚓干制粉碎添加到蛋鸡日粮中,观察蚯蚓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1蚯蚓粉来源将用堆积发酵鸡粪饲养的本地红蚯蚓清水冲洗后,置于105±1℃烘箱中烘干、粉碎。2试验鸡的选择与分组选择健康无病、产蛋性能稳定的37周龄伊莎褐壳商品蛋鸡20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重复50只。3试验鸡日粮组成及养分含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见表1),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蚯蚓粉,预饲期7天,试验期为30天。4饲养管理半开放式笼养,通风、采光(自然光照+人工光照)条件一致,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相似文献   

6.
用200只出壳艾维菌雏茵雏鸡随机平均分为4组,进行为期49天的饲养试验。在试验中,对照组喂给基础日粮,试验1组用95%基础日粮+5%处理鸡粪,试验2组用92%基础日粮+8%处理鸡粪,试验3组用90%基础日粮+10%处理鸡粪。结果表明:各组总增重(试验1组81.28kg,试验2组84.21kg,试验3组80.23kg,对照组81.25kg)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报酬(试1组2.16:1,试2组2.05:1,试3组2.14:1,对照组2.09:1)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1、2、3组及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0%、0、10%、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每千克毛鸡成本试验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68元、3.42元、3.51元、3.73元),以试2组为好。  相似文献   

7.
保证蛋鸡在产蛋期摄人足够的日粮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力、保证产蛋量和蛋重的重要前提。传统的蛋鸡饲喂法是在整个光照期让鸡自由采食,但由于采食量不足,影响蛋重和产蛋率的提高。如果采用新法喂鸡,即短期断料喂鸡法,则效果好得多。短期断料喂鸡法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光照时间确定饲喂时间。以开放式鸡舍16小时光照(自然光照+人工光照)为例,如每天在4:00开灯,20:00关灯,一般在15:00之前让鸡自由采食,但在15:00左右饲料槽内的饲料正好被吃干净,然后停止喂料2~3小时,然后在18:00左右又在饲…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制度对肉种鸡饲养效果影响毛荣飞(上海大江有限公司洞泾种禽场)光照对种鸡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光照制度有助于提高种鸡生产性能.几年来,通过开放式自然光照及密闭式人工光照饲养实践证明。育成数采用密闭式遮光比自然光照下开放式生产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褪黑素水平对禽类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条件,分3组(短光照组、长光照组和对照组)饲养鸡45只、鸭45只、鹌鹑45只,采用荧光双色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鸡、鸭、鹌鹑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u-la^+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短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水平较高,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u-la^+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长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分泌较少,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u-la^+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内源性褪黑素对鸡、鸭、鹌鹑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组肉用型种母鸡,每天采用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5.4勒克斯),饲养到4周龄时,将一组种母鸡放在一栋弱光照的鸡舍饲养。每天提供8小时光照(鸡身水平处的光照强度为5.4勒克斯),饲养到18周龄,然后改用每天10小时光照,饲养到20周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约200~400勒克司)饲养到22周龄,改用14小时光照饲养到24周龄;每天15小时光照饲养到40周龄,16小时光照饲养到49周龄,17小时光照饲养到59同龄,18小时光照饲养到实验末期—72周龄。另一组种母鸡,饲养在一栋强光照的鸡舍内,每天的光照时间从23小时(约200~400勒克司)逐渐减少到15小时,一直到鸡24周龄。接着,将这一组鸡的光照强度改成和弱光照鸡舍一样。种母鸡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称重,并喂以定量的饲料,以保持种鸡达到推荐体重要求。在这个饲养周期内发现:饲养在弱光照鸡舍内的种母鸡与饲养在强光照的鸡舍内种母鸡相比较,前者饲料消耗量大大减少,累积日产蛋量在头5个周期内较高,每28天为一个周期。种蛋孵化率也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好,但产蛋期鸡的死亡率偏高些。  相似文献   

11.
400只7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均分为1,2,3和4组,4个小组垫料平养。1组和3组采用23L∶1D的连续光照程序(CL),2组和4组为1L∶3D的间歇光照程序(IL)。1组和2组空气中氨气浓度≤10ppm,3组和4组空气中氨气浓度控制在25~35ppm。结果表明,间歇光照可显著降低由氨气浓度过高引起的肉仔鸡腹水征和心肺功能异常造成的死亡率,与连续光照相比,间歇光照不影响肉鸡出栏时的体重,但能改善饲料报酬。要想充分发挥间歇光照对肉鸡的有利作用,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间歇光照对发病鸡群的辅助治疗郝学江,陈国维(天津59122部队养殖场)天津某鸡场饲养256日龄京白蛋鸡2万只,由两栋相邻的封闭鸡舍饲养。先后发生新城疫。对病鸡群在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的同时,对先发病鸡舍(第一栋)采取间歇性光照,叩由原来的11小时连续光...  相似文献   

13.
牛超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4组药物组合:(1)PMSG+PGF2a;(2)PMSG+PGF2a+激光照射;(3)FSH+PGF2a;(4)FSH+Ctoprostenol,超排处理322头次供体牛。共采卵1663枚(头均5.81±4.68),可用胚胎980枚(头均3.43±3.94,占58.9%)。(3)、(4)两组胚胎可用率及可用胚胎数高于(1)、(2)组(p<0.05);黄牛胚胎可用率高于奶牛(p<0.01);育成牛胚胎可用率高于经产牛(p<0.01);供体牛前两次超排效果更好(p<0.05)。  相似文献   

14.
母兔不发情在养兔生产中经常出现,对长期不发情或处于乏情期的母兔,可采用人工催情的方法促使母兔发情,接受配种。下面介绍10种简便实效的催情方法:1性诱催情将长期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母兔放入公兔笼内,让公兔追逐、爬跨,经1小时后将母兔放回原笼,如此经2~3次后,一般可出现发情现象。2信息催情将母兔与公兔隔笼饲养(以铁丝笼最好),或将母兔放入养过公兔的笼内,公兔释放的特殊气味可诱发母兔发情。3光照催情在日照时间较短的秋冬季节,提供充足的光照,使光照时间达到14~16小时,也具有良好的催情效果。4按摩催…  相似文献   

15.
用1800只品系杂交的白来航鸡试验。8周令前光照都为16小时,且饲养管理亦相同。8周令后,分成4组,光照时间为:A组从16小时立刻改为8小时,以后保持此水平;B组也立即改为8小时,但以后每周增加40分钟光照,到20周令时,光照即达16小时,并保持下去;C组光照的为16小时,但每周减少40分钟,到20周令时,光照变为8小时;D组对照,光照为16小时不变。在不同的光照处理过程中,每组又按日粮的营养水平不同分成三小组:一  相似文献   

16.
优质黄羽肉鸡饲养日程(下)毛建璋桂林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527439(续上期)三、第二周龄主要工作安排(8~14天)1.喂料次数减到每天6次,即每4小时一次,每次喂料要求在3小时内食完,余下1小时供雏鸡休息。2.扩大育雏室面积,每1000只为25~3...  相似文献   

17.
1 及时调群 在蛋雏鸡十日龄左右(结合免疫或断喙)进行第一次调群,即将大小及发育情况不同的鸡进行分笼饲养。简单的方法是在免疫或断喙时将明显大或强壮的鸡和弱小的鸡挑出来分笼饲养。对弱小的鸡给予细心的管理和饲养,这样便可使其体重跟上正常鸡群了。按照此法,以后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调群了。2 延长光照时间 以前,蛋鸡常规光照时间是1~4d采用24h光照,以后便改为16h光照,然后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现在,农户养鸡在蛋鸡育雏中普遍采用10~20d内23~24h光照,以后再逐渐减少至自然光照。这样一方面增加雏鸡的采食时间,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用变温和恒温处理2月龄去势里岔黑猪四个月,饲喂三种不同日粮。结果表明:7-13.4℃(1)组猪的白细胞吞噬活性最高,-5-15.0℃(6)组最低。15℃(2)组的猪血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25℃(4)20℃(3)组和(1)组。饲养后期以(50组的白细胞吞噬活力最高,(3)组最低,结果依次为(5)〉(1)〉(4)〉(2)〉(3)。  相似文献   

19.
将初始体重为75kg的80头意大利重型猪(Italianheavypigs)分为两个试验组:低光照强度组(LL)一猪舍用低水平光照进行照射(40Ix);高光照强度组(HL)一用较高的光照强度进行照射(80Ix)。每天每组用光持续照射12小时,至体重达160kg时屠宰。低光照强度组在生长性  相似文献   

20.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