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生体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20m g/L2,4- D MS诱导培养基上,未成熟种胚和成熟种子种胚为外植体,光照培养下体胚诱导率分别为92% 和78% ,单个外植体平均产胚48 和41 个;而成熟种子胚小叶和未成熟种子子叶体胚诱导率均较低。以成熟种子种胚为外植体,20m g/L2,4- D和5m g/LPicloram 暗培养体胚诱导率分别为55% 和58% ,单个外植体平均产胚分别为44和42 个。在含5m g/LPicloram 培养基上,13个花生品种(系)体胚诱导率6% ~833% ,产胚量12~45个,差异显著,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体胚诱导率、产胚量普遍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8 个品种(系)体胚在含10m g/LBA 的MS培养基上枝条再生率363% ~778% 。再生枝条在含03m g/LNAA MS培养基上生根后,植株移到温室已正常开花、结荚。  相似文献   

2.
花生未成熟胚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花生体细胞胚胎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花生成熟种胚为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激素(20mg/L2,4-D或5mg/L Picloram)的培养基上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无明显差异,在MS+5mg/L Picloram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和品种类型有关,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体胚在MS+10mg/L BA培养基上苗再生达36.3%-77.8%,再生小苗在MS+0.3m  相似文献   

4.
花生胚小叶的离体再生及筛选压力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胚小叶为外植体,优化离体再生条件,通过对再生苗进行筛选,为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胚小叶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在供试基因型中中花8号不定芽诱导率和成苗率最高,且外植体状态最好。中花8号胚小叶再生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 + 6-BA(4.5mg/L)+NAA(1mg/L)+AgNO3(2mg/L),最佳诱导培养时间为21d。对中花8号再生苗进行筛选浓度实验,草丁膦(PPT)为20mg/L时,可筛选出抗性苗;300mg/L的卡那霉素(Km)可用于较小幼苗筛选,而对较大幼苗则需将Km的浓度提高至4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5.
园艺植物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无患子科荔枝,龙眼,天南星科白鹤芋,火鹤芋,花叶芋,芭蕉科香蕉,葫芦科西瓜甜瓜甜兰科卡特兰,大花蕙兰,石竹科满天星,康乃馨等50多个品种品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技术研究,探索出园艺植物获得体细胞发生的两种。途径。第一途径由外植体先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产生胚状体,此途径的技术关键在于前期必需在附加高浓度2,4-D的培养基上作激发培养,如荔枝,天星,康乃馨,火鹤芋,香芋等可由引途径产生体胚。第二种途  相似文献   

6.
花生胚小叶外植体再生影响因素研究简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胚小叶外植体再生是进行花生外源基因遗传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品种对花生胚小叶外植体再生有较大影响,BA/NAA比值与愈伤组织诱导、芽再生数量及速度关系密切,发芽势强的花生品种宜用低BA/NAA比值的MS培养基,发芽势弱的品种则宜用高BA/NAA比值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8.
9.
多胚水稻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我们筛选获得了4个具有遗传特性的多胚水稻品系,并通过细胞胚胎学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上述品系中存在着低频率的不定胚。为了对多胚水稻和无触合生殖现象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分析研究以及进行单细胞诱导、引变和筛选工作,对多胚水稻单细胞培养的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因供试材  相似文献   

10.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相似文献   

12.
以栽培种花生为材料,开展花生单倍体培养的前沿性探索,包括离体花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芽、再生苗培养、再生植株倍性鉴定和嫁接移植等研究。通过比较外植体灭菌时间、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再生培养基和再生植株创制培养条件等试验,筛选出适合花生花药培养的方法:1%NaClO消毒灭菌9 min,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采用B5N1、B3N1培养基,再分化培养采用B5N1-2培养基,再生苗培养采用SG培养基。本研究获得1株花药培养的再生植株,编号为15B8-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鉴定结果表明,该植株具有20条染色体,其中9条为A染色体、11条为B染色体,是第一例来自栽培种花生花药培养的单倍体植株;研究还表明,汕油52花生品种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力,有潜力作为花生花药培养的“桥梁品种”。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对花生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山东烟台选育的鲁花10号花生(Arachishypogaea L.)种子,用离子注入机分别注入0(即对照组)、1×10^12 Cu、1×10^11 Cu、4×10^11 P、9×10^11 P。结果发现,注入9×10^11 P的花生,其植株的叶片数目、开花数目等均优于其他组;注入1×10^12 Cu的花生,单株结实数、百粒湿重、单株产量等最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幼苗叶片进行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注入1×10^11 Cu、9×10^11 P、4×10^11P的花生幼苗的酯酶活性增大。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以9×10^11P和1×10^11Cu组所诱导产生的优良生物学性状较多,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4.
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感矮化病毒病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远杂910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采用SSR技术和BSA分析方法,结合F6世代各个家系接种病毒后ELISA的鉴定结果,得到1个与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XY38。此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5cM,具有作为抗性育种辅助选择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花生RAPD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以花生为材料,对RAPD各种反应条件的优化组合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花生RAPD的较为理想的反应体系如下,10μl反应体积中含;50mmol/L KCl,10mmol/LTris-HCl(pH9.0),0.1%Triton-100,20 ̄40ng引物,0.2nmol/μl的dNTPs,1 ̄2μg/μl的BSA,15nmol/μlMgCl20  相似文献   

16.
以郑8903×豫花4号的215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采用2008年原阳种植材料(F8)的品质检测数据,运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与花生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s定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82%和9.66%;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25%和8.24%。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相关的QTL各检测到1个,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3%、8.28%、24.14%和7.88%;2个与花生酸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12%和18.32%。  相似文献   

17.
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感晚斑病组合“中花5号×ICGV 86699”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经田间抗性鉴定明确抗性亲本ICGV 86699的抗性受隐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AFLP分析结合BSA法筛选到与晚斑病抗性连锁较紧密的AFLP标记3个,即E35/M51、E37/M48和E41/M47,它们与抗性间的图距分别为7.40cM、7.40cM和8.67cM;所获得的3个标记间连锁紧密,位于同一连锁群上。这3个标记在具有野生种亲缘的7个抗病花生品种或材料中均能检测到,而在栽培种以多粒型为代表的抗病材料中均未检测到,表明ICGV 86699的抗性基因与栽培种花生中的抗性基因不同。这是国内外有关花生晚斑病抗性分子标记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8.
花生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12个花生品种中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主茎高(0.657),总分枝数(0.633),侧枝长(0.652),饱果数(0.665),结果枝数(0.693),单株结果数(0.693),百果重(0.675),百仁重(0.715),千克果数(0.705),千克仁数(0.708),出油率(0.688).表明在花生育种过程中百仁重、千克仁数、千克果数、饱果数和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百果重和出油率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要高.  相似文献   

19.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CaM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幼嫩叶片基因组DNA,合成5'端和3'端引物,进行PCR并克隆测序,得到CaM基因组的2个异型基因PGCaM-1和PGCaM-3,登录Genebank并注册为AY517933、AY572856。序列分析表明,PGCaM-1序列全长1425 bp,在第25个氨基酸之后有一个长度为973 bp的内含子,PGCaM-3序列全长447 bp。两个异型基因的开放读码框均由447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48个氨基酸,同属于EF手型CaM超家族成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98%,与已知花生CaM cDNA序列及氨基酸均有极高的同源性,序列之间的差异可能引起表达和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