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几年来观察发现,平凉苜蓿蕾期以后,很多叶片脱落,影响产草量和营养价值.为此于1986年用第二生长年的平凉苜蓿进行了分枝期(处理1)和蕾期(处理2)第一次刈割的对比试验,试图找出一个即可防止大量叶片脱落,又能获得高产的刈割方式.试验在本所静宁甘沟试验点进行.设2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处理1为5m~2,处理2为10m~2,行距30cm,随机排列.年刈割3次,第一、二次刈割后中耕施肥,无灌溉.结果,分技期第一次刈割的处理1亩产鲜草1330.1kg,占年总产量(2556.9kg)的52.0%,蕾期第一次刈割的处理2亩产鲜草2443.5kg,占年总产草量(4142.8kg)的56.6%.处理2比处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ua)最佳刈割利用时期,在有限的耕地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刈割高度对苜蓿IS - 1085、Maximus、IS - 1075、07 01399 ALFALFA、CA - 0504 ALFALFA、WL903HQ等6个品种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苜蓿鲜草产量和风干草产量有较大的影响.6个品种孕蕾期刈割的鲜草产量和风干草产量平均为7.41kg/m2和1.73 kg/m2,比30 cm高刈割平均产量5.75 kg/m2、1.28 kg/m2增产28.87%和35.17%;比45 cm高刈割平均产量5.93 kg/m2、1.35 kg/m2增产24.96%和28.15%,差异均极显著(P<0.01),30 cm与45 cm高刈割的产量和6个品种同一刈割高度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量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以责草1号多花黑麦草为材料,研究刈割后不同追肥量对再生速度、茎叶比、分蘖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草1号主要生长季节在4、5、6三个月,这期间可刈割利用4次,随着追肥量的增加,贵草1号鲜草产量显著增加,茎叶比也增加,但牧草品质变差.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最佳追尿素量是120 kg/hm2(8 kg/亩).鲜草产量达40.08 t/hm2(2672 kg/亩)以上,同时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lium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和耐刈性,为了确定最佳的刈割利用方式,在有限的耕地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特高和杰威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品质和生长特性有较大影响,随刈割高度的增加,年产草量增加,生长强度增加,再生速度减慢,粗蛋白含量下降.75 cm刈割平均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70 451.9和9 634.8 kg/hm2,比30 cm高刈割平均增产40.97%和58.9%.75 cm高刈割平均生长速度最慢,但生长强度最大,干物质积累速度最高,平均达到43.54 kg/(hm2*d).特高和杰威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7种饲料油菜的品比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饲料油菜品种与生产性能比较,结果表明,饲料油菜开花期刈割鲜草产量最高,平均比抽苔期高107.8%,比结荚期高14.9%;品种间鲜草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最高产量品种为川油20,其次是华油杂62和直撒先锋;饲料油菜刈割后再生性很差,分期刈割利用期20d左右;对照的赣选1号黑麦草鲜草产量是饲料油菜最高产量的2.37倍。  相似文献   

6.
瑞蕾苜蓿(Medigol)于80年代初由中科院畜牧所从美国少量引进,1982年分配河南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试种,我场于1984~1987年试种,显示出草质好,鲜草产量高,耐湿耐牧,耐热耐寒和抗病性强等综合优势.1984年春播当年刈割4次,亩产鲜草4500多公斤,晒干草1300多公斤;第二年刈割2次,亩产鲜草2500多公斤、晒干草700公斤;第三年刈割6次,合计产草量达7200多公斤、晒干草2000公斤,和我场引进的其它11个苜蓿品种相比,增产20~30%.  相似文献   

7.
早期刈割对苜蓿再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早期刈割处理,以正常刈割时间(1/10开花期)为对照,设7个不同刈割时期进行刈割处理,测定与苜蓿生产性能和再生性相关的各项指标,研究早期刈割对苜蓿再生性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后的鲜草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处理下苜蓿的再生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极早期刈割处理产草量最低;适宜刈割,也就是初花期刈割产草量最高.7个刈割处理生长性状动态变化为:株高在分枝期、孕蕾期、开花期有较大差异;除提前25 d刈割的处理外,其他各个处理的侧枝数、节间数差异较小;叶片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为:分枝期不同处理间无差异,从孕蕾期到开花期处理间差异很明显;分枝数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处理间变化不是很显著;草产量与其相关性状株高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超低氢氰酸含量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将抗旱抗寒、抗倒伏性强的高粱雄不育系V4A与氢氰酸含量低、叶量大、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棕壳苏丹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从F2代群体选择优良单株,通过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历经9个世代育成超低氢氰酸高丹草新品种蒙农7号。新品种生育期142d,具有发达的根系、较强的再生能力和高大的植株,平均株高414.80cm,鲜草、种子产量高,3次刈割平均鲜草产量15.96万kg/hm~2,种子产量5823.63kg/hm~2;拔节期,茎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7.06mg/kg,粗蛋白质含量14.63%、粗脂肪含量3.58%;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8.00%,粗脂肪含量2.27%,且富含各种氨基酸及粗纤维、钙、磷等;花期主茎糖锤度高达11.39%,多汁,茎叶比小(2.92),适口性好,适应性广,推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于2011年—2014年,以苎麻品种"湘苎2号"为对照,比较分析6个饲料用苎麻品种在重庆三峡库区的饲草生产能力及抗逆性。结果表明:在重庆三峡库区贫瘠土壤条件下,饲料用苎麻品种"中饲苎1号"生长速度快,饲草产量高且稳产性好,耐刈割,抗逆性较强,2012年-2014年平均鲜草产量达71.11 t/hm2,平均干生物产量达10.38 t/hm2,比对照"湘苎2号"分别增产29.0%和30.6%,适宜在重庆三峡库区种植,可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推广;"川苎12号"饲草产量居第二位,2012年-2014年平均鲜草及干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6.0%和30.5%,稳产性好,耐刈割且抗逆性较强,可作为配套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1.
苜蓿打捆前的含水量对营养价值和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彩霞  王培 《草地学报》1997,5(1):27-32
该试验于1996年5-6月在山东省无棣县神内农牧结合示范中心苜蓿试验区进行。头茬苜蓿于盛花期收割,研究高,低含水量条件下打捆对产草量和粗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研究雨淋对苜蓿干草整株和茎,叶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显著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其茎叶比与打捆前干物质的含量呈一元非线性相关,相关方程Y=3.5102X^4.963+1.05。干草的CP含量显著降低,NDF,A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桑树新品种薪-圆作了引种鉴定试验,与荷叶白相比,hm2桑产叶量提高6%以上,hm2头蚕产茧量增12%以上,hm2桑产茧层量增20.7%,每50kg桑叶桑产值高10~19%,强抗桑疫病,适于条桑收获与密植栽培,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云南昆明地区引进的2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茎叶比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四季旺、维多利亚、WL-525HQ 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茎叶比方面均优于其他23个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北亚热带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产密度)、6.00、6.75、7.50、8.2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正红6号”不同种植密度下生长、倒伏及产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都随之增大,而茎粗随之减小;平均每增加0.75万株·hm-2,株高、穗位高分别平均增大6.47 cm、2.13 cm,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大0.46,茎粗平均减小0.46 mm。密植后,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和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增加,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叶干物质转运率降低;成熟期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重为:籽粒>茎>叶>穗轴>叶鞘>苞叶,各部位对密植的响应不同。随着密度增加,倒伏率与倒折率显著增大,空秆率、穗下垂率增大,双穗率减小;穗数显著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呈上升趋势。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7.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产38.02%。由此可知,玉米密植增大了茎秆倒伏倒折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力来弥补单株生产力的下降,从而获得高产。经模拟,川中丘陵区“正红6号”作为春玉米的适宜密植密度为7.94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高水分打捆贮藏对苜蓿干草营养价值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在高、低水分条件下打捆对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对于茎秆未经压扁的苜蓿,其含水量与茎叶比呈一元线性相关;茎秆压扁后,其茎叶比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趋势.采用高水分打捆贮藏,草产量、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 817 kg/hm2,915 kg/hm2和192 kg/hm2.  相似文献   

17.
 “闽牧6号” 狼尾草是通过辐射杂交狼尾草杂种F1种子诱变和田间双重筛选选育的狼尾草新品种,杂交狼尾草F1种子为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母本和象草N51为父本配制的种间杂交种,为三倍体杂种,其染色体数为3n=21,其中7条染色体来自美洲狼尾草,14条来自象草。“闽牧6号” 狼尾草鲜草产量高(最高可达348 400 kg/hm2)、品质优(粗蛋白质15.30%)、茎叶比低(0.56),在福建省3~9月均可用茎节繁殖,株行距以50 cm×50 cm或40 cm×60 cm为宜。为获得高产,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肥,“闽牧6号”狼尾草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偶见蚜虫,其鲜草适合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也可青贮利用,还可打浆适量饲喂生猪,多余的青草晒制后也可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8.
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07,15(4):359-362
研究干燥剂MgClO4、K2CO3和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Gannong No.3)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干燥剂中,MgClO4的干燥效果最好。成熟期叶面喷施1.2%MgClO4和0.9%MgClO4后,甘农3号紫花苜蓿茎叶的失水率增大,牧草在田间的晾晒时间缩短,种子损失减少,种子产量分别为799.63 kg/hm2和742.14 kg/hm2,比对照提高72.85%和60.42%。该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质量无负面影响。K2CO3的干燥效果较好,使牧草的失水率增大。但并未因牧草在田间的干燥时间缩短而使种子产量提高。这种干燥剂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均无影响,但种子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桂闽引象草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桂闽引象草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探讨施肥对桂闽引象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能够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综合分析,组合N20P10K20的施肥效果最佳,即在N20kg/667m^2、P10kg/667m^2、K20kg/667m^2的施肥配比下,桂闽引象草年鲜草产量达11267.5kg/667m^2,折合干草产量为2520.7kg/667m^2,比对照(无肥处理)分别增产39.74%和46.30%,粗蛋白含量12.68%,比对照增加25.60%。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胺鲜酯(DTA-6)浸种对糜子苗期形态和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粘丰5号为材料,采用播种前浸种的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10、50、250 mg·L-1)DTA-6对苗期糜子幼苗生长、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DTA-6浸种对糜子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糜子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和地下干重增加效果最高的为250 mg·L-1 DTA-6,分别较CK增加55.73%、277.99%、162.88%、123.55%;而对茎粗增加效果最高的为50 mg·L-1 DTA-6,较CK增加54.18%;不同处理下根冠比最高的为10 mg·L-1 DTA-6,较CK增加20.55%。 DTA-6除对苗期糜子叶片蒸腾速率的调节效果不显著外,对苗期糜子的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个浓度中以250 mg·L-1 DTA-6处理下糜子苗期单株绿叶面积、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增加较多,较CK分别提高71.78%、37.44%、18.04%;而净光合速率在各处理中以50 mg·L-1 DTA-6最高。与对照相比,DTA-6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效果不同,DTA-6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蔗糖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50 mg·L-1 DTA-6处理蔗糖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浓度DTA-6浸种能够有效调控糜子叶片光合特性,提高叶片蔗糖含量,从而促进糜子植株健壮生长,其中以50 mg·L-1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