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省某猪场饲养母猪 5 4头 ,断奶仔猪 1 87头 ,2 0 0 2年 4月至 5月 ,该场断奶仔猪先后发病 ,并不断死亡。病猪表现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眼结膜潮红、流泪 ,有浆液性鼻液。体温 41~ 42℃ ,且稽留不退 ,耳部、肩胛部、腹部及四肢等皮肤发生大面积瘀血及出血斑。大部分仔猪死前表现有共济失调、全身颤抖、昏睡等症状 ,个别仔猪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即突然死亡 ,病程 1~ 6天。至 2 0 0 2年 5月所有仔猪几乎全部发病 ,共有 1 60余头先后发生死亡 ,病死率达 85 .6% ,给该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批病猪断乳前均未进行过猪瘟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菏泽市某养猪场于2018年3月份前后陆续发生了8头育肥猪死亡病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猪群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检查及病理剖检,又通过实验室RT-PCR和PCR检测,最终判定该病例为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同时,针对该病例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胶东某规模化养猪场保育仔猪发生以体温升高,耳部、眼周吸四肢皮肤发绀,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站立不稳,回盲口纽扣状溃疡和淋巴结坏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采集发病猪的血清和淋巴结、脾、肺等组织。通过实验室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最后确诊为猪蓝耳病(PRRS)和猪瘟(CSF)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临床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尽管我国实行以疫苗接种为主的防疫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该病的暴发和广泛流行,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病仍然时有发生,并呈不典型症状变化。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和关节炎型及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极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本文通过对一例大庆市某猪场病猪病例进行了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例为猪瘟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1 发病流行情况 我院附近一猪场饲养了生产母猪 486头 ,种公猪 2 5头 ,本交配种。 2 0 0 1年 2月 4日 ,保育舍有 5头仔猪不食 ,体温升高 ,拉稀 ,随后数量不断增加 ,第 2天 ,分娩舍的部分哺乳仔猪也发现类似症状 ,并出现了仔猪死亡 ,到第 5天共有 1 2 5头仔猪死亡。在流行期间 ,母猪和种公猪未出现死亡现象。但有 3头孕猪流产 ,8胎出现死胎、弱胎现象。2 临床表现 发病仔猪体温升高至 40 . 5℃~41 . 5℃不等 ,食欲减退或不食 ,精神沉郁 ,眼结膜发炎 ,有多量脓性分泌物 ,怕冷 ,喜喝冷水 ,腹泻 ,粪便恶臭。个别仔猪有神经症状作圆圈运动、…  相似文献   

6.
一养猪场2001年2月份发生猪瘟及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流行,现将诊断及扑灭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东某猪场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发生一起以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哺乳仔猪呈现拉稀和神经症状、保育猪出现发热与皮肤出血等特点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瘟、伪狂犬病与弓形体病混合感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3月 ,我区某养猪专业户自繁自养的 30头生猪陆续发病 ,死亡 1 2头 ,早期用抗生素治疗 ,疫情没有得到控制 ,后送病料至区疫病诊断中心 ,确诊为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有数头猪不食 ,腹泻后期粪便变干 ,出现便秘 ,体温时高时低 ( 38℃~ 41℃ ) ,病猪呼吸急促 ,眼结膜潮红 ,饮欲增强 ,后期病猪皮肤发绀 ,极度消瘦 ,步态不稳 ,最后衰竭而死。2 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 ,皮肤呈紫红色瘀血 ,胸、腹腔有大量混浊积液 ,全身淋巴结出血 ,切面多汁 ,呈大理石状 ,肾脏色泽较淡 ,有大小不等的密集状出血点 …  相似文献   

9.
近期山东济宁、枣庄、泰安等地区猪的发病率又有增高的势头,从检测的一些病例分析看,多半病例为猪瘟病例,有些为混合感染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及附红细胞体病。本文就一例猪瘟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诊断作一详细记述,并提出农村小规模养猪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猪瘟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非典型猪瘟的病例很多,特别是饲养管理环节比较薄弱的养殖户易造成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猪的病情加重,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非典型猪瘟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中,该种疾病具有极强传染性,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疾病防控过程中,需要养殖户提高重视程度,掌握上述该种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然后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确定致病原,然后采取综合措施防控,避免病毒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文主要分析生猪检疫过程中猪瘟有效鉴别诊断和无害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的核苷酸序列,应用NCBI/Primer-Blast设计合成分别针对CSFV和PCV2的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CSFV和PCV2的RT-PCR和PCR方法,并对2008年4月~8月采自昆明8个可疑发病猪场的19份病料进行了CSFV和PCV2检测。结果显示,来自3个猪场的4份检测样品为CSFV阳性,猪场的CSFV阳性率为21.05%;来自2个猪场的2份检测样品为PCV2阳性,猪场的PCV2阳性率为10.53%。CSFV和PCV2混合感染率为10.53%。表明所建立的CSFV和PCV2混合感染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可用于CSFV和PCV2混合感染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为CSFV和PCV2混合感染的防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2月17日,广东省珠海市某定点屠宰场发生该省首起非洲猪瘟疫情。诊断中发现,因病程不同,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并非全部表现典型症状。疫情发生后,珠海市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立即严格遵照《广东省非洲猪瘟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规定,采取了扑杀、消毒、发布封锁令,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等处置措施;封锁期内,按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规定,并参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技术标准,对疫点进行消毒,同时采集疫点内的环境样品,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评估消毒效果,为解除封锁提供依据。本文为全国非洲猪瘟疫情排查、临床诊断和处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贵州某野生动物园长臂猿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和RT-PCR检测确诊等方法,对该野生动物园发病长臂猿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初步诊断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疑似流感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PCR检测确诊发病长臂猿为流感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结果表明造成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出了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K-B法和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8.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6种或6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6和14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和17%。本试验设计了4对引物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发现56株菌中以携带tetM基因为最多(85.71%)。结果表明tetM很可能是介导广东SS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极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18年9月初,黔东南州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的保育猪发生急性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qPCR检测均为阴性,猪瘟病毒RT-qPCR检测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果,确诊该疫情为猪瘟病毒感染。猪瘟临床特征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其他疫病较为相似,仅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很难分辨,实际工作中,需结合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才能确诊。同时,该疫情也提示,虽然猪瘟已非国家强制免疫病种,但仍需根据实际开展免疫预防,做好引进猪群的隔离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耳部发绀为特征的病猪,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猪瘟荧光抗栓检验和猪瘟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检测等检验,诊断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染,采取加强猪瘟免疫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某公司2010年、2011年"一刀切"免疫(一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头每次免疫剂量1.5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的4561份种猪血清样品采用HerdChek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评价种猪猪瘟免疫效果,保证猪瘟免疫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为规模化猪场种猪进行猪瘟免疫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010年、2011年种猪抗体检测合格率为86.70%、84.32%,对抗体不合格种猪再一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检测总合格率91.28%、89.74%。由此表明:种猪猪瘟全群采用"一刀切"免疫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可以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Texas has s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cases of 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pigeon fever) infection in horses. Equine pigeon fever cases at Texas Veterinary Medical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TVMDL) were analyzed with the objectives of investigating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and annual trends of pigeon fever infection in horses in Texas between 2005 and 2011 and identifying high-risk areas and create a risk map for pigeon fever in horses in Texa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horses culture-positive for C. pseudotuberculosis between January 1, 2005, and December 31, 2011 at TVMDL. The Poisson model of scan statistics was fitted to identify disease clusters. Empirical Bayesian smoothing was performed with the crude incidence estimates, followed by the geostatistical method of kriging to delineate high-risk areas. Cases increased 10-fold between 2005 and 2011. The annual cumulative incidence ranged from 9.3 to 99.5 per 100,000 horses at risk. Two seasonal peaks in the number of cases were observed in June and in December. Scan statistics identified a primary cluster in central Texas in 2011 (P < .0001 and relative risk of 9.2). Isopleth risk mapping also delineated a high-risk area in central Texas. High-risk area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panhandle and northern Texas.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upported anecdotal reports that pigeon fever is re-emerging in the Texas horse popul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eline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of pigeon fever in the Texas horse population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isease distribution for veterinarians and horse ow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