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自然生态、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工造林就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注重造林质量更是人工造林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为自己创造一个优异的环境,不能敷衍造林,给自己带来灾难。本文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林业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造林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来提出现代造林质量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很多工具,而这些工具大多都以木材为主要原料,所以,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开始加大对森林的开垦力度,大量地砍伐森林树木,但是这种不加节制地开发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出现荒漠化、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项问题,我们提出了用人工造林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改善我们的环境。但是现阶段,在人工造林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人工造林的树木的成活率问题,所以提高人工造林中树木的成活率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即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均能蓄积在包括人体在内的生物体中,造成内外照射剂量。因此,人类长期以来就受到各种辐射源的辐照,地球上任何生物体都不能幸免,只是所受的程度有所差异。人类接受外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林建设主要是指人们按照生态发展规律要求,运用现代造林技术和生态学理论知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造林,逐渐恢复被人类破坏的森林系统,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活环境改善奠定坚实基础。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生态园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进一步促进生态园林自身生态调节等综合能力提升,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1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础产业.是人们依靠生物体的生活机能.利用太阳能和地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控制或强化生物体的发育成长过程.以获得社会需要的农产品的产业。由此决定了农业比其他行业.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即农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更取决于农业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农产品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成为农产品在市场上能否被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与人类、人类与环境成为一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矛盾。居住区生态系统平衡是通过规划,调节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状态。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生态园林要尊重自然过程,尊重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是人类建造人工建筑物,对自然水体进行治理、调配和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的一门科学:但是在水利工程的发展初期,由于大部分工程项目只注重人类社会的需求,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很多早期的水利工程建筑影响了水体的健康,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水环境资源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水体本身的保护,由此诞生了水利工程学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一生态水利工程学。  相似文献   

9.
在水体中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是一种世界范围普遍的现象。人类移动的同时将物品从一个大陆带到另一个大陆,这使许多水生动物物种能够突破自然的防线侵入到其他的区域和大陆。藉由人类现代的旅行方式,在不同区域间移动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成功入侵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成功入侵种需要具备一些特征,如可动性,小体型,适应性强和繁殖率高等,这些均有利于物种跨区域的入侵。当然,新生活环境也必须满足可适应的标准。对一个受人类活动破坏而丧失其原有物种的水环境来说,它对新物种入侵的抵抗力会很弱甚至缺乏。德国水体受人类活动的胁迫非常严重,许多自然水体受到的破坏已无法挽回,有些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人工环境。这些水体由相互连接着的溪流河川网络组成,这很容易使新物种的入侵范围扩大。在外来物种的入侵面前,受人类活动胁迫和直接破坏的水体,比尚保持着天然环境状况的水体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10.
在水体中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是一种世界范围普遍的现象。人类移动的同时将物品从一个大陆带到另一个大陆,这使许多水生动物物种能够突破自然的防线侵入到其他的区域和大陆。藉由人类现代的旅行方式,在不同区域间移动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成功入侵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成功入侵种需要具备一些特征,如可动性,小体型,适应性强和繁殖率高等,这些均有利于物种跨区域的入侵。当然,新生活环境也必须满足可适应的标准。对一个受人类活动破坏而丧失其原有物种的水环境来说,它对新物种入侵的抵抗力会很弱甚至缺乏。德国水体受人类活动的胁迫非常严重,许多自然水体受到的破坏已无法挽回,有些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人工环境。这些水体由相互连接着的溪流河川网络组成,这很容易使新物种的入侵范围扩大。在外来物种的入侵面前,受人类活动胁迫和直接破坏的水体,比尚保持着天然环境状况的水体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11.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之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大气科学整体水平已有长足进展,综合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等促进了人工增雨技术的发展和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人类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环境总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自然实体和天然条件,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环境问题也就出现了。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过程中,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演递过程。环境造就和哺育了人类,人类的活动也在越来越大程度上改变并影响着环境。随着每一次人类质的飞跃,都从不同方面改变着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使人类一次次地从与环境和谐相处到不和谐,再从不和谐到和谐发展。 1.自然生态环境的历史演递过程 早期人类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上,在人类居住地以外,总有未知的土地,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成千上…  相似文献   

13.
生态林建设主要是指人们按照生态发展规律要求,运用现代造林技术和生态学理论知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造林,逐渐恢复被人类破坏的森林系统,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活环境改善奠定坚实基础。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生态园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进一步促进生态园林自身生态调节等综合能力提升,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农田是一个人类为获得人类需要的种植业产品而人工建造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既有自然地属性,也有人工建造的属性,这种自然属性与人工建造属性的有机结合,就注定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人工干预性。随着人类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加大对农田生态系统干预的强度,农田有害生物的防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工甜味剂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具有较强的持久性,故人工甜味剂污染已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论述了人工甜味剂在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大气干湿沉降物中的浓度及环境行为,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环境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简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因素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是在自然与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是人类对滩涂进行围垦开发形成的一种湿地类型。通过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对丹顶鹤越冬分布影响的调查,得出鹤群分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人工湿地丹顶鹤的越冬分布随其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其中安全度、食物和水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将新型防腐剂--ADA添人家蚕人工饲料中,对在高温多湿养蚕环境下,易引起人工饲料霉变的酵母菌群,格兰氏阴性菌群和霉菌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人工饲料的存放和使用时间,而不影响其适口性、颜色、香味和成份, 腐效果明显优于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丙酸等,实验证明,人工饲料中添加0.2%的ADA能使人工饲料在高温多湿的养蚕环境下保持一个月不发霉变质,并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新型防腐剂——ADA添入家蚕人工饲料中,对在高温多湿养蚕环境下,易引起人工饲料霉变的酵母菌群、格兰氏阴性菌群和霉菌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人工饲料的存放和使用时间,而不影响其适口性、颜色、香味与成份,防腐效果明显优于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丙酸等.实验证明:人工饲料中添加0.2%的ADA能使人工饲料在高温多湿的养蚕环境下保持一个月不发霉变质,并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森林拥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净化空气等诸多功能,人工造林作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大森林的面积,提高森林的质量,实现对水、土、气的改善,为人类营造宜人宜居、生态优美的环境。但是在人工造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导致人工造林的保存率下降,本文结合玛纳斯南山分局林区人工造林现状,分析了影响人工造林面积保存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提高该林区的人工造林面积保存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