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诱导发病的条件下,对28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从中鉴定筛选出4份高抗黄瓜黑星病的种质资源,9个抗黑星病黄瓜种质资源,与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用分子标记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对部分材料再有针对性的做人工苗期接种鉴定,可以大大提高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获得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3.
对367份榨菜和雪菜等芥菜类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对病毒病表现为免疫的材料20份。表现为高抗的材料30份,表现为抗病的材料29份。对96份自交3代以上材料苗期进行芜菁花叶病毒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11份抗病毒病材料,其中品种编号为06191和06222的2份榨菜对病毒病表现高抗,病情指数分别为3.13和3.57。06222田间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均表现为高抗。芥菜病毒病抗源材料的筛选为抗病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的方法,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对29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5份,抗病系2份,中抗系9份,感病系8份和高感系5份。结合系谱分析,筛选出的5份高抗系和2份抗病系均属于PB亚群,表明PB亚群抗病性较好,可以作为抗粗缩病育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对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抗病性对后代具有一定遗传力,且抗性遗传中显性效应占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选育抗病组合时最好亲本之一为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5.
芸豆种质资源抗根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22-1525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鉴定了106份芸豆种质资源对根腐病的抗性,根据病圃芸豆根腐病病情指数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结果表明,通过抗病试验筛选出高抗种质资源9份,抗级种质资源25份,进一步讨论了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合理利用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84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依据发病株率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1份,抗病自交系10份,中抗自交系17份,并讨论了新抗病系的选育以及现有抗病系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最佳抗性鉴定方法组合为,接种方法为摩擦法,接种苗岭为4片真叶,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1。以此为基础,对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提供的44份番茄材料进行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抗源筛选结果为中抗材料4份,感病材料34份,易感病材料6份。  相似文献   

9.
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抗大斑病、禾谷镰孢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筛选出一批高抗和多抗的资源。在35份待鉴定材料中,12份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具有抗性,占鉴定材料的34.3%,其中高抗材料1份,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10份;17份玉米自交系抗禾谷镰孢茎腐病,占鉴定材料的48.6%,其中高抗材料7份,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8份;抗灰斑病材料11份,占鉴定材料的31.4%,其中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5份;对瘤黑粉病具有抗性的自交系18份,占鉴定材料的51.4%,其中高抗材料10份,抗病材料5份,中抗材料3份。兼抗2种病害的材料共15份;Z16HEB-360、Z16HEB-362、Z16HEB-371、Z16HEB-385兼抗3种病害;Z16HEB-382、Z16HEB-391兼抗4种病害。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生对根结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然病田-人造病圃鉴定对入选的2份高抗花生根结线虫病的材料和3份中抗材料及新搜集的9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温室接种鉴定与小区接种鉴定;提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花生抗根结线虫病程度的划分标准.在温室和小区鉴定中,2份入选的高抗材料中的1份表现为中抗,1份入选的中抗材料表现为中感.新搜集的9份资源中D13表现高抗,D7在温室试验中表现中抗,D14在小区试验中表现为耐病.有40%的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所表现出抗病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份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玉米种质进行多年多点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茎腐病或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机理,采用玉米抗丝黑穗病田间接种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丁布含量与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0份玉米种质材料中,高抗材料、抗病材料和中抗材料分别为6份、7份和6份,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分别有10份和1份;萌发7d的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4 6,p=0.000 1),表明,丁布是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以引自CIMMYT的108份热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粗缩病重发区鉴定其粗缩病抗性,筛选出3份粗缩病高抗和19份抗病种质。以热带种质齐319为粗缩病抗性基因供体,改良自交系苏951,在117个BC3F2∶3中筛选了2个抗病类型的家系,并讨论了热带种质改良温带自交系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新疆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为玉米抗茎腐病遗传育种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对6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水平鉴定,鉴定及评价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镰孢茎腐病水平。【结果】 62份种质资源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达到高抗(HR)7份,占比11.29%,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5份、18份、5份和27份,依次占比8%、29%、8%和24%。100份种质资源抗镰孢茎腐病鉴定与评价则筛选出高抗(HR)、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14份、16份、37份、15份和18份。病株率与株高、穗长、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杆穗粗的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基础。而干穗重、粒重、百粒重与病株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病株率对产量指标具有极大的影响。21KBL054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受影响程度较小,分别推迟2、2和4 d,21KBL096受影响程度严重,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则分别推迟13、12和8 d。21KBL058病株平均株高(224.80cm)、穗位(83.09 cm)较对照相比分别增长(22.15%、51.76%),而处于同一抗性水平的21KBL045病株平均株高、穗位为186.50和72.64 cm,较对照相比增幅仅为(-0.40%、3.04%)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 筛选出21KBL096、21KBL030、21KBL033等优异抗病性且田间性状稳定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玉米抗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中国玉米总产量占全国所有谷物产量的38.12%。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产生的毒素也危害人畜安全。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玉米穗腐病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外对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鉴定出40余种病原真菌,其中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和黄曲霉引起的穗腐病发生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建立了4种玉米抗穗腐病鉴定的方法,即双牙签接种法、花丝喷雾法、花丝通道注射法和针刺果穗注射法,从数千份玉米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一批抗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或黄曲霉穗腐病的材料。明确了玉米抗穗腐病的物理与生化机制,主要表现为抗侵染和抗扩散两个方面。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QTL定位研究,在玉米1-8号染色体上检测到60余个抗黄曲霉侵染或抑制黄曲霉毒素积累的QTL;定位了55个抗拟轮枝镰孢穗腐病、29个抗禾谷镰孢穗腐病、16个抗伏马毒素和DON毒素的QTL,并通过meta-QTL分析获得了数个能稳定表达且贡献率较大的QTL位点。创制了10余份抗穗腐病种质,育成了少数对穗腐病具有较好抗性的玉米新品种。尽管如此,抗性研究和抗病育种成果用于生产实践的事例仍很少,生产上缺乏抗穗腐病且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本文从玉米穗腐病病原类型、抗性种质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机制、抗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穗腐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玉米抗穗腐病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类群特点,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采用多年重复实验,对17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3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鉴定,利用离差平方和方法分年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存在较高水平的多样性,36个农艺性状中有20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达2.0以上,其中粒色的多样性指数2.27,体现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粒色丰富的突出特点。基于36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分为3大类群,即晚熟高秆型、高寒早熟型和干热河谷硬粒型。其中干热河谷硬粒类群是西藏玉米传统主栽地方品种类型,综合性状与国内其他族群不同,属西藏特色中熟硬粒玉米。全面分析表明,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表现较高的表型多样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演化地位,为西藏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传入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综合性状所划分的3大玉米类群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与育种利用价值,作为该区玉米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常用玉米自交系T32为供体,J51为受体,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23个玉米第8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采用自然接种法对该群体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并选用在两亲本间均具明显多态性差异的65对SSR标记进行代换系的跟踪检测,通过第8染色体上的29个SSR标记对代换系供体片段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3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中供体代换的位点不同,代换片段长度为10.40~129.70 cM,平均长度为36.99 cM,导入片段总长850.67 cM,对第8染色体的覆盖率为80.80%。自然接种灰斑病菌后产生了抗、中抗、感、高感4种表型,其中H3系和H17系发病程度较低,2年的病级均值分别为2.85、2.90,表现为抗病。研究筛选出的2个抗性株系可作为后续研究材料,为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挖掘与抗病育种创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野生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感反应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感病的植株有1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0%。30个座位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变异,平均片断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等位变异数目的变化范围是3~11个,平均等位变异数目为7.43个,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Satt294等位变异数较少,仅3个;Satt409等位变异数最多,有11个。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化范围为0.74~0.86,83.35%的野生大豆间的相似系数在0.78~0.83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