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研究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施入25%吡唑醚菌酯乳油112.5 g/hm~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为66.7%,增产5.5%。25%吡唑醚菌酯乳油有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抗病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吡唑醚菌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75、112 ga.i./hm2一次施药、两次施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为58.89%~64.60%,增产3.19%~8.58%。25%吡唑醚菌酯乳油有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抗病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试验地点选在近几年玉米大斑病发病较重的山东省肥城市安庄镇,试验地块面积0.33 h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0.96%,试验区内栽培管理条件完全均匀一致,种植密度为6.35 万株/ hm2,田间试验以明确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及其对玉米健康作用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能够很好的控制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且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对作物 安全。  相似文献   

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对比试验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试验地点选在近几年玉米大斑病发病较重的山东省肥城市安庄镇,试验地块面积0.33h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0.96%,试验区内栽培管理条件完全均匀一致,种植密度为6.35万株/hm2,田间试验以明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及其对玉米健康作用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能够很好地控制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且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1试验目的: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展现巴斯夫施乐健植物健康理念。展现施乐健系列产品之一的凯润(吡唑醚菌酯)25%EC对玉米的植物健康作用)和防病效果。展现巴斯夫公司从玉米田杂草防治、玉米健康作用等配套技术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2、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方法】以从福建省南平、三明、宁德、福州、漳州、莆田和龙岩7个地区采集分离的214株玉米小斑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并分析供试菌株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24 9~21.582 3,0.032 1~0.724 9和0.146 3~3.412 7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出现了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对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可分别将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平均值(0.266 2和1.340 6μg/mL)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田间菌株的抗药性检测,且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3种杀菌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结论】供试3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依次表现为吡唑醚菌酯硝苯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硝苯菌酯有望成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替代杀菌剂,戊唑醇仍可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同时应注意杀菌剂的混配和轮换使用以降低或延缓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是新一代高效杀菌剂,为在玉米上安全使用该药剂,于2009年进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玉米(甜玉米)营养生长期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00倍、2000倍和1000倍在玉米营养生长期进行喷药处理,植株未见药害现象,玉米茎杆和嫩叶生长正常,而750倍、500和250倍喷药后,发现玉米个别嫩叶基部有轻微或轻度的药害现象,但数天后可缓解,不影响玉米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试验结果可知,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玉米病害的使用浓度以1000~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5%氨基寡糖素可溶液剂、0.01%芸苔素内酯水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可溶液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处理后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同时可增加玉米的穗重和百粒重,产量比对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产幅度最大的是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产套餐"配方药剂的主要功效(一)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广谱杀菌剂,对农作物的各种叶斑病都有效果,且持效期为20~25 d,对农作物安全性高,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植物的保健品"。套餐组成中,吡唑醚菌酯的相对作用是最重要的,在选用"高产套餐"时,一是要注意套餐的组成中有没有吡唑醚菌酯;二是看吡唑醚菌酯的用量够不够,以确保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楝素生物复合肥,每公顷1 500 kg为最佳施用量;在同样氮、磷、钾含量的情况下,楝素生物复合肥同常规三元肥、配方肥相比有一定增产效果,但效果不十分明显,不过施用复合肥能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降解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是生产绿色玉米的理想肥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玉米生产成本的上涨,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1999-2018年20年的面板数据探究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得出结果:(1)土地要素与其他各类要素相互替代关系。种子对土地的替代关系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态势,机械与其他生产要素对土地的替代呈现出略有下滑、基本平稳的趋势,化肥对土地的替代关系呈现波浪形趋势,但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替代水平。(2)劳动力要素与其他各类要素替代关系。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关系基本呈现平稳态势,但从其他各类要素对劳动力替代效应的程度来看,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果更加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对玉米生产的降本增效,农民的增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成效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过3~4年生产和科研实践证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的第一至第三积温带应用推广。从宏观效益、比较效益、节水增产及投入产出等方面分析其推广成效,得出玉米膜下滴灌生产模式更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种田大户经营的结论。并从膜料、滴灌材料及配套农机具等方面的研发及改进分析了其趋势,以期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推广玉米适当晚收增产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北京农业》2012,(3):67-68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发病面积逐年增多,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对提高产量和效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特用玉米一种的高油玉米,实现了籽粒全面优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发展高油玉米,应从提高农民认识、培育优良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重视产品开发等方面着手,走科研、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BM秸秆腐熟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BM秸秆腐熟剂对还田玉米秸秆腐熟程度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BM秸秆腐熟剂与不施用BM秸秆腐熟剂相比,还田秸秆提早30d腐熟,且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千粒重提高.最佳处理方法是在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525 kg/hm2)进行秸秆还田并加施BM秸秆腐熟剂30 kg/hm2,与在习...  相似文献   

19.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由于种植密度加大、倒伏、秃尖等现象常常出现,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研究了玉黄金不同量级、不同施用时期对玉米化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黄金属于缓慢抑制型调节剂,在玉米8展叶时用玉黄金300 mL/hm2、兑水225 kg 喷施,株高可降低18.8 cm、穗位降低22.0 cm,茎秆增粗,抗倒能力提高,提早成熟2 d,增产8.5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由于阜蒙县玉米螟的发生逐年加重,一家一户防治效果甚微,针对玉米螟爆发成灾的特点,结合阜蒙县农业生产现状,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采取以蜂治螟的生物防治,是虫口夺粮办法中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