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肝损伤并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以研究当归提取物(Extract from Angelica sinennsis,EAS)对肝脏组织的保护和抗氧化作用。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造模,分别测定不同时间和剂量下建鲤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确定出建模的合适注射浓度和作用时间;用添加0.5%和1.0%(质量分数,下同)的EAS饲料,预防性喂养建鲤60 d后,通过测定鲤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来观察EAS的保肝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为15.00%的CCl4-橄榄油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为0.1 mL/10 g体质量)建鲤72 h后,能诱导鲤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MDA大量生成;投喂含0.5%和1.0%的EAS饲料均能显著抑制CCl4致建鲤血清中GOT、GPT和LDH活性的升高(P<0.05),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及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下降;同时,0.5%的EAS还能显著恢复血清中SOD水平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抑制MDA生成。本研究结果表明,EAS对CCl4诱导的建鲤肝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EAS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肝组织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建鲤随机分为6个组,即空白对照组(CK)、模型组(CCl4)、枸杞多糖药物对照组(LBP CK)、处理组(LBP 0.1 g·kg-1、0.5 g·kg-1、1.0g·kg-1),连续饲喂60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按体重0.05 m L·10g-1体内注射30%CCl4-植物油混合液,72 h后收集肝组织及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一系列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30%CCl4-植物油可诱导建鲤急性肝组织损伤。1.0 g·kg-1的枸杞多糖能有效降低建鲤血清中GPT、GOT、LDH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提高肝组织中T-AOC、CAT、GSH-PX、SOD、GSH及TP含量(P0.05);0.5 g·kg-1枸杞多糖对血清中GPT的降低及肝组织中SOD、T-AOC和Alb的提高均有显著作用(P0.05);0.1 g·kg-1枸杞多糖对血清及肝组织中生化指标无显著效果。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CYP1A在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Jian)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利用精密肝切片(precision-cut liver slices,PCLS)技术,构建了CCl4诱导的建鲤精密肝切片体外损伤模型。研究中通过测定精密肝切片的增值活力、生化指标、肝组织中CYP1A的m RNA表达水平来探讨CYP1A对肝损伤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4~24 mmol·L~(-1) CCl_4作用4 h后,建鲤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液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升高,切片匀浆中和丙二醛(MDA)大量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下降,其中,浓度为12mmol·L~(-1)的CCl_4,损伤4h,肝切片的活力维持在65%以上,可以作为造模的条件;75μmol·L~(-1)α-萘黄酮作用精密肝切片6h后,肝组织中CYP1A的m RNA表达被显著抑制,生化指标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表明,CYP1A与CCl_4诱导的建鲤肝损伤关系密切,抑制CYP1A的表达可能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虎杖对鱼类损伤肝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分离建鲤肝细胞,设6个试验组:I组(空白对照组);II组(CCl4模型组);III组(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对照组);IV组(造模前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V组(造模后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VI组(造模前、后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各组细胞经处理后继续培养12 h,收集肝细胞培养液,检测上清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III组肝细胞培养液中GOT、GPT、LDH、SOD、MDA值及细胞存活率与I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800 μg/mL虎杖提取物没有细胞毒性,可用于后续试验;与II组相比,IV组中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的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值(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PT、LDH值(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而MDA含量和S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组相比,V组中400 μg/mL虎杖提取物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值(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LDH值(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GPT值、MDA含量、SO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组相比,VI组中800 μg/mL虎杖提取物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能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GPT、LDH在肝细胞中的释放(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综合以上结果,以VI组中800 μg/mL的虎杖提取物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CCl4所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评价大黄素(emodin, EMD)对水产动物的保肝作用,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含1、3、5 g/kg的大黄素,将100尾初体质量约150 g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Jian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CCl_4)、低剂量药物组(1 g/kg EMD)、中剂量药物组(3 g/kg EMD)和高剂量药物组(5 g/kg EMD),每组设2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鱼,投喂60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的CCl_4以诱导肝损伤,72 h后测定各组建鲤的生长指标、肝指数、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肝组织CYP450酶总活性及CYP1A和CYP3A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大黄素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当大黄素浓度为6μg/mL时,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达81%;含3、5 g/kg大黄素的饲料能显著提高建鲤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P<0.05);含3、5 g/kg大黄素饲料能稳定肝细胞膜,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溶出且显著恢复血清中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P<0.05);大黄素可有效缓解建鲤氧化应激程度,能显著促进肝组织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恢复(P<0.05),同时显著抑制丙二醛(MDA)生成(P<0.05);大黄素能显著降低肝组织CYP450酶含量(P<0.05),抑制CCl_4诱导的CYP1A、CYP3A基因表达上调。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5 g/kg大黄素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该作用与其抗击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生长性能、抑制CCl_4对CYP450酶的诱导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原代建鲤肝细胞并进行培养,用四氯化碳(CCl4)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以3种不同浓度的猪苓多糖进行干预,检测肝细胞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细胞存活率;收集肝细胞进行RNA提取,并用RT-PCR法测定CYP3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以前处理组中质量浓度为0.8mg/mL的猪苓多糖效果最好,与CCl4组相比,显著降低了GOT、GPT、MDA在肝细胞中的释放;极显著降低了LDH在肝细胞中的释放;显著升高了肝细胞中SOD活性值;显著提高了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诱导了CYP3A mRNA的表达。这说明猪苓多糖能有效抑制CCl4所造成的建鲤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12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Cl4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GPT、GOT、LDH、MDA、TNF-α、IL-1β、IgM及CYP2E1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和细胞活力;枸杞多糖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预防组及预防治疗组对于转氨酶(GPT、GOT)、LDH、MDA、细胞因子(TNF-α、IL-1β)、IgM及CYP2E1等活性的升高皆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治疗组仅对LDH、TNF-α及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9.
主要探讨基础饲料中添加虎杖提取物对建鲤肝损伤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建鲤被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20条,即Ⅰ组(CCl4)、Ⅱ组(0.5%虎杖提取物)、Ⅲ组(1%虎杖提取物),按每10 g体质量0.05 mL体内注射30% CCl4;Ⅳ组(0.5%虎杖提取物)、Ⅴ组(1%虎杖提取物)体内不注射CCl4,只注射同体积植物油;Ⅵ为空白对照组,也注射同体积植物油.每日饲喂2次,连续8周,注射72 h后模型建立成功.检测建鲤血清中LDH、GPT、GOT、TP、ALB的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MDA、CAT、T-AO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的虎杖提取物(Ⅴ组)对于清除自由基,防治肝损伤有很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显著提高T-AOC和CAT含量;显著增加TP、ALB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中GPT、GOT、LDH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CCl4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0.5%和1%虎杖提取物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机体生长主要受到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RH-GH-IGFs)生长轴调控,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是生长激素(GH)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传导因子。实验特异性扩增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IGFⅠa基因的5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1、内含子3和内含子4)。通过比对10尾建鲤的序列,共找到SNPs位点8个。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372尾建鲤的内含子1_C175G,12个家系共987尾的内含子1_A993G和内含子4_A511C 3个位点。内含子1_C175G雌雄个体均以GG型频率为最高,分别是0.44和0.43;此位点在幼鱼和成鱼时期与雌、雄建鲤增重均无相关性;内含子1_A993G雌雄个体均以AG型频率最高,分别是0.76和0.72;此位点在成鱼阶段与雄性建鲤增重呈显著相关(P<0.05);内含子4_A511C在雌雄个体中均以CC型频率最高,分别是0.48和0.47;其在幼鱼和成鱼阶段均与增重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本次试验表明在建鲤体内,IGFⅠ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不同,且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雌雄个体间的表达也存在差异。内含子1_A993G、内含子4_A511C均与建鲤增重存在相关性,可以考虑作为建鲤分子育种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青田田鱼(Cyprinus carpio var. qingtianensis, Paddy Field Carp)对稻田急性溶氧变化的水环境适应性, 依据青田田鱼对低氧耐受性参数及当地稻田水环境溶氧日变化的实际情况模拟急性低氧和复氧环境,基于RNA-seq技术对青田田鱼幼鱼常氧对照组[温度:(25.37±0.76)℃,溶氧:(7.07±0.39)mg/L,CB组],低氧胁迫6 h组[温度:(25.65±0.76)℃,溶氧:(0.57±0.16)mg/L,HB组]和复氧恢复6 h组[温度:(25.78±0.58)℃,溶氧:(7.21±0.53)mg/L,RB组]脑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HB组与CB组文库比较发现存在1 094个差异基因,其中,730个上调,364个下调;RB组与HB组文库比较发现2 288个差异基因,其中,803个上调,1 485个下调;RB组与CB组文库比较发现201个差异基因,其中,80个上调,121个下调。进一步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 GO 功能注释和 KEGG 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糖酵解/糖异生、HIF-1信号、mTOR信号及VEGF信号等通路上。通过RT-qPCR对糖酵解/糖异生及相关通路中的6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这些结果为研究青田田鱼在急性溶氧变化环境下的生理调节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以宁夏不同生态立地分布的野生酸枣为材料,对宁夏境内4个野生酸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宁夏野生酸枣资源可持续原位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宁夏选取4个地域代表性的不同野生酸枣种群,从中分别随机选取植株30棵树,采集其叶片,采用新型的基因组及分子标记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宁夏4个野生酸枣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SNP标记评价宁夏野生酸枣种群的遗传特性,地理分布上可分为两个主要地理类群,分别代表宁夏中部和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吴忠红寺堡种群,北部地区包括中卫日照山、灵武白芨滩与贺兰山滚钟口种群;野生酸枣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表现为贺兰山滚钟口种群与灵武白芨滩种群更接近,而中卫日照山种群和吴忠红寺堡种群各自单独成一类。中卫日照山种群与灵武白芨滩种群遗传分化程度最高,其Fst值为0.191,分化程度较大,分化程度最低的是宁夏贺兰山滚钟口种群与灵武白芨滩种群,其Fst为0.084,属中等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CP)的4个水平分别为26%、30%、33%和36%,可消化能(DE)的两个水平分别为13.5 MJ/kg和14.5 MJ/kg。选用建鲤幼鱼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在规格为3.0 m×1.0 m×0.8 m的水箱中,每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改善(P<0.05);其中,CP36DE14.5组和CP33DE1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P26DE13.5组、CP30DE13.5组和CP33DE13.5组(P<0.05),但与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1);此外,氮保留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肝体比和全鱼脂肪含量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而水分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受饲料组成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蛋白质水平为33%,能量水平为14.5 MJ/kg时,建鲤幼鱼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建鲤幼鱼能对无氮浸出物有很好的利用效果,并对蛋白质有一定的节约效应。研究亮点:本实验首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能量水平下建鲤幼鱼的适宜蛋白质需求量。此外,饲料的能量水平是由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调节的,因此也就间接考察了建鲤幼鱼对无氮浸出物的利用能力以及其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本试验采用的是应用型饲料,更贴近实际生产,可以为建鲤饲料的科学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设置了4个不同处理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一次性施肥(TF)、直线施肥(SF)和平均施肥(AF),于2013年6月至10月观测苗高和地径,试验结束时收获植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的苗高、地径及生物量按以下顺序依次递减:AFSFTFCK。到试验结束时,TF、SF和AF的苗高较CK分别提高3.84%、5.50%和8.82%;地径分别是CK的1.15倍、1.18倍和1.19倍;较CK的生物量增幅分别达72.46%、77.54%和79.10%,但三者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3种相同施肥量的处理中,AF处理的苗木养分含量最高,不同养分元素中,以N素的含量为最高,K素次之,P素最低,在不同植物器官中,叶片是积累养分最多的部位。AF处理的苗木养分吸收利用率高于SF和TF;SF的氮素吸收利用率高于TF,而磷、钾吸收利用率要低于TF。从施肥效率和生物量收获指数来看,AF处理为最高,SF次之,TF最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A-FABP基因表达与鲤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的关联,利用RT-PCR方法克隆鲤(Cyprinus carpio)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该基因在鲤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获得其组织和时序表达谱,并将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质量分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获得鲤A-FAB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405bp,编码134个氨基酸,与多鳞白甲鱼、斑马鱼、大西洋鲑和青鳉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关系较近(氨基酸相似性为70%~91%),与人、猪、田鼠和牦牛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同源性关系较远(氨基酸相似性为51%~58%);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FABP基因可在鲤的心脏、肌肉、脂肪、肝脏、脑、脾脏、肾脏和鳃中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发育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较小体质量试验鱼(50g)的A-FA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较大体质量试验鱼(120~130g和500g)(P0.05),并且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体色鲤、鲫鳞片的色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体色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auratus)品种为实验对象,测量和观察了背部鳞片、腹部鳞片,以及彩色斑纹鳞片的色素组成和分布。结果得出,鲤、鲫鳞片上层的色素有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3种,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其中心区域色素浓密,外缘区域较稀疏,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25%~35%。鳞片下层的色素主要是鸟粪素,镶嵌有少量的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和前区,约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30%~65%。并归纳总结了鲤、鲫中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讨论了鸟粪素在鲤、鲫鳞片上的分布特征,金鲫的体色演化,以及黑背鲤、黑背鲫中黑色素的遗传特点。研究亮点:观察了鲤、鲫背部和腹部鳞片上的色素分布状况,测量分析了鳞片下层色素区、鳞片上层色素区占整个鳞片比例的特点。拍摄了不同体色鲤、鲫鳞片一一对应的色素图谱,找出了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这些研究内容为揭示鲤、鲫多姿多彩的体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黄河鲤新品系幼鱼在饥饿-饱食循环状态下的生长补偿特点,选用初始均质量(23.44±3.21)g的黄河鲤幼鱼360尾,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按处理组A组:饥饿5 d(S5)饱食20 d(F20);B组:S7-F28;C组:S15-F60;对照组Con:F75的投喂方案饲养,养殖实验为75 d。研究表明:(1)经过不同时长的饥饿,在恢复饱食投喂阶段,A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1.70%,显著高于B组的1.08%、C组的0.87%以及对照组Con的0.60%;(2)在饥饿阶段,3个处理组A、B、C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_L)显著低于对照组Con;当恢复投喂后,A组、B组的SGR_L则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Con;(3)在饥饿阶段,A组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SGR_K)显著低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但在恢复投喂阶段,却显著高于B组、C组和对照组Con。(4)处理组A节省饲料率为8.7%,较另外两个处理组高。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饥饿5 d饱食20 d循环3次的投喂方式能激发幼鱼产生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饲料投喂量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