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家蚕微孢子虫对果蝇的侵染性,为系统研究家蚕微孢子虫侵染机制提供新视野,也为探索微孢子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用家蚕微孢子添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并用Calcofluor White M2R荧光染色法进行果蝇体液内的家蚕微孢子虫形态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在转宿主情况下能够侵染果蝇,且被感染的突变型果蝇体内家蚕微孢子虫的数量多于野生型果蝇。[结论]家蚕微孢子虫能侵染果蝇,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家蚕微孢子虫侵染其他宿主提供了初步参考,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家蚕微孢子虫侵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套柞蚕微孢子虫株分离及体外增殖保存的技术体系。主要方法是利用柞蚕蛹精巢或卵巢组织制备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柞蚕微孢子虫;利用柞蚕蛹期滞育可以长期储存的特点,将柞蚕原代细胞分离、培养的柞蚕微孢子虫注射入健康柞蚕蛹体进行继代培养和长期保存;通过原代细胞分离培养、蛹体增殖和保存的交替循环体系,达到分离、增殖及保存微孢子虫株的目的。该技术体系既解决了微孢子虫来源困难,品种混杂不易分离和长期保存等问题,也为进一步探索柞蚕微孢子虫侵染、传播规律和提升柞蚕微粒子病防控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幼虫组织细胞的侵染及增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幼虫组织细胞的侵染及增殖规律研究丁杰宿桂梅张禹于广安(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0)我们从1990年开始对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已经确定柞蚕微粒子虫(Nosemapernyi新种)是引起柞蚕微粒子病的病...  相似文献   

4.
王丽君  许金山  周泽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31-10132,10266
[目的]鉴定柞蚕的免疫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柞蚕的免疫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了柞蚕免疫系统相关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并进行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利用两种蚕微孢子虫侵染柞蚕,检测TOLL样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病原微孢子虫感染柞蚕后所引起的免疫应激差异。[结果]通过cDNA克隆测序获得一个可能与柞蚕免疫相关的基因片段,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与家蚕Toll信号通路中的Toll1基因最为同源,将其命名ApTOLL1基因。进一步对柞蚕蛹分别注射家蚕微孢子虫和柞蚕微孢子虫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显示,注射家蚕微孢子虫2 h后蚕蛹内ApTOLL1大量表达,而注射柞蚕微孢子虫11 h后蛹内该基因才开始表达,这表明柞蚕Toll信号通路针对不同病原微孢子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响应时间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首次克隆了柞蚕ApTOLL1基因,并为进一步研究柞蚕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强,致死率较高,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104/m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m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8.9%,校正死亡率也高达87.2%,显著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幼虫的致病能力,由此探索了家蚕微孢子虫做为生物农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感染三峡库区菜青虫,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感染性较强,致死率高,其致死中量(ID50)为:1.5×104个/m l。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7个/m l时,菜青虫死亡率高达87.8%,校正死亡率也高达86.4%,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显著致病能力,由此探索了家蚕微孢子虫作为生物农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微粒子感染对柞蚕体内酶活性及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伟东[1]、缪云根[2]等分别报道蓖麻蚕、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后,体内酶及蛋白质浓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我们研究了柞蚕感染微粒子(Nosema pernyi Wen et Ding)后,其中肠肠液蛋白酶、中肠组织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及血淋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掌握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并进行感染性和分类研究,为经济昆虫微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捕捉或诱虫灯引诱方式在广西蚕区的桑园、菜地及周围收集野外昆虫,显微镜检验各种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通过生物试验鉴定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感染性,并分别检测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性;基于SSU rRNA序列构建昆虫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分布广泛,大部分昆虫已感染微孢子虫,其中菜粉蝶、稻纵卷叶螟、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和红腹灯蛾的微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4.95%、4.38%、0.08%、0.28%、0.64%和1.14%,其他鳞翅目昆虫的总体微孢子虫感染率为0.75%.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交叉感染率达40.00%;部分昆虫微孢子虫还具有很强的胚种传染力,其中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率分别为77.48%和66.15%.从桑尺蠖分离获得的3株微孢子虫虽然为不同的微孢子虫,但均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结论]在广西各地区存在丰富的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种类多样,且大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亲缘关系密切;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还对家蚕形成交叉传染危害的风险,因此杜绝昆虫微孢子虫污染桑叶交叉感染家蚕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蚯蚓的感染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探索家蚕微孢子虫的感染宿主范围以及感染致病机制,试验采用属于原生动物环节动物门的动物—蚯蚓作为被感染对象,使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对其进行感染试验,观察并统计蚯蚓的感染和死亡情况,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蚯蚓体内微观变化及微粒子孢子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对蚯蚓的感染能力较强,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8.6×107个/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商陆、狗尾草、紫花地丁3种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的拒食作用。[方法]采用丙酮冷浸法对商陆、狗尾草、紫花地丁3种植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利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3种植物中,商陆丙酮浸出液对菜粉蝶的拒食作用效果最好,24、48h拒食率分别为74.53%和82.34%;商陆提取物对菜粉蝶3龄幼虫的拒食效果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0.050g/ml处理的拒食率为最高,24、48h拒食率分别为74.53%和82.34%。[结论]商陆可作为潜在植物源杀虫剂以供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高曙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10-10311
[目的]研究Bt和阿维菌素对甘蓝田菜青虫种群动态、捕食性天敌群落主要特征指数及天敌一菜青虫益害比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剂处理和系统调查的方法。[结果]阿维菌素对菜青虫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Bt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不明显。Bt和阿维菌素处理对甘蓝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菜青虫发生高峰期的天敌一菜青虫益害比无明显影响。[结论]Bt和阿维菌素处理可以保护天敌对菜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72-3475
[目的]对秦岭地区不同种群菜粉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在秦岭地区随机选择10个地点,每个地点采集6只菜粉蝶样品,共60只;然后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重复性好的引物;最后,利用RAPD技术对秦岭地区10个地理种群的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1758)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中共获得77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其中条带13个,多态位点64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3.12%。[结论]不同地理种群的菜粉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夹竹桃提取液对菜青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研制新型高效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浓度95%乙醇萃取夹竹桃叶获得夹竹桃提取液,配制成640、320、160、80、40 mg/L 5种浓度,对2~3龄菜青虫进行室内杀虫活性研究。[结果]夹竹桃提取液对菜青虫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在反应终止的96 h内,40、80、160、320、640 mg/L的夹竹桃提取液对菜青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1.74%、30.43%、34.78%、43.48%、86.96%,呈增加趋势。菜青虫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96 h后趋于稳定,这说明夹竹桃提取液发挥作用的时间为96 h。夹竹桃提取液对菜青虫的LC50约为221 mg/L,LC95约为3 676 mg/L。[结论]夹竹桃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可以作为植物源杀虫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李春梅  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45-15246
[目的]进一步明确血根碱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叶蝶法和点滴法测定了血根碱对菜青虫幼虫的触杀活性及对其幼虫生长发育、化蛹及羽化的影响。[结果]血根碱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4 000 m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为57.14%。血根碱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幼虫的体重减轻,化蛹后的蛹重减轻;血根碱无杀卵、杀蛹作用。[结论]为进一步开发研制新型高效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艳  李庆  杨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64-10765
[目的]测定14种中草药粗提物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为开发新的杀虫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14种中药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叶碟法测定14种中草药粗提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14种中药植物中,厚朴、小茴香、吴茱萸和黄柏的乙醇提取率较高,分别为12.80%、11.45%1、0.54%和10.24%。14种中药粗提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有不同的拒食活性,其中半枝莲、吴茱萸、黄柏效果较好,选择拒食试验中它们的平均拒食率分别为100%、96.07%和84.46%,而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其平均拒食率分别为100%8、4.01%和76.20%。[结论]半枝莲对菜青虫具有很好的拒食作用,其分布广泛,可为菜青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7.
张国洲  尤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04-11905
[目的]测定博落回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方法]采用叶碟法,分别就博落回植物不同部位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当菜粉蝶5龄幼虫取食用0.400%的博落回整株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碟24和48h后的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50%和89.56%。当菜粉蝶5龄幼虫分别取食用1.000%的博落回植物根、茎、叶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碟后,24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1.78%、91.01%、90.63%,48h的拒食率分别为89.33%、88.91%、86.76%。[结论]博落回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有很强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高效杀虫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维  尤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49-12050
[目的]从武夷山众多植物中筛选出一种高效杀虫植物。[方法]采用叶碟法,分别就博落回等多种植物对菜粉蝶幼虫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用1.00%的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碟饲喂菜粉蝶5龄幼虫后,根据其24和48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发现博落回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最强。[结论]博落回植物是一种高效杀虫植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菜青虫的无公害化防治以及开发吴茱萸作为环保型农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室内测定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液—液萃取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初步分离,水相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最强,其选择性拒食活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较分离前分别提高了32.48%和22.37%。[结论]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幼虫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提取物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