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陕北25个县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资料和陕北6县仁用杏物候资料,对陕北仁用杏气候生态条件进行了分析。以≤0℃终日、≥10℃积温、年降水量为区划指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做了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陕北各地均可种植仁用杏,但种植目的应有差异。在仁用杏气候最适宜区,仁用杏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于陕北东部黄河沿岸;在仁用杏气候适宜区,种植仁用杏部分年份发生冻害,能基本保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在陕北中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中部及西部;在仁用杏气候较适宜区,仁用杏开  相似文献   

2.
仁用杏具有很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非常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生态系统和发展农村经济。但仁用杏往往座果率低,产量不稳,影响仁用杏产业的发展。综合叙述了对仁用杏开花、座果规律的研究;从内因和外因方面揭示落花落果原因,特别是春季冻害对仁用杏落花的影响;并提出保花保果措施和方法.如水分和养分管理、树体管理、化学技术措施等。重点希望可以解决仁用杏的低温冻害等问题,为生产中提高仁用杏的座果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仁用杏是以取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品系之一,龙王帽是其中一个主要代表品种。2005年,从河北涿鹿引进龙王帽等仁用杏品种,在会宁县东山林场建立仁用杏良种繁育基地2.67 hm2,经过3年的繁育试验,5年的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基本上掌握了仁用杏在黄土丘陵区的繁育技术要点及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数据,为会宁县发展仁用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仁用杏//花生/玉米/花生//仁用杏(A1模式)、仁用杏//谷子/玉米/谷子//仁用杏(A2模式)、仁用杏//大豆/玉米/大豆//仁用杏(A3模式)、仁用杏//玉米//仁用杏(B1模式)、仁用杏//花生//仁用杏(B2模式)、仁用杏//谷子//仁用杏(B3模式)、仁用杏//大豆//仁用杏(B4模式)7种果粮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评价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B1模式〉A2模式〉A3模式〉A1模式;A模式较B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矮棵作物花生和大豆的病虫害发生率。玉米产量顺序为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模式较B模式,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略有降低,但减产幅度均〈5%,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A1模式和B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由此认为,A1模式和B2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风沙半干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仁用杏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仁用杏的经济开发利用价值,指出了仁用杏的开发途径,提供了部分仁用杏制品的加工技术,并分析了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仁用杏果仁的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良好的医药保健特性。因此,仁用杏已成为当今食品加工和医药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极其适宜仁用杏的发展。近年来,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借助国家退耕还林的扶持政策,大力开发仁用杏产业,仁用杏的生产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仁用杏的效益潜能尚未得到提升,对制约仁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评价仁用杏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SR标记鉴别仁用杏品种,构建仁用杏SSR指纹图谱,为仁用杏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9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且条带清晰的SSR标记,对我国16个仁用杏主栽品种进行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并鉴别仁用杏品种和构建指纹图谱。【结果】利用9对SSR引物在16个供试仁用杏品种中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位点7.56个;位点MA039a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最多(10个),位点UDP97-401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最少(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64~0.81,均值为0.76。基于单独一对引物MA039a,就能鉴别11个仁用杏品种;将引物MA039a分别与pchgms12、MA020a、BPPCT002、UDP97-401、UDP98-406等5个引物组合,即能将16个供试仁用杏主栽品种鉴别开来,据此构建了16个仁用杏品种在所用9对SSR位点上的DNA指纹图谱;16个仁用杏主栽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3~0.99,由此得知仁用杏资源遗传背景狭窄、变异幅度较小;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70处,可将16个仁用杏品种分成4组,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来源基本一致,即同一系列品种优先聚在一起。【结论】我国仁用杏资源遗传背景狭窄,不同系列品种间基因交流少,遗传相似度相对较高,该结果可为仁用杏杂交育种过程中杂交亲本组合的选配、仁用杏起源和演化研究以及仁用杏核心种质资源的建立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仁用杏的特点、发展现状 杏原产自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其主要用途可分为仁用杏、肉用杏、仁肉兼用杏三大类。仁用杏即取其仁为用途的杏,仁用杏又分苦肉杏、甜仁杏两类。  相似文献   

9.
江萍  王雪莲  姚延涛  牛攀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0-11372
[目的]研究仁用杏的抗逆性机理。[方法]以5年生发育良好的仁用杏苗木的叶片为试验材料,于硬化期、生长初期和速生期对仁用杏苗木进行铜、锌喷雾处理,采用NBT还原法和邻苯二酚法分别对仁用杏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分析了仁用杏叶中主要保护酶PPO和SOD的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仁用杏叶经Cu(3)Zn(0)处理后PPO活性显著提高,且在硬化期也保持较高的水平。仁用杏叶经Cu(0)Zn(3)处理后PPO活性的增强很小甚至表现负作用。仁用杏叶经过Cu(0)Zn(3)处理后SOD的活性有显著提高,生长初期的SOD活性明显高于硬化期和速生期。[结论]锌对仁用杏叶内SOD的活性的增强作用比较显著,铜、锌通过PPO和SOD的活性的改变影响仁用杏苗木生长,从而提高苗木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陈松  呈宣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32-4033
[目的]分析影响晋东南中山区不同坡向仁用杏产量的环境因子。[方法]在林龄、林分密度、土层厚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光照等对不同坡向仁用杏产量的影响。[结果]2003~2007年间,阳坡仁用杏单株产量和出仁率均高于阴坡,阳坡仁用杏5年平均单株产量和出仁率均较阴坡高59.0%。2006年阳坡仁用杏单株产量最高(2.7 kg),2007年阴坡仁用杏单株产量最低(1.4kg)。阴坡土壤pH值略低于阳坡,而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高于阳坡 仁用杏萌芽期与落叶期的阴坡、阳坡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差异,而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及整个生长期阴坡平均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阳坡。[结论]光照为晋东南中山区不同坡向仁用杏产量的首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王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62-1565
阐述了关隘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分析了丝绸之路上古关隘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古代关隘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一些思考,提出了丝绸之路上古关隘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予以总体定位,策划了丝绸之路古关隘旅游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我国关隘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量文献,对乡村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发展概念、乡村发展特点、乡村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将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众多发展理论纳入乡村发展的视角进行考察和评论,理清这些理论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山西省2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999—2012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部分开发区的实际调研,了解了山西省开发区的设置情况、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状况等,总结出山西省开发区建设中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开发区运行成本较高、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和布局缺乏科学性、用地功能错位、产出效率低、低效用地多等突出问题;提出合理布局、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建立土地集约评估体系、建立和实施退出制度,加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与调控,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扩大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开发区的建设要立体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程郡  宋伟华  闫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69-6770
主要分析了舟山渔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其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以及不注重发展特色等问题,提出了从政府与民间两方面推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奉贤区果树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适应都市型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大通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林业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的概念、意义、原理与框架体系等,指出了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论述了我国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智慧农业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等,为我国今后发展智慧农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构想和导论。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91-1993
分析了三角洲的现状和制约三角洲发展生态经济的因素,提出了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发展等3个方面来发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重庆干果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干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干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重庆市干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重庆干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财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01-8603
解析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耦合,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森林公园旅游的开发理论与目标。结合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森林公园的资源概况,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