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灰树花俗称栗蘑,在夏秋季节常野生于板栗树根部.近年迁西县在人工栽植的基础上又较为成功地探索了灰树花与板栗树套作立体栽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实现了板栗与灰树花相生互补,使板栗亩增产20%,灰树花产量达1800公斤,亩效益可达1.2万元.主要栽植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使板栗实现产业化,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提高,板栗栽植已向密植方向发展,实施品种化栽培.整形以矮冠密植为主,株、行距一般采取2×3m的栽植模式,每亩(667m2,下同)栽植111株.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遮荫栽培与间作栽培表现为株高较高,茎粗较细,生长发育较露地栽培延迟。遮荫栽培由于降低高温季节的温度,改善了环境条件,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的膨大,因此最终产量以遮荫栽培为高,达6369.3kg/667m2;虽然间作栽培也可改善高温季节的温光条件,但因后期玉米与番茄生长的矛盾突出,影响了番茄的生长,因此间作栽培的产量仅为4770.7kg/667m2,比露地栽培产量5806.2kg/667m2低17.83%。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与4 0%酚菌酮水乳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17d,40%酚菌酮EW 80 m L/667 m2与240 g/L噻呋酰胺SC 20 m L/667 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相当,分别为78.21%与78.53%;24%己唑·嘧菌酯SC 20 m L/667 m2的防效次之,达74.99%。  相似文献   

6.
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2005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佳河镇新村采用此项技术使白瓜籽产量达290 kg/667m2,较常规栽培增产25 kg/667m2左右,增产幅度达30%以上,所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瓜子单产,增加种植户收入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富春  敖维琼 《农技服务》2013,(10):1063-1064
为绿肥鲜草、牛粪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产量及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同等栽培管理件下,进行了绿肥鲜草与牛粪还田对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粪、绿肥鲜草还田水稻产量分别达511.8 kg/667 m2,498.2 kg/667 m2,与无肥区相比分别能增产水稻104 kg/667 m2、90.4 kg/667 m2,增幅达25.5%、22.2%。绿肥鲜草与牛粪能增加土壤中的N、P、K及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提高土壤肥力。牛粪、绿肥鲜草还田当季N肥减施量分别为0.1196 kg/667 m2、0.137 kg/667 m2,牛粪、绿肥还田后增加的土壤钾量分别为2.16 kg/667 m2、1.05 kg/667 m2。实施绿肥鲜草与牛粪还田,是一项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好措施,应大力宣传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哈蜜瓜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立架单蔓整枝栽培方式为最佳,具体表现为商品果率最高,达87%;每667 m2产量2353 kg;每667 m2产值达20101元。  相似文献   

9.
邱兴  胡思明  万俊英  罗庆川  邹成华 《农技服务》2013,(11):1156+1159-1156,1159
进行了水稻分厢撒播栽培方式与水稻旱育稀植移栽方式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厢撒播栽培方式比旱育稀植育苗移栽方式减少劳动力投入5个/667 m2,有效穗达209 600穗/667 m2,增加22 720穗/667 m2,产量达835.9 kg/667 m2,增产33.3kg/667 m2,可增加纯收入438.4元/667 m2,是节本增效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钱友安 《农技服务》2003,(12):33-34
<正> 灰树花生长在板栗树林中,具有独特的生理要求。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主要在闽、浙、冀等地,但因所选育品系不够理想,同时由于难以撑握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导致生物转化率低,售价贵,难以符合出口要求,制约了灰树花产品的开发。现将几年来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1、营养的平衡 灰树花多发生在板栗丛林的腐殖土中,板栗树所含氮、碘、锰养分很高,一些研究者对灰树花生长营养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3年定点10户菇农,对不同栽培方式的灰树花、相对应菌棒、覆土用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硒(Se)、农药残留等指标检测发现,秋季第2茬覆土灰树花中的铅(Pb)含量为2.81 mg·kg-1,超过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食用菌Pb含量≤1.0 mg·kg-1的规定,究其原因,覆土土壤Pb含量较高,土壤中Pb通过菌棒吸收,富集于灰树花中。通过第2茬改用无土栽培方式,生产的灰树花Pb含量降至0.12 mg·kg-1,符合国标规定。不同栽培方式灰树花中多菌灵、呋喃丹、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均未检出,镉(Cd)含量符合GB 2762-2012的规定。第2茬覆土灰树花中,Se含量高达0.200 mg·kg-1,菌棒灰树花、第2茬无土栽培灰树花均富含硒,分别高达0.080,0.133 mg·kg-1。无土栽培的灰树花和覆土栽培的产量基本持平,收入却增加了1倍多。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下灰树花对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Se含量的比较,为灰树花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灰树花的培养特性与液体菌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从河北省迁西县购入的灰树花菌株迁西二号,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平板培养基上研究灰树花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及出菇管理技术。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菌体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灰树花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浓密,白色,绒毛状至絮状,菌落厚;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简单分隔、少数为节状分隔的薄壁菌丝、厚壁的纤维菌丝、圆形至椭圆形的厚垣孢子以及八面体形的晶体等结构。灰树花液体菌种栽培的结果表明:一级试管斜面菌种,灰树花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粗壮;二级液体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也较多。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75~80d,生产周期比二级种为固体原种的常规方法缩短了40~50d,能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灰树花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栽培技术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灰树花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灰树花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保健功效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灰树花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沈霞  余胜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0-5401
[目的]探讨在灰树花生产中使用液体菌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使用液体种与固体种灰树花的菌丝活力和栽培产量。[结果]将液体菌种、麦粒原种接入在栽培袋培养基,液体种萌发速度和菌丝长势都明显优于麦粒原种。与固体种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培养原种的平均满罐时间提前了15 d,其栽培袋的平均满袋时间提前17 d,平均出菇时间提前了9 d。使用液体菌种可使整个培养周期缩短25~35 d。使用液体菌种、麦粒原种的灰树花栽培产量有明显差异,使用液体种的袋均产量比固体种高13.8 g,其生物学效率提高6.9%。[结论]在灰树花的工业化生产上,使用液体菌种能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樊懿娜  赵婷  周叶  韩亮  梁玲鸿  邹烨  仰榴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56-1525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适于测定灰树花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热水浸提法提取灰树花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于490 nm波长处分别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按标准曲线计算葡萄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20~17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9 7X-0.096 4(Y为吸光度,X为葡萄糖浓度,μg/ml),相关系数r=0.998 5,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9%、100.01%和100.23%(n=5),其RSD值分别为1.20%、0.85%和0.55%。[结论]苯酚硫酸法是一种快速、稳定、重现性好的灰树花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灰树花斜面母种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传统培养基基础上,分别从葡萄糖单因素培养、合成培养基正交培养与半合成培养基正交培养3个角度或层次对灰树花(Grifala frondosa)母种斜面培养基进行了优化探讨.结果表明,适合灰树花茵丝生长的最佳斜面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麸皮100 g、玉米面100 g、板栗壳100 g、葡萄糖20 g、林地土20g、蛋白胨1 g、琼脂20g、CaCl2 0.1 g、KH2PO41 g、FeSO4 1 g、MgSO4 0.5 g、ZnSO4 0.01 g、水1L、pH值6.0.该配方既可为灰树花母种的制备提供依据,又能为灰树花的大面积栽培以及为实现工业化大生产而进行的液态发酵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并分析比较2个不同产地的栗蘑多糖含量。[方法]采用高温高压水提乙醇沉淀法分别提取迁西栗蘑和浙江栗蘑多糖,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经苯酚-硫酸显色反应后于波长490 nm处进行测定。[结果]试验得出,迁西栗蘑多糖含量为6.54%,浙江栗蘑为3.41%。表明两地的栗蘑由于其人工栽培条件、生长环境及采摘时机等因素不同导致多糖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研究可为栗蘑内在质量评价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方丘陵冷浸田荸荠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方丘陵冷浸田的自然生态条件,结合荸荠生长习性,提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培育壮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板栗苞壳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展开一系列的探讨,同时介绍其技术中所包含的一系列因素,其中主要有菌种、栽培方式、原料和原料的处理,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