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1995-2013年西藏山南地区现有7县气象台站资料,分析其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南地区冰雹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据资料分析,从1995-2013年山南地区降雹高值年份是1999-2005年,高值为20次,2005年后山南地区降雹有明显减少趋势.山南地区降雹也存在明显季节性,春、夏、秋3个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雹出现,降雹高值在5-9月,10月-次年4月山南地区降雹次数逐渐减少或无降雹出现.从区域特征来看,山南地区出现冰雹高发区为西部浪卡子、南部隆子县的山区,沿江一线出现冰雹概率相对较少,高寒山区降雹多于沿江临近城市的各县.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1960~2014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的降雹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降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集中出现在4月下旬~10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中旬冰雹发生最为频繁,降雹持续时间多在10 min以内,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黑龙江省冰雹多发生在大、小兴安岭山麓、小兴安岭山脉迎风坡、松花江和兴凯湖沿岸;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省降雹呈现显著减少趋势;1991年为全省雹日变化的转折点,1991年以后全省站点降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冰雹易发区降雹减少最多。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雹作业,建议加强冰雹及灾情的收集工作,提高冰雹预报和预警指挥能力,积极开展防雹效果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沂市冰雹气候及其雷达特征。[方法]选取沂蒙山区中的蒙阴、沂水、临沭、苍山、临沂5站为代表站点(以下统称临沂市),从冰雹的路径、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等方面对1965~2008年发生在各站的6月份40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临沂市冰雹天气过程的典型天气形势和物理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2003~2008年冰雹过程进行新一代天气雷达特征统计分析,探讨该市冰雹发生的气候指标和雷达数据特征指标及雷达观测特征。[结果]影响临沂市降雹的天气系统有蒙古冷涡型、东移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度槽型等。降雹前6 h地面图上山东省范围内有小低压、冷锋或风切变线(气流辐合场),其对强对流降雹的发生、发展具有"触发"和"发展"作用。500 hPa低涡后小槽的加入一般有西部小槽补充型、涡前气流场辐散、涡后小槽南摆型3种形式。当垂直液态含水量从无或很小迅速增加至40 kg/m2以上时,有可能产生冰雹天气;不同的月份,当对流云体的回波强度〉50 dBz,初始回波高度〉5km,且其顶高和强中心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可能产生冰雹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表现明显,在中层1.5°和3.4°仰角上对流风暴单体垂直方向上存在剧烈的风切变。[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山东济宁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10年(2005—2014)的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济宁市大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济宁11个县(市、区)大雾天气的逐月变化可分成4种类型,共同特征是6月份发生大雾天气最少,这与济宁夏季降水较多有关;在地理分布上,济宁大雾天气自西北向东南减少,说明大雾的发生与地势有关系;济宁大雾天气在全年所有月份均有发生,但秋冬季大雾天气日数占72%、夏季仅占13%,这与秋冬季逆温增多有关。济宁市大雾天气与风速和降水有密切关系。以上结果可为济宁市大雾天气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使用晋城地区5个气象台站1979~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晋城地区雷电的初日、终日,雷电日的年、月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雷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等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日数以短周期变化为主,存在3~5年的周期振动,总体有增多的趋势。晋城地区除冬季未观测到雷电现象外,春季、夏季、秋季均有雷电发生。晋城市雷电日空间分布的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0 ~ 2012年昌都地区7个测站冰雹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3年来昌都地区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多少雹年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多雹区位于西北部及东南部,次多雹区位于昌都、左贡一带,少雹区位于洛隆、八宿一带;近33年来昌都地区年平均冰雹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存在着准3年、7年、15年、25年的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冰雹主要集中在5 ~10月,冰雹月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冰雹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日之中冰雹时段集中在10:00 ~22:00;多、少雹年存在明显的环流差异,多雹年昌都地区处于负距平区,少雹年对应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50年宁夏南部山区冰雹气候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南部固原、西吉、泾源、隆德、六盘山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冰雹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冰雹空间分布规律、冰雹年际、月际等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固原冰雹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近50年宁夏南部山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3~10月都有可能出现冰雹,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的72.0%,6月冰雹发生的机率最大,占全年的21.7%,是典型的夏季多雹区;固原冰雹发生的年际变化较大,多寡相间,并有平均约为3年的周期性;固原冰雹二阶时间趋势为反抛物线型,20世纪60~80年代冰雹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70、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进入90年代后冰雹呈减少趋势,近20年来冰雹显著减少;固原冰雹主要集中在12:00~21:00,出现冰雹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5%。固原地区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丘陵地区冰雹多,河谷川道及北部平川地区冰雹少;冰雹云主要发源于六盘山、南华山、月亮山、西峰岭、云雾山等山地;冰雹云移动方向一般由西北向东南方或由北向南移动,也有一部分原地生消。根据冰雹地域分布,结合冰雹灾情资料,可将固原市冰雹风险划分为高发区、中发区、低发区三级区域。[结论]该研究为冰雹天气的预测预警和人工防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1970~2009年的冰雹资料,分析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冰雹在空间分布为林区冰雹日数最多,牧区和农区日数相差不大;集中发生在4~10月,峰值为6月份;发生时段集中在12:00~16:00;且持续时间为3~5min的冰雹最多;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呈现出冰雹日数为少-多-少-少、并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的特征;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分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冷涡型是产生系统性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海西州中东部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和短临预报指标。[方法]利用1960~2010年海西中东部6个气象站的冰雹资料,分析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30次冰雹个例的高空实况资料,利用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分析该区冰雹天气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归纳出冰雹天气形成的短期环流形势和短临预报特征。[结果]海西中东部冰雹天气出现在4~9月,5~8月最多,主要集中在14:00~20:00。天峻地区降雹次数最多,乌兰最少。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乌兰和天峻地区。冰雹天气的500 hPa环流形势有3个类型,其中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多,新疆东移小槽型次之,蒙古低槽型最少。冰雹一般发生在西北气流下,且短波槽、冷中心或冷温槽、急流核三者必居其一。冰雹多产生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相配置的形势下,低层充沛的水汽和水汽通量的辐合是形成冰雹的重要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7,(18)
通过对2008—2013年通辽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时空特征统计分析,以期为今后冰雹出现的时空分布提供有力的判断依据,提高冰雹的预报预警能力。结果表明,通辽地区的冰雹天气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山区,平原地区相对偏少,这和通辽市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的地形(通辽市地势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平,呈马鞍形)分布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发生冰雹最多的是6月,7月次之。冰雹发生的高峰期(6月)在降雨高峰期(7月、8月)之前,这同冰雹的形成特性和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进退有密切关系。通辽地区降雹高度集中在午后至傍晚,说明在午后至傍晚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时段里,湍流作用致使大气层结不稳定更易造成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9,(10):91-93
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是葫芦岛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对1988~2017年葫芦岛市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葫芦岛、绥中、兴城和建昌)和2012年7月以来区域自动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的葫芦岛、绥中和兴城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较位于西部山区的建昌多,而沿海地区以位于南部的绥中稍多,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多出现在午后和前半夜,区域自动站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8月和6月次之,5月和9月偶尔有之,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段与国家站的分布基本一致;葫芦岛市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高空冷涡型、高空槽型、高空低涡型和低空切变线型。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北京地区1978—2006年冰雹发生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和人工消雹降雨影响天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冰雹发生频率和雹日都是山区多于城区,山区又以西北部最多、东部和西部次之、南部最少的空间特征。最后根据北京地区冰雹分布特征和冰雹对小麦、玉米和果树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应对冰雹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