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滇池水体氮的时空变化与藻类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氮的时空变化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对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5个代表性位点断面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湖各采样点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14、0.11、0.20mg·L-1,全年分别在0.66~6.44mg·L-1、0~0.74mg·L-1、0~0.94mg·L-1之间变化。各区域水体总氮的浓度以海埂和斗南最高,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幅度较大。全湖水体总氮和铵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硝态氮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趋势;滇池不同区域水体总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海埂和罗家村位点水体铵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海埂位点水体硝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则无显著相关性;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和水层差异。  相似文献   

2.
滇池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体藻类生长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磷的关系对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湖水体叶绿素.含量的平均浓度在12.33~39.28mg·L-1之间,总体趋势以夏季和秋季较高,冬季较低;以表层、底层较高,中层较低.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滇池水体不同层次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范围是6.04~72.70mg·L-1,不同区域水体叶绿素a平均含量1年的变化范围是:表层为7.00~72.70mg·L-1,中层为9.20~63.89 mg·L-1,底层为6.04~58.06 mg·L-1.各区域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以海埂最高,全年在11.34~72.70 mg·L-1间变化,其次是昆阳,罗家村、斗南较低.新街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低,全年变化范围为6.04·28.06 mg·L-1.滇池全湖水体总磷与叶绿素a周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滇池水体中藻类的生长与总磷、可溶性磷在空间变化上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昭通市鲁甸县人工湖、砚池山水库、桃源水库等不同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进行采集、观察及分类学鉴定,确定了8门43科105属440种.昭通市鲁甸县藻类植物丰富度比较高,其中绿藻门(16科53属204种)和硅藻门(12科24属148种)占优势.调查区无论是从属的数量还是从种的数量来分析,优势科(13科)多种属(21属)现象都比较明显,构成了昭通市鲁甸县藻类植物的主体.对昭通市鲁甸县的藻类植物进行研究,可补充昭通市藻类植物资源,为地方藻类研究提供可靠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体的质量状况。[方法]于2014年对鄱阳湖区域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季节性调查。根据湖区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从鄱阳湖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共5个门36个属62个种。鄱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其次为硅藻门。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来看,鄱阳湖水体已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结论]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评价及后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詹寿发  樊有赋  陈晔  罗敏  彭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92-11194
对九江市城区内甘棠湖的浮游藻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藻类48属80种,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为367.498万个/L,其中硅藻占49.12%、绿藻占45.71%、隐藻占2.05%,在对水质进行理化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是甘棠湖为β-中污染。  相似文献   

6.
7.
滇池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水体总磷及可溶性磷进行了为期1a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总磷、可溶性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湖水体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10~0.20mg·L-1,全湖水体可溶性磷的平均浓度为0.003~0.021mg·L-1。水体磷含量因季节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磷浓度以夏季较高,可溶性磷以5月和10月较高,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水体总磷浓度以底层较高,除斗南外均显著高于中层,而表层和中层水体总磷浓度差异不大。水体可溶性磷浓度以底层较高,但无显著的层次变化。不同区域总磷浓度1年的平均动态跃迁范围是:表层为0.05~0.41mg·L-1,中层为0.07~0.30mg·L-1,底层为0.05~0.88mg·L-1。水体总磷年均层次变化范围为0.14~0.30mg·L-1。各区域总磷浓度以海埂和昆阳较高,其次是斗南,新街和罗家村较低;可溶性磷含量以昆阳和海埂位点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并采用野外收集水样、实验室定性定量观察的方式鉴定了藻类种类、计算了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小关湖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12月,对小关湖(黔灵二湖)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3次取样调查。结果表明,6月份的浮游藻类有57种,隶属于5个门,其中绿藻门占36.84%,蓝藻门占36.84%。10月份的浮游藻类共有49种,隶属于5门,其中绿藻门占40.8%,蓝藻门32.65%;12月的浮游藻类共有46种,隶属于4个门,其中绿藻门占50%,蓝藻门占15.22%。根据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黔灵二湖的水质情况,表明该湖的营养状况属于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滇池10个水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采用1990—2020年长时间序列实测水质指标,通过相关指标的年际变化,综合时空分析与统计方法,以年际间尺度对比滇池水质的时空间演化情况;通过空间插值法对草海、外海2个空间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海水质指标相对稳定,草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大,滇池受到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较大,外海水质指标相关性较弱。1997—2015年是滇池环境恶化与修复过程;2016年后,水质问题有所好转。2000—2010年,相关指标含量(TP、TN、NH3−N等)在滇池外海南部区域易发生变化,区域性较为集中,邻近草海区域其水质指标含量明显较高。草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外海富营养化虽较为缓和,但富营养指数处于边缘临界。整个滇池水域的CWQI值的变化范围为64.72~92.38,在及格、中等和好的水质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气候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德义  傅宁  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26-5228
通过计算华北地区近50年的降水量、初霜日、终霜日及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积温等农业气象指标,对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气候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北地区的积温增加,霜期缩短,关键季节降水总体减少,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等日线在空间上北移,小麦返青和拔节期的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956~2007年河北地区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方法]选取河北地区(包括京津)均匀分布的23个气象站点1956~2007年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气温、降水等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52年来的气候变化事实和演变规律。[结果]1956~2007年河北地区年和四季气温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对该地区年气温的上升贡献率最大;全区气温均为升高趋势,其变化差异具有规律性。年和四季降水量的波动幅度均较大,且呈现不同的线性变化趋势,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差异性较显著,全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且其减少幅度由东北到西南基本呈现低—高—低的形态。全区潜在蒸发量20世纪60年代达到最大,之后其并没有随着升温而继续增大,相反的是呈明显下降趋势;各季节潜在蒸发量也呈下降趋势;全区除丰宁、蔚县等个别站蒸发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外,其余站均为下降趋势。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总体为缓慢减小;全区相对湿度仅有承德、秦皇岛、南宫等站呈上升趋势,其他站均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逐月雷暴日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趋势分析以及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复杂地形下的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3年来乌鲁木齐地区雷暴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南部多北部少的特征,南部山区为雷暴多发中心,城区、北部平原区及达坂城谷地为低值区域;乌鲁木齐地区雷暴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山区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平原区,城区表现为不显著的下降过程;雷暴主要集中在5—8月,7月雷暴频率最高,10月—次年3月基本无雷暴发生。突变检验分析表明,近33年来各区均未出现显著性下降的突变过程,却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未来变化趋势存在较强的持续性,即仍将维持下降的态势,城区的持续性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1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地区气温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地区7个国家气象地面基准站1960~2013年气温数据资料,通过累计距平法、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气温变化.结果表明,近54年来古漠周边地区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增温幅度为0.36℃/10a;四季气温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2000~2013年气温比多年均值分别高1.02、0.58、1.00、0.27℃;气温升温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北缘、西缘、南缘的年平均增温率分别为0.54、0.30、0.28℃/10a,即北缘升温最快、南缘较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988年发生突变,春季突变发生在2001和2004年,夏季发生在1990和1991年,秋季发生在1990和1994年,而冬季突变发生较早,为1982和1985年.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榕  姜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18-12221
以江苏省为例,采用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对1996~2006年耕地资源变化的时空与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耕地快速减少的趋势并未扭转;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仍是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减少与经济增长的中心在空间上高度重合;土地开发、复垦是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土地整理的比重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江苏省耕地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芬  李帅  纪瑞鹏  郭春明  姜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51-18353,18364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 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近58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宇  周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9-5561,5607
[目的]分析河西地区近58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依据河西地区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近58年来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河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9.08%,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2.57%。河西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不剧烈,各年代平均降水量为120.8~139.0mm。河西地区1951~2008年降水系列存在5、10、21和32年左右的周期。未来,河西地区年、春、夏及冬季降水将呈小幅增加趋势,其中,疏勒河流域年降水增幅较大(5.231~0.062 mm/10a);黑河流域南部和东南部比西北部增幅相对较大;石羊河流域年降水增幅最小,为3.280~0.098 mm/10a。[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