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轮虫培育池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所测9个淡水轮虫池和6个混盐水轮虫池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轮虫发生高峰前期平均分别为117.8mg/L和156.5mg/L;在轮虫高峰期平均为39.0mg/L和82.3mg/L,即高峰期浮游植物生物量只为前期的1/3~1/2。在种类组成上,前期均以小球藻、蓝隐藻、小环藻等小型种类为主,高峰期则以衣藻、扁藻等鞭毛藻类及角毛藻、螺旋藻、颤藻等丝状群体占优势。淡水池和混盐水池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分别为66.  相似文献   

2.
轮虫培育池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995-1996年期间,对黑龙江、内蒙、辽宁3个地区11个池塘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池的上、下风位水平分布和表、底层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轮虫的水平分布与风浪及水体溶氧状况有关,无风(或微风)时,上、下风位无明显差异。有风浪时,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1倍多。水体缺氧时,下风位比上风位高出4倍多,轮虫的垂直分布在溶氧充足时,上、下风位表层均低于底层;而在水体缺氧时,上、风位表层高出底层近3倍。桡足类的水平分布上风位比下风位高出2-4倍,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轮虫池浮游生物分布的某些规律和成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杏林湾水库1999年10月至2001年8月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透明度、水温等8项环境因子与浮游轮虫密度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确定与浮游轮虫密度关系显著的环境因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南池透明度、盐度、纤毛类生物量是影响浮游轮虫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北池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菌总数量,纤毛类生物量、透明度量是影响浮游轮虫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4.
杏林湾水库环境因子对浮游轮虫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杏林湾水库1999年10月至2001年8月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透明度、水温等8项环境因子与浮游轮虫密度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确定与浮游轮虫密度关系显著的环境因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南池透明度、盐度、纤毛类生物量是影响浮游轮虫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北池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菌总数量,纤毛类生物量、透明度量是影响浮游轮虫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5.
于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辽宁省碧流河水库渔业总公司鲢、鳙亲鱼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以及浮游细菌、超微藻类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黑白瓶法将超微藻类产氧量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64属88种,以绿藻、蓝藻居多,生物量变动于0.362003年3月对辽宁省碧流河水库渔业总公司鲢、鳙亲鱼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以及浮游细菌、超微藻类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黑白瓶法将超微藻类产氧量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64属88种,以绿藻、蓝藻居多,生物量变动于0.36266.21 mg/L,平均为(86.39±26.12)mg/L;浮游细菌和超微藻类的数量分别为(1.01266.21 mg/L,平均为(86.39±26.12)mg/L;浮游细菌和超微藻类的数量分别为(1.018.50)×1010个/mL和(0.348.50)×1010个/mL和(0.345.71)×103个/mL;细菌数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8、9月,秋季以后有所下降,而超微藻类的数量则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超微藻类产氧量(毛产量)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23%5.71)×103个/mL;细菌数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8、9月,秋季以后有所下降,而超微藻类的数量则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超微藻类产氧量(毛产量)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23%93%;浮游细菌和超微藻类的数量分别与水温和氨氮等生态因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于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辽宁省碧流河水库渔业总公司鲢、鳙亲鱼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以及浮游细菌、超微藻类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黑白瓶法将超微藻类产氧量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64属88种,以绿藻、蓝藻居多,生物量变动于0.36~266.21 mg/L,平均为(86.39±26.12)mg/L;浮游细菌和超微藻类的数量分别为(1.01~8.50)×1010个/mL和(0.34~5.71)×103个/mL;细菌数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8、9月,秋季以后有所下降,而超微藻类的数量则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超微藻类产氧量(毛产量)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23%~93%;浮游细菌和超微藻类的数量分别与水温和氨氮等生态因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系生物量基于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测定,而根系生长发育不可避免会受到根际影响,因此根际必然会对根系生物量产生作用.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根系生物量的相关研究,分别从根际温度、根际水分与气体、根际营养元素以及根际微生物4个方面综述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变暖与CO2浓度升高、大气氮沉降以及生态退化与恢复过程这3个全球化问题在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响应中有何影响.目前,未见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报道.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根际生态系统,探明根系生物量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将为全球生态问题提供应对策略,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深水网箱养殖区养殖过程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网箱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的关系,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海南后水湾深水网箱养殖水样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检测到浮游细菌种群归属于36个门、56个纲、98个目、235个科、807个属,香农-威纳指数范围为2.47~4.5,说明该养殖区水体中浮游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门类,其次为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蓝细菌门;主要类群为Cobetia属、弧菌属(Vibrio)、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等,不同养殖期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中休养期以Cobetia属、玫瑰变色菌属和嗜冷杆菌属为主;养殖初期以Cobetia属、假交替单胞菌属、Kushneria属和弧菌属为主;养殖中期优势类群为Cobetia属、盐单胞菌属、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弧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养殖后期优势类群为GpIIa属和Cobetia属。潜在致病菌弧菌属相对丰度在不同养殖期差异较大,在养殖初期、中期含量较高,而在非养殖期和养殖后期含量较低,与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细菌性病害发病规律相吻合,表明由于弧菌引起的鱼类病害为养殖区的主要细菌性病害类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INCB技术 ,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 ,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 (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应用PEEN INCB技术后 ,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物理 生态工程试验区的布设格局对氮循环细菌的释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业学报》2001,17(4):248-252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PEEN-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INCB技术,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5);应用PEEN-INCB技术后,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物理-生态工程试验区的布设格局对氮循环细菌的释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鱼苗池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10.821 g/m~2·d,其中以轮虫和原生动物占优势,浮游动物日P/B系数变动子0.191~0.466之间。  相似文献   

12.
稳定塘藻类生长规律及其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兰州构建了自然型稳定塘(自然塘)和人工型稳定塘(人工塘)的中试系统,研究了两种稳定塘中藻类生长状况及藻类生长对稳定塘污染物去除功能的影响.相比于自然塘,人工塘增加了折流式导流墙且悬挂了无纺布载体.结果表明,增设导流墙使得人工塘中水流速度比自然塘增加了2.4倍,这抑制了人工塘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自然塘中藻类比人工塘中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叶绿素a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4月,为279.44 mg·m-3和115.65 mg·m-3.藻类光合作用使得稳定塘出水DO和pH都明显高于进水,自然塘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因此出水与人工塘出水相比具有更高的DO和pH.更高的pH使得自然塘具有更好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6%和19%.  相似文献   

13.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调节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少研究表明,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波动主要有夏高冬低型、夏低冬高型和干-湿季节交替循环型3种模式,这些变化类型主要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季节干-湿交替循环或与植物的生长节律等有关.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要加强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调控机理的研究,并注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P动态变化的耦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庄河青堆虾池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了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浮游生物的研究结果。1)放虾前施无机肥并定期纳入沙蚕,放虾后以人工投喂为主的庄河青堆虾池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前期(5~6月)和后期(9月以后)以甲藻占优势,中期(7~8月)以蓝球藻、小环藻和小球藻等陆水种为主。2)水色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切相关。以硅藻为优势的黄褐色水为养虾的优良水质;以蓝球藻和小球藻为优势的淡绿色或翠绿色水为较好水质;而以甲藻为优势的深褐色或酱油色水为不良水质。3)浮游植物生物量多为5~30mg·L~(-1),叶绿素a为23.14(5.24~63.43)mg·m~(-3),叶绿素b为7.78(0.93~37.00)mg·m~(-3),叶绿素c为47.36(12.72~138.79)mg·m~(-3),叶绿素总量(a+b+c)为78.37(29.06~111.59)mg·m~(-3)。叶绿素a占浮游植物湿重的百分比为0.26(0.06~1.12)。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大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1/3~1/8,以桡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两个富营养化池塘中的细菌及其解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池塘的底泥及水体中芽孢杆菌占优势;两池塘中的细菌都不能分解无机磷;西青区池塘中可分解有机磷的细菌达到80%,东丽区的为46%。  相似文献   

16.
盐碱池塘实验围隔生态系统=颗粒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盐碱池塘单养鲢和罗非鱼的实验围隔中颗粒物的沉积量和沉降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总颗粒物的沉积量变动范围为0.73~1245.83 g/(m2*d),沉降速度为0.70~30.86 m/d.总颗粒物沉积量和沉降速度均是有鱼围隔显著大于无鱼围隔.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新生态颗粒有机物的沉积量变化范围为0.43~94.22 g/(m2*d).下层沉积物收集器中悬浮底泥含量大于表层.养鱼与否对水域生态系统的颗粒物沉降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养鱼池颗粒物质的沉积量是很大的.各围隔的颗粒氮和颗粒磷含量在两次采样中均是养鱼围隔大于无鱼围隔.  相似文献   

17.
香叶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28年生香叶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香叶树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6.9m、17.8cm和421.484m3.hm-2,林分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则分别达310.58和303.67t.hm-2,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63.47%)>根(17.86%)>枝(14.41%)>叶(4.25%);活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2m以上;与杉木相比,香叶树与同龄杉木生长过程有所不同,前期生长较慢,中期变化强烈,后期较为平稳,成熟龄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