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樟子松林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很局限。沙地樟子松林仅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海拉尔河中游及支流伊敏河、辉河流域和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的固定沙丘上。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红花尔基以南,目前已由建国初的13.2万亩增加到180万亩,是国家重点抚育保护对象和采种基地。由于樟子松属极易燃植物,火对沙地樟子松林的威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野外考察资料,试就火烧对红花尔基一带沙地樟子松林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叶啸 《国土绿化》2012,(8):41-41
樟子松,别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高大常绿乔木,是欧洲赤松分布于远东的一个地理变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喜光、抗寒(能耐零下40℃~50℃低温),耐干旱瘠薄,在瘠薄沙地造林均能成功。1955年,辽宁省在彰武县章古台沙地引种樟子松治沙造林获得成功,从此,樟子松治沙造林技术在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危害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康平县大规  相似文献   

3.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引种的主要固沙造林树种,但在引种地只有少数地区能够完成自然更新过程。本文从沙地樟子松落种特征、土壤种子库、种子扩散、种子萌发、更新苗特征、天然更新类型以及影响天然更新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减少穿透雨情况下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对辽西北樟子松人工林的树干液流速率以及林内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连续监测,分减少穿透雨样地(人工截留穿透雨30%)和正常降水样地(对照),测定2018年生长季(4—10月)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对不同天气情况下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夜间变化以及月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经过长期穿透雨减少处理后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天气情况下白天和夜间的差异幅度均为:晴天>雨天>阴天。2)经过降水后,减雨处理的樟子松树干液流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樟子松日树干液流平均速率经过降水后增长幅度高于减雨组。3)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在生长季内先升高后降低,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4)减雨样地与对照样地樟子松的树干液流速率均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大,与空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降水减少增加了沙地樟子松的树干液流速率,这对未来人工林的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樟子松育苗目前已大面积展开,而有一些育苗技术要点很少有人关注。就摧芽方法、基肥选择、适时播种,通过现地试验、调查,总结出催芽以雪藏最好;基肥选择猪粪最好;最适宜的播种地温为8 ℃。  相似文献   

8.
不同起源沙地樟子松林结构与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已成为三北沙区防护林主要乔木造林树种,但是,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沙地樟子松却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状态的樟子松在该阶段却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为了比较沙地人工樟子松林与天然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特点及所处立地的生态因子的异同,对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最早引种沙地樟子松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分布区)的樟子松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人工林树木直径分布,正态分布函数可用于模拟天然林树木直径分布。基于树干解析的树木生长模型(Chapman-Richards)分析,人工林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对生长率与平均生长率的最大值比天然林分别提早11、22年,6、18年和35、59年。人工林材积的生长加速度高峰值出现在14年,而天然林则出现在33年;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年,天然林为102年;因此,可以推断天然林的寿命比人工林要长近60年。这一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综合作用:1)两种起源地生态因子的巨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人工林区的纬度、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海拨高度等较天然林区高;2)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较天然林大;3)人工林区的干扰强度较天然林强。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10.
红花尔基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北坡西部,呼伦贝尔草原沙地东南部,横跨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自东北至西南分布着一条长达150km,宽约20km的珍贵树种——樟子松林带,总面积291247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64186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9752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9%,疏林地297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2%。这条林带,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保障当地牧业、农业的发展,防上草原沙化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96年4月23日,蒙古国的草原大火借助8级以上风力侵入这片宝贵的樟子松林带,并形成树冠火,5小时内烧毁巴日图、诺干诺尔…  相似文献   

11.
沙区樟子松苗期干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樟子松 1年生留床苗、2年生留床切根苗、2年生移植 (未切根 )苗的干物质比较 ,结果表明 :含水量 ,2年生切根苗 <未切根 2年生苗 <1年生苗 ;生物量 ,2年生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2年生未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年生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2年生苗干物质主要由地上部分组成。研究结果为 :切根苗质量超过未切根苗 ,一级苗数量多于未切根苗 ;苗木在苗期积累了大量干物质 ,根系及径生长旺盛 ,樟子松在苗期非常适合沙区  相似文献   

12.
对樟子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和不同混交方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混交林分不仅提高了造林树种的生长量 ;同时 ,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 ;增强了樟子松的抗病能力 ,减轻了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樟子松人工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按用材林经营。为使其在防护和经济方面取得最佳效益 ,采用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其有主导影响的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密度对主要测树因子和树冠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林分产量影响遵循密度效应规律 ,有自然稀疏过程 ,随株数减少而蓄积增加。抚育间伐是人为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 ,既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又有可观的间伐经济收入。研究为樟子松人工林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稳定防护效果前提下 ,间伐调节林分密度 ,是对沙地资源持续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松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樟子松系分布集中,在250cm范围内0~2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50%~60%;樟子松生长迅速,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60cm,粗生长量达1.0cm,移载苗木2~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樟子松适应性强,同时对温度、光照和不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充足的光照、水分,有利于其生长,干旱、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 :樟子松根系分布集中 ,在 2 50cm范围内 0~ 2 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 50 %~ 6 0 % ;樟子松生长迅速 ,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 6 0cm ,粗生长量达 1.0cm ,移栽苗木 2~ 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 ,樟子松适应性强 ,同时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 ,充足的光照、水分 ,有利于其生长 ,干旱、低温条件下 ,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沙层水分状况的测定 ,以及对樟子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为 5 6株·6 6 7m-2 ,即造林株行距为 3m× 4m。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合理经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固沙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按兼用林经营。为取得最佳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采用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其有主导影响的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密度对主要林分因子和树冠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林分产量影响遵循密度效应规律 ,有自然稀疏过程。抚育间伐是人为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 ,既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又有可观的间伐经济收入。本项研究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薛煜  吴兴印 《林业科技》1992,17(3):21-24
试验结果表明,在病级不同的樟子松针叶内,无机元素的含量不同。1年生罹病针叶内Fe的含量高于健康林木针叶内铁的含量,2年生针叶内Mn、Cu、K的含量随病级的增高而增加,3年生病叶内Fe的含量比健康林木的高2.7倍,4年生病叶内K、Cu、Mn的含量随病级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种子变异与种子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是一个变异水平较高的树种,不仅其冠型、干型、皮包型、分枝角侧枝粗普遍存在变异,而且球果大小、颜色和球果表面鳞盾形状以及种子的颜色。大小也发生变异,本文着重研究变异和种子品质的关系,并分析种子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表明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