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黄庭坚的《书幽芳亭》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诗人。他很喜爱兰花,也亲自种植兰花。他在《书幽芳亭》中提出的“兰为国香”、“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等论述,多为后世所用。原文如下: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遗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相似文献   

2.
二、孔子咏兰孔子(公元前551—479)在《家语》中有很多有关“兰”的记载。如“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与之俱化”等。最为众人所知的是《猗兰操》中的一段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彼何苍天,不及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悠久的养兰历史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经验。尤其清嘉庆十六年(1811)屠用宁著的《兰蕙镜》,有选品看特征、“看草素”等17种方法,讲出几十条特征,实是好书。余虽不才,然欣赏《兰蕙镜》之长,又试补其后续,故称《兰又镜》。不过全世界有兰科植物约700个属、近20000个物种,本小篇仅以春兰一个物种为例,对其品种之素心、瓣色、瓣形(包括畸瓣)特征,在叶鞘、叶部、苞蕾等各结构细微形状上做点共性、个性的简介。养兰之要,一在养技,一在选品。养  相似文献   

4.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4月6日至8日,在绍兴县举办的浙江省第二届蕙兰博览会上,4000多盆春兰、蕙兰展开笑靥,迎接八方宾朋。浙江省、市及主管部门的领导,福建等11个省市的兰界朋友欢聚一堂,赏兰,品兰,交流技艺,研讨发展兰花事业大计。兰博会3天时间,参观人数上万,交易额5000多万元。绍兴县与前来参加兰展的台湾客商达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盆景》2004年第11期刊出《佳兰偶得》一文,从题图及文字介绍来看,这株所谓的“金边墨兰”应该是在重庆花市上非常低档的台兰(也可能是多花兰)。台兰又名阔叶香蜂兰、金棱边,每年春秋,渝黔交界的万盛、南川、江津(重庆市)及桐梓、习水(贵州)山民常从山上采集,在重庆各花市冒建兰、墨兰欺骗对兰花认知不多的爱好者,上  相似文献   

6.
一、中外庭园果树栽培范例果树植入庭园,始于我国殷商时代园囿初兴之时。《周礼》记载:“园圃树之果瓜,时剑而收之”。以后各代园林、果树均有一定位置。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造“梧宫”、“会景园”曾“穿沿凿地,枸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秦汉建“上林苑”、“葡萄宫”、“扶荔宫”、“阿房宫”亦广集各种奇花异果。据《西京杂记》中叙说:上林苑中种植植物……梨十(即十个品种)、枣七、栗四、桃十、李十五、奈三、查三、槔三、棠四、梅七、杏二、林檎、批杷、橙、安石榴等。北宋时期,洛阳名园中有“桃李弥望”  相似文献   

7.
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赛飞燕,花形活泼潇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他们爱兰养兰,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丽,为我们留下不少趣闻轶事。 孔子是最早喜爱兰花的名人,《乐府诗集》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授琴,作《漪兰操》一曲。”《孔子家语》赞美了兰的品格:“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并进一步应用到处世之道,“孔子曰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相似文献   

8.
大花蕙兰     
大花蕙兰因其花舌(唇瓣)的花纹颇似虎头,又称“虎头兰”,它的株形舒展大方,花大而繁多,花色艳丽,有洋兰优美之姿,又有中国兰淡雅之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种世界流行的室内盆花。日本人称其为“东亚兰”,欧美人则称它为“新美娘兰”。 大花蕙兰由一些原产喜马拉雅山、泰国、缅甸和印度的原种如独占春(Cymbidium  相似文献   

9.
四、屈原种兰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公元前340—278),因进谏得罪了楚王,被放逐在今湖南。他爱国爱民,满怀悲愤,创作了著名的《离骚》、《九歌》等。他的诗涉及兰花者颇多,是兰花文化中影响最深的。《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等。《九歌》中有:“蕙有蒸兮兰藉,……浴兰汤兮沐芳”。“秋兰兮糜善,罗生兮堂下”,“秋兰兮青青,绿叶兮  相似文献   

10.
编号:(兰)042名称:血莛春剑拉丁名:Cymbidum Iong-bracteatum"XueTing Chun Jian"命名者:吴应祥潘光恕登录者:龙扬源特征:花期2~3月,主瓣荷形,副瓣水仙或竹叶形,平肩或微落肩,香味浓而纯正登录日期:1996年4月25日专家评语:花蕾、花莛、鞘、苞片皆为血红色,花色亦红;瓣形良好,香气纯正,为春剑中难得之红花品种。同意登录。吴应祥1996年5月31日由《中国花卉报》第42期首版刊登发表。1996年6月10日获得《中国兰花品种登记注册》证书。1997年2月,广西北海第七届中国兰花博展会出版的《兰  相似文献   

11.
泉州古榕盆景上银幕:具有“闽南风情画”之誉的泉州古榕盆景,最近已由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拍成影片。除获得全国盆展特别奖的《凤舞》外,还有《蟠龙》、《归牧》、《寇准负靴》、《美的旋律》、《知音》等优秀艺术作品登上银幕。兰花已成为和溪人致富门路,福建和溪人养兰历史悠久,所育兰花品种繁多,尤以“金边素心兰”驰名中外。在国内远销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海外亦有广阔销售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盛世兰飘香     
近来翻阅北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当读到"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我识兰、养兰、爱兰的美好记忆又历历在目,如在眼前。记得我初识兰花是在1985年"7月流火"的季节。当时我利用暑假在孔子故里——曲阜市参加社会实践,首次参观了著名的"三孔"。在游览孔府后花园时,微风吹拂,忽然飘来一阵令人心旷神怡的奇香,这种花香非常特别,时隐时现,时浓时淡,"风传香更远",令人回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报纸报导,为了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增进中日两国茶业文化技术交流,日本茶业研究学者访华团一行十二人今年八月中下旬参观访问了我国部分茶区,并于八月二十六日拜访了位于我国湖北省天门县的唐代茶圣——陆羽的故乡,老察了我国茶业史上这一珍贵遗迹。学者们参观了指定为天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陆羽纪念亭及亭旁陆羽饮茶,品茶时汲水的水井——品字泉。陆羽曾诏拜为“太  相似文献   

14.
莲瓣兰,即花瓣形如莲花瓣的兰花,属地生线叶春兰中的变种。它叶态多姿,潇洒脱俗,花形独特,色彩缤纷,花期又逢新春佳节,因而倍受珍爱。据解放前的《新纂云南通志》(周钟岳编著)记载:“……(云南)莲瓣,除白莲瓣外,有绿莲瓣、麻莲瓣等,花虽与朵朵香无异而韵秀过之,香色浓馥但不甚烈,是此兰名贵处。大理邓川一带喜盆植之。”  相似文献   

15.
‘西神’为春兰梅形水仙瓣之冠,1912年产奉化,无锡荣文卿选得。形态特征按民间传统艺兰赏评,属于梅形水仙瓣,因其花貌出众,艺兰界中便有部分兰友推重它为“梅瓣”。“梅”与“仙”的区别请参阅《中国花卉盆景》2002年第6期。西神梅具体的花姿容貌:外三萼宽大圆糯,二侧萼伸展基本平行,称平肩,二花瓣如缩小的蒲扇,称蒲扇捧,并内凹成浅兜,唇瓣为大刘海舌,中间有一朱红小块,花梗细挺高。全花娇嫩秀丽(见彩照)。 1.花蕾的基本特征。花蕾前期为小楷毛笔头状,与润竹叶瓣的常花很难区  相似文献   

16.
六、最早的咏兰诗最早的咏兰诗是指咏真正的今日之兰的诗。在《中国兰史考辨——春秋至宋朝》(作者陈心启〈注〉,见《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年2月六卷1期79~83页)一文中,引用了唐彦谦的《咏兰诗》,认为这是最早的咏兰诗。诗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谢庭蔓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相似文献   

17.
石亭绿     
石亭绿是属于炒青绿茶,品质风格独特,以“三绿”、“三香”而闻名中外,石亭绿外形条索紧结,成茶色泽银灰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稍暗),谓之“三绿”,香气芬芳馥郁,带有杏仁香,绿豆香及兰花香,谓之“三香”,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甘鲜,回味生津,有“极度提神”之说。石亭绿主产于南安县丰洲公社桃源大队莲花峰不老亭,不老亭全为石建,称石亭寺,故所产绿茶称石亭绿。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中国兰市持续萧条,总体上兰价一落千丈。国兰市场经过5年的大浪淘沙,如今蕙兰逆市上扬,价格稳步回升。对此,笔者认为,"蕙兰热"的理性回归绝不是偶然的,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叶姿雄伟,花多出架,观赏性强,是催生"蕙兰热"的温床蕙兰又称九华兰、九节兰、九子兰、兴兰、夏兰等,有悠久的历史。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在《书幽芳亭记》中明确指出:"兰蕙丛生,莳以砂石则茂,  相似文献   

19.
“罗汉归何处?青松留草亭。枝长疑挂衲,声飒似翻经。霜骨撑三界,龙鳞璨众星。由来八百座,只此现空灵。”这首《雀舌罗汉松》为清代康熙年间,通州(南通旧称通州)贡生顾梅所作。雀舌罗汉松的丰姿神韵跃然眼帘,奇幻诱人。喻雀舌松树冠叶丛为八百罗汉之莲台,令人幽思神远。明、清时,通州石港的骚人墨客嗜雀舌松成癖。吟松之作,俯拾皆是。《渔湾竹枝词》中有:“笑傲江海  相似文献   

20.
冯胜祥 《茶业通报》1993,15(4):42-42
“祁红”发祥于东至。众说肇始于余干臣。其实余来东至经营红茶之前,已生产红茶了。据1883年6月27日出版的《益闻录》第二百六十七号报道:“建德(今东至为旧建德、东流合并而来)为产茶之区,绿叶青芽、茗香遍地。向由山西客贩至北地归化城一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售。同治初年(1862年)则粤商改作红茶,装箱运往汉口,浮梁巨贾获利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