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玉宝  刘现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13-5814
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客家民俗节庆、客家陶瓷等地域文化的分析,指出赣南客家城市形象设计要融入客家文化。通过城市的功能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个性,使城市更具魅力,让赣南客家城市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  相似文献   

2.
熊建新  黎文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0-17672
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从赣南围屋文化传承视角下分析了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路径。首先,对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论述,得出美丽乡村建设必然依托于乡村文化进行的结论;其次,分析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确定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所代表的是赣南客家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再次,对保护与传承赣南围屋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是赣南文化的集中体现、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地区凝聚力3个方面的结论。研究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发掘提升美丽乡村形式与内涵的有效尝试,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散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陈哲  黄玉英 《农业考古》2006,(3):182-184
客家人一生都演绎着客家的风情和风俗,长期积淀民间的风俗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客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与歌唱相结合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主要在过年、闹花灯、食新节、做新房、婚嫁、丧事、生病时出现.这些歌唱内容有传授知识的,有表达喜怒哀乐情感的,有祈求上天保佑的.本文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钟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2-723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展开的文化保护措施,应当成为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首选之策。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对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赣南客家山歌是我国山歌中的一朵奇葩,在民间民族音乐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旨趣和欣赏风味也在不断变化。赣南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赣南客家山歌蕴含什么人文价值?怎样保护与发  相似文献   

8.
吴玉华  黄亮 《农业考古》2012,(1):145-148
南安"罗汉舞"俗称"罗汉送喜",始于清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大余县南安镇客家人一项祈神求子,集音乐、舞蹈、技巧表演艺术为一体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南安"罗汉舞"表演场面壮观,形式独特,富有儿童游戏性和娱乐情趣性。不仅风趣幽默,而且宗教神话色彩浓厚,具有和平安定、热闹兴旺气氛,深得客家民众喜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南安"罗汉舞"形成原因、内容与活动程序以及文化传承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为赣南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整理挖掘、保护传承、推广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根据赣南客家社会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乡村教育建设措施,开展了一场较为全面的乡村教育改革.由于其政策措施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了客家教育传统的特点,乡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赣南乡村教育事业一度繁荣.  相似文献   

10.
傅丽 《农业考古》2005,(6):182-185
本文以客家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舞"赣南采茶"作为研究视角,阐述赣南采茶舞蹈艺术在民间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并将其原生态区生存环境及方式的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探究赣南采茶在客家文化变迁中形成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赣南采茶戏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本文重点探讨了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提出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承与创新赣南采荼戏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道情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所喜爱.探讨宁都道情的艺术特征,是继承优秀宁都道情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了解和掌握赣南宁都道情的艺术特征,对促进和发展赣南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戏曲音乐十分丰富多彩,三百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特色,因为唱腔是区分剧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赣南客家采荼戏的音乐十分优美动听,客家地域风格突出.现存有三百多首传统曲牌.本文着重从十个方面,对赣南客家采茶戏的传统曲牌唱腔风格特点进行研究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15.
曹耀  应康  邓丹雯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176-179,198
赣南是客家人最早聚居地之一,有丰富的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是其中之一.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具有市场开发前景.介绍了客家传统食品黄元米果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现状,论述了开发黄元米果的可行性,指出黄元米果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健康持续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旨在为黄元米果的生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客家行     
曾添媛 《农业考古》2002,(2):137-138
在江西的赣南有一个特殊的民系———客家。据赣南史料记载 ,秦汉时赣南便建有县治 ,唐末五代时 ,中原衰乱 ,赣南因地广人稀 ,相对偏僻安静 ,因此大量的中原难民拥入赣南 ,使外来移民剧增 ,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土著居民的成分和文化结构 ,成为如今所说的客家民系。我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 ,因为我的家乡在龙南 ,今年春节我回到家乡 ,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客家民俗风情的温馨。客家人非常热情好客 ,当你踏进客家人家时 ,必会送上一杯茶 ,(客家人的泡茶方法虽没有潮汕功夫茶那么讲究 ,却也是用壶冲泡后将茶分入各小杯里 )。然后端上各种小食品如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典建筑中赣南客家围屋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并且在古代建筑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出自身明显特点,且具体一定文化特征。在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研究过程中,为能够对其进行更好认识及把握,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特征,从而深刻了解其内涵及价值,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这种建筑更好进行认识及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涛  崔胜军 《农业考古》2007,(6):176-178
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备民俗旅游的区位条件,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具有开展乡村民俗旅游的优势。但是赣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资源开发经费短缺、都市文明对乡村文化产生冲击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同时指出赣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必将对赣南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赣南地处江西的最南部,位于赣江源头,东临闽西,南接粤北,西连湘东南,这里山地丘陵纵横,土地肥沃,林木茂密,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世代生活在赣南山区的客家先民们,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劳动生活进程中逐渐形成创造出了形式多样而又独具特色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20.
黎士弘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闽西文坛的最高成就.其所撰《闽酒曲》系统地描写了闽西客家传统米酒从酿造、品种到销售的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酒民俗,是研究客家传统酒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