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减少土壤电阻和接触电阻,使检修线路可靠接地,在打接地桩时,要选择黏性强的、有机质多的、潮湿的实地表层,避开松散、坚硬风化、回填土及干燥的地表层。冬季,应先去掉表层冻结的土壤,再打入接地桩;在较松散土质上挂完接地线后,再补打一下接地桩,消除挂接地过程中引起的接地桩松动。若条件允许,将接地线具牢固地钳夹在接地引下线上;或者是直接固定在镀锌的铁塔上,同样因接地电阻大的原因,不能将接地线钳夹在线路的拉线和金属管道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由于接地网接地电阻超标或因接地线及导体截面不够 ,在接地故障电流作用下使接地引下线烧断 ,由此而引发地电位升高并导致事故范围扩大的案例屡有发生。因此 ,在目前的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中 ,确保接地装置的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1 目前接地装置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对在运行中的部分变电所及线路杆塔地网的测试、开挖检查 ,发现接地装置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 选择接地网接地线及导体截面不足 ,或对系统发展规划的短路电流分析结果偏差较大 ,使接地线及导体的截面不能满足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2 )…  相似文献   

3.
1目前接地极存在的问题在供电企业施工作业中,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防止线路突然来电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接地线被广泛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中规定:"对于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可采用临时接地体。  相似文献   

4.
吴博 《农村电工》2003,11(12):29-29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线电阻、接地体电阻、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过渡电阻和土壤散流电阻的总和。在这4项中,接地线电阻与接地体电阻通常较小,只要电气连接合格,可忽略不计。所以,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过渡电阻和土壤散流电阻是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为在施工中保证合格的接地电阻,尤其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用下列方法。1降低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过渡电阻1.1接地装置中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及接地引下线1.1.1垂直接地体。长度一般为1.5~3m,其截面积一般是按相应长度打入地中时所需的机械强度来选择:角钢为(20mm×20mm×3mm)~(50mm×50mm×5…  相似文献   

5.
按照10kV配电变压器防雷接地设计要求:避雷器的防雷接地引下线采用“三位一体”的接线方法为最佳方式,即避雷器接地引下线、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和低压侧中性点这三点连接在一起,然后共同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其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100 kV·A以下的配电变压器不应大于10 Ω,100 kV·A及以上的不应大于4 Ω。然而,每年的春季防雷接地检查中,都能发现农村配电变压器的接地电阻不合格或接地引下线不规范的现象。我区前几年的统计情况表明,被雷击的配电变压器属以上现象造成的占40%以上。 1 检查中暴露的问题 1.1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采用的接地装置达不到规程要求。 1.2 接地线的连接不规范。如采用圆钢焊接时有的只焊几点,或者用铝绞线作引下线,或者几个接头夹在包箍上,使接地电阻增大甚至失去作用。 1.3 有部分配电变压器的低压总表直接装在变压器的低压侧,由于接地不合格,在三相负荷不对称情况下,中性点电压升高,造成变压器的外壳带电,威胁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一起误操作事故,暴露了XJ—4型接地线的先天不足,故建议不宜选用。1事故发生经过在我局盯眙变电所1#主变停役检修时,变压器三侧均安装了接地短路线。由于盱眙输油站6kV配电站电气运行值班工,擅自对检修变压器反送电,造成带接地合闸事故。2事故现场情况主变压器110kV侧、3  相似文献   

7.
一、电气设备外壳保安接地线,采用黑铁管打入地中。 原因分析:因为黑铁管表面很容易生锈。生锈后,表面就不导电。若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接地线中电流通不过去,不会使开关跳开。设备外壳带电,人触及外壳时,很危险。 二、预应力钢筋水泥电杆中的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 原因分析:因为预应力钢筋预先受到拉伸处理,钢筋内部的晶体排列发生了变化,使之能承受比一般钢筋较大的应力。如果兼地引下线,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流大量流过钢筋,钢筋发热,会使内部结构又起变化而  相似文献   

8.
研发的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专用螺栓,实现了不拆卸接地引下线即可测量接地电阻,避免了拆卸接地引下线时接地引下线弹出伤人,提高了测量时的安全性,也保证了测量接地电阻后接地引下线能够再次连接于杆塔的固定板上,减小维修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保障了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气化》2010,(1):30-30
roycsg答:在三相四线制的配电系统中,N线是相对相线而言的,为了获得220V的线电压,加入N线使之与相线构成回路,有时N线可以用大地代替,也是接地的。接地线和N线虽然都接地,但作用不同,N线只是为了构成回路,而接地线一般用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将电气金属外壳接地,一旦发生漏电,可将电流引入大地。我们常见的三插头的插座就是包含了相线、N线和接地线。  相似文献   

10.
蒋毅 《农村电工》2005,13(4):22-22
农用配电变压器一般容量较小,其接地方式是将高低压侧避雷器接地引下线、配电变压器外壳接地引下线、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工作接地引下线三者连接在一起,然后接至一个共用的接地装置进行接地,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三位一体”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春检工作中发现部分配电变压器装设的避雷器接地线,采用的是单体导线与接地引下线连接方式。此方法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易发生因连接点生锈引起接触不良,导致雷电波侵入事故。笔者摸索出巧改避雷器接地连接线方法,可有效解决此缺陷。采用4mm厚扁钢或直径10mm圆钢做连接线,并将其焊接或打眼固定在避雷器横担上,从而实现避  相似文献   

12.
1 传统连接方式要求 对于柱上变压器的接地,习惯上是通过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线接线柱、变压器外壳接地螺栓、接地引下线、接地极逐次连接实现的. 对于接地引下线,设计单位一般要求采用BLVW-35型绝缘线,也有的要求采用直径不低于8 mm的圆钢,河北省迁西县电力局应用前者较多.  相似文献   

13.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等于接地体(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和接地线的电阻之和.接地线的电阻一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通常所说的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电阻.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电网覆盖面广,不同的土壤条件、缺乏维护及低成本设备缺陷造成农村电网接地引下线腐蚀问题严重。而接地引下线的腐蚀有着不同于接地网的腐蚀机理,即多种环境与化学作用的综合体现,所以农村电网接地引下线需要新的防腐措施。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探究,本文提出了包覆法结合牺牲阳极法的农村电网接地引下线防腐新措施,并对其实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接地装置及其运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农村电工》2010,18(7):26-27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大地(土壤)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接地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电气设备接地通过接地装置实施.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称为接地体;连接电气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导线(或其他导体)称为接地线.  相似文献   

16.
赵平 《农村电工》2003,11(7):31-31
在我市新建的“小灵通”无线市话天线基站,我发现一处避雷保护设施存在问题。避雷接地线采用50mm2多股塑料绝缘铜线,为了保护和防盗又在其外面套一根50mm的镀锌铁管。我认为,此种做法不符合有关规程规定。当雷击时,雷电电流经过接地线流入大地,此电流变化速率很快,当电流流过外套铁管的导线时,在铁管中(相当于一匝短路导线)会感应电势产生环流,由此产生的磁通阻止原磁场的变化,亦即相当于在雷电电流的路径上加了一个阻抗,人为加大了接地电阻。这对避雷是不利的,所以,不应在避雷引下线的外面套铁管。避雷引下线套铁管不可取!261500$山东省…  相似文献   

17.
切勿将三相四线制的零线连接避雷针接地线罗曹荣四川省长宁县供电公司(644300)一幢五楼层民宅在93年4月6日午时许,有10余户彩电被烧坏,事故原因在于雷击民宅后,通过零线上的电流将零线熔断两处,其中一处发生在零线与建筑物的避雷什接地引下线上的接头地...  相似文献   

18.
挂接地线的几种错误作法蓝建茂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供电公司(336500)为确保在停电设备或线路上工作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9—91)规定,停电以后,验明设备或线路不带电,还必须挂接地线,并规定:“接地线应有接地和短路导线构成的成套接地线”...  相似文献   

19.
<正>1新型接地线防误管理装置结构1.1接地线防误锁头结构接地线装置由接地端锁头、接导线端锁头以及连接两个锁具的软铜线构成,如图1(a)所示。在接地端锁头以及接导线端锁头上安装有相应的12 V无线接收继电器控制模块、一头与强力电磁铁相连的金属推杆和12 V电源,构成锁头防误控制开关。接地端锁头、接导线端锁头中安装有相应的固定弹片,软铜线直接安装在接地端锁头与接导线端金属锁头外表面上,以实现两个锁头的  相似文献   

20.
<正>接地是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装设和拆除接地线是一项变电运维人员常见的工作。变电站常用的接地线一般是由接地线卡子、接地导线、接地线棒3部分组成。当前,在变电运维人员进行倒闸操作中,发现个别变电新员工在使用接地线前没有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