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内外贝类加工流通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是一种美味又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品,其加工、流通引起世界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贝类的净化、保活、低温流通及其冷冻品、干制品、调味品、罐藏品、即食品、贝壳利用的加工研究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贝类功能食品的开发及其多糖的提取利用研究概况,可供贝类加工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消费所摄取的动物蛋白质约25%以上(日本约40%)取自水产品。水产品如果处理不及时,极易腐败变质,所以搞好水产品的保鲜加工及流通,显得特别重要。现简要谈谈日本水产品加工利用及流通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水产品加工颇受重视。但是现状却不如人意,大宗淡水鱼加工发展至今缓慢。6月中旬,在长沙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宗水产鱼产业发展峰会”上,浙江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余匡军就公开表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加工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烟熏能提高和保持鱼品质量,这是大家所熟悉的。烟熏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熏制方法,也就是指热熏和冷熏,特别是后一种加工方法,可加工成味美可口的熏制水产食品。  相似文献   

5.
薛长湖  李兆杰 《水产学报》2023,47(11):119817-119817
水产品加工流通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水产品常年优质安全供应、助推国家“食物安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水产品加工流通科技持续进步,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冷冻冷藏水产品、鱼糜制品、休闲食品、干制品、罐藏食品、海藻食品、水产饲料、生物制品加工等全世界最完善的水产加工体系和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电商等新型物流模式快速发展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本文分析了水产品在提供优质蛋白质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必需营养素、平衡居民膳食结构、降低陆生动物性食物生产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我国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以消费引导加工、加工引领养殖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保障食物安全”、“构建水产品梯次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保障水产品安全优质供应”、“构建水产品功效成分的精准加工技术体系,助推建康中国战略实施”等保障我国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河南水产》2005,(3):44-44
1.组织形式 依法设立的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其他形式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开办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  相似文献   

7.
梅鱼(见彩中插2),又名梅童鱼,属石首鱼科,石首鱼属,是我国海洋捕捞的重要品种,产量较大,价格便宜。因此,梅鱼和其它低值鱼类一起一般作为鱼糜加工的原料。据估计,2005年仅浙江省梅鱼产量就达到近万吨,梅鱼等低值鱼类的加工利用成为当前水产品加工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梅鱼的肉质特点和加工特性,结合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食品加工的最新技术研究开发梅鱼新颖食品的加工,提高梅鱼及其它低值鱼类的附加信,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们对新颖食品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大力开展预制水产品冷冻小包装食品的开发和生产,是我国的冷冻食品加工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水发鱿鱼,海鳗段冷冻小包装的加工工艺及水发鱿鱼、鱼、海鳗段冷冻小包装经不同的冻结装置冻结、低温贮藏、水解冻后的鱼体失重试验.同时,对造成鱼体失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食品新产品开发》一书介绍,食品加工机械及加工技术的进步对新型食品的开发,开拓了广阔的道路。目前所使用的加工食品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0.
海参是我国传统的滋补海洋食品与重要的经济水产品。海参极易自溶的食品原料学特性决定了绝大部分海参原料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市场流通与消费,使得加工成为海参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明确海参在加工过程中的组分与食品结构变化,是阐释海参产品品质形成机理的核心,对设计开发海参高品质加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是关乎海参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概述了海参的组分及食品结构特征,归纳了海参的关键加工环节,以此为背景着重梳理了海参在水煮、干燥、复水、酶解、即食海参加工等过程中组分及食品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建议,以期加速上述科学问题的解答、推动海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现状与问题发展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是促进渔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我市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也蓬勃开展起来了。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水产品保鲜加工6480吨,占总产量21.4%;保鲜加工水产品产值4536万元,占总产值15%;保鲜加工水产品附加值2492万元,原料生产基地覆盖养殖面积32400亩(主要是混养)。较好地解决了水产品养殖常规品种(鲮、鳙、罗非鱼)的销路,部分解决了城镇下岗富余人员的就业出路,增加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承接了来自日韩等国的大量加工制造产业,其中水产食品加工产业表现尤为突出,经过上世纪末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产食品工业体系,涌现了诸如青岛冷丰、山东好当家等一大批对外水产品加工知名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水产食品行业逐步进入了转型期,如何在转型期内把握好整个水产食品产业的发展,成为摆在我国水产企业面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应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对生猪加工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确定生产流通过程的危害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肉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撷零     
可食鱼骨加工技术小野食品兴业株式会社利用该公司的上海釜开发出“可食鱼骨”的加工技术。该技术采用上海釜的高温加压热处理方法 ,在保持鱼原有的味道 ,并不损伤其营养成分的情况下 ,使含有丰富钙质和骨胶原的鱼骨也可以食用。可食骨鱼能满足学校和医院配餐需要的天然钙的补充。作为商品的形态 ,由于进行了完全的烹调加工 ,可以分为常温流通和冷冻流通两种类型。其特点 :( 1 )含有丰富天然钙质和骨胶原的鱼骨也可以当作美味食用 ;( 2 )不含任何添加剂 ,是安全放心食品 ;( 3)用微波炉加热 1~ 2分钟就可以食用 ,十分方便 ;( 4 )产品为煮鱼…  相似文献   

15.
预测微生物学及其在水产品保藏流通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宪时  许钟 《海洋渔业》2002,24(2):89-92
预测微生物学(Predictive Microbiology)是对食品中损害其品质或安全性的微生物的死亡、残存和增殖进行数量化预测,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和配套软件,不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快速评估食品的货架寿命。这一微生物学新的研究领域是适应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趋向天然化出现的。目前预测微生物学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望迅速发展,为提高食品加工贮藏流通水平发挥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80,(5):30-30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孟加拉国,已采用制作简单,不太昂贵的太阳能干燥器。用这种干燥器加工的鱼和其他食品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刘红  杨定国 《水产科学》1997,16(4):31-32
采用先干燥,再低温油炸,最后调味的工序加工的五香鱼软罐头,具有色泽诱人,风味浓郁,软硬适度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18.
1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现状与问题发展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是促进渔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提高和改善,我市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也蓬勃开展起来了。据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水产品保鲜加工6480吨,占总产量21.4%;保鲜加工水产品产值4536万元;占总产值15%;保鲜加工水产品附加值2492万元,原料生产基地覆盖养殖面积2160公顷(主要是混养)。保鲜加工原料品种主要是鲮鱼、鳙鱼、罗非鱼、蚬、蚌、螺等;加工成品鳙鱼头、鲮鱼肉丸、罗非鱼片、蚬肉、蚌肉…  相似文献   

19.
水产品加工随着淡水渔业的迅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淡水鱼软罐头是通过密封(与外界隔绝),并利用加热方法杀灭寄生在鱼肉内的微生物使其可耐久藏的食品。现介绍一种腌淡水鱼软罐头的加工制作方法,供广大水产品加工爱好者参考。腌鱼味香、甜、酸、辣、麻、咸、软、嫩,可以生食或煎炸烤蒸后食用。它是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将其制成软罐头,不仅可以长期贮藏,食用方便,而且可增加其商品价值。一、工艺流程原料处理———干燥———腌制———分切———装袋———排气密封—…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06,27(6):46-46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为了满足全球消费者对鱼类增长的需求,食品加工商不得不将目标转向水产养殖渔场,以此来保证他们的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