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杜鹃属植物孢粉学特性种内变异情况。[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四川西南山区不同区域采集的6种野生杜鹃共计15个花粉样本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杜鹃种内不同样本间单粒花粉形态、外壁颗粒大小及形状、四合体缝深浅、裂纹形态等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并不因生长地域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而改变;四合体直径、萌发孔长宽在样本内变异幅度较大,极差达均值的25%以上;在种内不同样本间,四合体直径和萌发孔长宽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杜鹃花粉四合体大小和萌发孔长宽不像外壁纹饰那样稳定,在样本内往往会出现较大变异,在同种不同样本间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这些孢粉学性状不宜作为杜鹃分类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20世纪70年代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获得大量花粉单倍体以来,花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日益显示出来[1]。花粉单倍体加倍后的二倍体(DH)在植物育种、突变、玻璃质选择、分子制图和植物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花培育种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加倍的双倍体植株以及选育出综合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系)。目前报道的  相似文献   

3.
王定跃  刘永金  白宇清  谢利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22-15625,15627
简述了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分布,对国内外杜鹃属植物的育种历史,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现代育种,育种趋势进行综述,并指出我国杜鹃属植物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我国杜鹃属植物育种研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抗虫短季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短季棉育种实践中达到性状选择的统一和平衡。[方法]为提高抗虫短季棉育种成效,以1998~2009年国审及省审的11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短季棉品种将早熟、高产、优质集于一身是可能的,是其多个性状协调配合的结果;形态性状选择可作为短季棉选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短季棉的抗病性还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今后短季棉育种的盲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获得大量花粉单倍体以来,花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日益显示出来[1]。花粉单倍体加倍后的二倍体(DH)在植物育种、突变、玻璃质选择、分子制图和植物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花培育种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加倍的双倍体植株以及选育出综合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系)。目前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杜鹃花品种(种)间杂交F1代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花系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L.)的观赏植物,是世界名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1]。杜鹃花的花色、斑点、花径、瓣型等花器性状都是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掌握性状的遗传特性,对正确选配亲本组合,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杜鹃花的染色体倍性[2],不同品种(种)间杂交的结实性[3],花色成色机理及花色变化[4]的研究已有报道,而有关其花器性状的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葫芦果肉厚遗传特性,指导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实践。[方法]通过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合西葫芦果肉厚的遗传表现。[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肉厚性状遗传为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2个组合以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F2的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高。[结论]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88-6990
[目的]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柄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西葫芦的果柄长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结论]西葫芦果柄长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永瓣藤植物群落种间联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永瓣藤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仅分布于江西、安徽两省。本文首次报道了该植物群落的种间联结关系。结果表明 ,该植物与杉木、 木、鹿角杜鹃表现一定程度的正联结。  相似文献   

10.
周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13-15214,15217
[目的]分析西葫芦果肉厚遗传特性,指导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实践。[方法]通过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合西葫芦果肉厚的遗传表现。[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肉厚性状遗传为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2个组合以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F2的基因遗传率较低,环境影响较高。[结论]西葫芦果肉厚育种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可在晚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于紫色花和白粉色花鹿角杜鹃开花过程中全绿期、露红期、初花期、盛开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鹿角杜鹃花瓣代谢物的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花色相关的关键代谢物,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关键代谢物与鹿角杜鹃花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鹿角杜鹃的花瓣中共检测到1057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243种,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和花青素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紫色花鹿角杜鹃花瓣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远高于白粉色花鹿角杜鹃的。推测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是鹿角杜鹃花瓣呈紫色的关键花青苷,二氢杨梅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可能通过类黄酮合成通路影响鹿角杜鹃花青素的合成,进而影响鹿角杜鹃的花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径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径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3.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40-4442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了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径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径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陆成彬  范金平  印娟  王朝顺  褚正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91-1092,1095
[目的]研究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赤霉病抗性影响关系,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进行了以苏麦3号×安农2号和望水白×安农8455 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多年的农艺性状与抗赤霉病扩展和侵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年度间,小麦赤霉病侵染和扩展的病小穗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穗下节间长度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显著的年份较少;与小穗数在多数情况下无显著性相关。赤霉病侵染的病小穗率与小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赤霉病抗性相关显著性不稳定。[结论]小麦农艺性状对赤霉病抗性影响因试验材料、方法及环境而不尽相同。小麦赤霉病遗传和表现复杂,在育种过程中可将适中的株高、小穗密度和穗长等作为初选性状,实现综合性状协调,提高抗赤霉病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洋葱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葱素有保健食品的美称,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洋葱的品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蛋白质、丙酮酸等是洋葱的重要品质性状。高营养、高干物质含量、耐贮运、具甜味及适宜脱水加工的洋葱品种是国际上洋葱育种的主要方向[1]。目前,有关洋葱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国内外研究较少,仅有关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丙酮酸含量、总糖含量和非还原性糖含量遗传的报道[2~5]。为进一步了解洋葱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提高洋葱品质性状的育种效率,我们对洋葱5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根内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根段直接培养法从毛棉杜鹃的根内分离得到14个菌株,采用r DNA-ITS-PCR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根内真菌丰富,所获的14个菌株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除瓶头霉属(Phialocephala)和软盘菌属(Mollisa)外,其余菌株分别与Bionectria ochroleuca、Gloeotinia temulenta、Aspergillus sydowii、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Fusarium oxysporum同源或近缘,均首次在杜鹃花科植物根内发现。[结论]该研究为毛棉杜鹃菌根化育苗技术的优良菌株筛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概述水稻穗部形态是株型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1、2]。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水稻产量可被分解为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或单位面积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3、4]。如何构建理想的水稻穗部形态,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迎来第三次飞跃,前人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5]。杨守仁提出优化穗部性状组配,解决超高产、穗大与穗多的矛盾,并把直立大穗型指标纳入株型设计[6~8]。陈温福提出,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水稻生产正进入由数量转为质量的新时期。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加强对水稻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是当前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水稻的诸多性状中以籽粒性状最为重要,因为水稻籽粒的大小、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1983年国际水稻研究会上把增加每穗粒数和增大谷粒作为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而另一方面,水稻籽粒的垩白、粒形则又是影响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关于籽粒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文献[1][2][3]中已有报道。但系统地对籽粒性状遗传规律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三亚地区种植的西瓜品种。[方法]从各地引进了28个西瓜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状等多个性状,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杜鹃、领先、巨峰、WW1101、美樽、甬蜜3号6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好,适合在三亚地区种植。[结论]该研究为西瓜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鹿角盘多糖的抗BVDV作用,为鹿角盘多糖在开发新型抗病毒药品方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性红染料法,测定了鹿角盘多糖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鹿角盘多糖对MDBK细胞无损伤的最大安全浓度是39μg/ml,在2~39μg/ml范围内鹿角盘多糖抗BVDV效果显著。[结论]鹿角盘多糖具有显著抗BVDV病毒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提高鹿角盘多糖抗病毒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