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秸秆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秸秆还田的意义、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还田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化学诱变育种的原理、特点与发展历程;简述了几种常用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和化学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总结了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花生等农作物耐湿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涝危害是世界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农作物的湿涝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花生湿涝的研究有待拓宽和深化.为此,从湿涝对花生等作物的影响、作物耐湿涝机制以及作物耐湿涝的遗传改良等方面,综述了世界花生及其它农作物的耐湿涝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其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吞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总结了农作物空间格局重构方法、驱动力分析和模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讨论分析当前研究所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工作的思维导图。研究表明,在农作物空间信息重构领域,统计调查法、遥感提取法和空间模型分配法均存在优势和缺陷;在农作物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模拟预测领域,仅从自然驱动力或社会经济驱动力单一角度来分析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研究认为,基于空间模型的区域农作物空间信息复合重构技术、融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多因子多尺度的农作物空间格局驱动力研究方法、耦合地理模型和社会经济模型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模拟预测模型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卜毓坚  屠乃美  刘文  廖震 《作物研究》2006,20(Z1):526-529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吕锟 《棉花科学》2023,(2):30-3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的安宁稳定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不断发展、经济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突出,人地矛盾越发突出,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讨论土壤质量对生态农业的影响,分析智慧农业技术对农作物土壤保护的影响,提出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作物土壤保护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探讨未来智慧农业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当前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但在实际应用期间,依然存在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结合度差等问题,无法发挥农机实际效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农作物品种技术的交易越来越多,对其转让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入手,分析出转让双方各自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再根据农作物品种技术所处的市场条件,得出农作物品种技术的价值区间。  相似文献   

11.
红豆杉是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良好的抗癌功效。红豆杉自然繁殖缓慢,人工培植是提高红豆杉产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对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育苗等人工繁殖技术及影响红豆杉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从作物模拟在农业系统学中的地位、模拟的分类与最新发展趋势、模型与模拟的异同、模拟的步骤、认识论价值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等视角评述了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作物模拟技术增加了作物系统可观察量,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速度,其过程和步骤体现了认识论思想,具有深刻的认识论价值。应进一步加大其研究和应用力度,使之在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物根际养分的影响因子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作物根际环境中各因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根际营养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以3种农作物为例,阐述了根际养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侯春生  夏宁  闫敏杰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2059-2065
作物生长周期中,水分的盈缺对作物健康生长及产品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否准确及时地获取作物生长的水分信息是实现作物良好管理的重要保障。该文归纳了在作物水分信息获取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类型和特点,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作物水分信息获取技术的动态,概述了水分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及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探讨了未来作物水分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类型,并对作物水分信息获取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夏镇卿  路海东 《玉米科学》2020,28(3):99-104
土壤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根区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结合目前农业生产中土壤低温和高温对玉米造成危害的现状,从土壤温度对作物根区土壤环境以及玉米根系生长、冠层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方面,综述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介绍改变土壤温度的措施以及对玉米土壤温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精准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实现低耗、高效、优质与安全的重要途径,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农田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信息,为实施精准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以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长势(包括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作物生物化学参数(包括植物的氮素营养、叶绿素含量、叶片碳氮比等)和籽粒品质(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淀粉积累量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的设想,以期为未来精确农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echanisms determining yield in maize, sunflower and soybean, the three major summer crops of the Argentinean Pampas.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capture of light by the crop canopy and the processes determining grain set and grain filling.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the physiological status of crops or plants at crop-specific critical periods is confirmed. This basic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is used (i) to evaluate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rop yield and (ii) as the source of concepts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for crop simulation model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the describe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for crop breeding.  相似文献   

18.
玉米涝渍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玉米涝渍灾害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涝渍指标和涝渍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要素、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基于作物模型的涝渍影响研究进行总结与评述。目前,玉米涝渍灾害评定标准尚未统一,涝渍指标多以降水量或土壤含水量为基础,需以土壤水分平衡为核心,综合多种因素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强涝渍对玉米影响的机理研究,增强现有作物模型对灾害影响的模拟能力是作物模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模型在我国发展与应用日趋完善,已成为农业科研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在区域化模拟、农业预测与风险分析、宏观农业决策制定、未来气候情景模拟、优化栽培措施及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当前国内作物模型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6个生长模型概况和在玉米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及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模型进行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对现有主要模型存在问题及今后需开展的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2):230-239
Abstract

We examined the possible benefit of rational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17 paddy fields located in an area of 2.0 ha for the prevalence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methods on a cooperatively managed large-scale farm in Sakurai, Nara Japan. Data on grain yiel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armer's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were collected in each paddy field. Unhulled rice yield was estimated at a resolution of 5m ? 5m in an area of 1.2 ha using a yield-monitoring comb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variations for the collected data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geostatistical procedures. The kriged map of the unhulled rice yield drawn from the results of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rational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 using the yield-monitoring combine. The ratio of spatially structured variation to the total variation of brown rice yield, that is, the controllable proportion to total variation, was 75.4%. Each yield component i.e., the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square meter, filled-spikelet percentage and 1000-grain weight contributed 33.7%, 54.7% and 11.6%, respectively, to brown rice yield. These three yield components combined contributed to 96.5% of the brown rice yield variation. The agronomic factors (soil fertility factor, early growth factor, N dressing and uptake factor) contributed 79.7%, 52.1% and 41.8%, respectively, to the variation of these three yield components. Therefore these agronomic factors accounted for 58.1% of the total variation of the brown rice yield and 77.1% (i.e. 58.1% out of 75.4%) of the spatially structured variation of the brown rice yield. This controllable proportion may be a criterion for the prevalence of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 in large-scale farm management in general, although only one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