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农29号是以吉农9722-2为母本,吉农99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熟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8.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03.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粗蛋白含量为39.76%,粗脂肪含量为21.50%.该品种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  相似文献   

2.
吉育501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在2002年以吉育58为母本、以公交2152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获得杂交后代材料,再进行系谱法育种,并在201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7-1.该品种在吉林省2009年和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73.1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0.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27.6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5.2%,表现出高油(脂肪含量23.43%)、高产、优质及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是以荷引10为母本,以吉农8601-2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17.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6.2%;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6.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4.9%.粗蛋白含量为38.18%,粗脂肪含量为21.66%.该品种2009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4.
张豆1号大豆于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号:甘审豆201 1001.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两年11个参试点平均产量2 671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增产达显著水平,居参试材料第2位,其中在9个点次增产,增产点次达到81.8%.201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39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参试品系第2位.  相似文献   

5.
陕油17是利用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咸黄A和双低恢复系1521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 ~2011年通过陕西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陕油17平均产油量1 048.8 kg/hm2,对照秦优7号平均产油量972 kg/hm2,比对照增产7.9%;2011年平均产油量1 222.95 kg/hm2,比对照增产3.9%;2年平均产油量1 135.95 kg/hm2,比对照增产5.7%.2010年陕油17平均产量2 674.5 kg/hm2,比对照增产3.3%;2011年平均产量2 947.5 kg/hm2,比对照增产4.9%.2年平均单产2 823 kg/hm2,比对照增产4.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3.5 kg/hm2,比对照增产3.7%.该品种产油量高,品质优,稳产性好,芥酸含量0.00%,硫苷含量25.03μmol/g,含油量45.10%,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吉农45是按照高产、高油、多抗的育种目标,以吉林省主推中早熟大豆品种吉育47为母本,以外引系加拿大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校内产量比较试验和校外多点鉴定,决选出吉农2003-19-1522优良品系;2013—2014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6.5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平均增产5.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87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9.2%。通过对其品质和抗病性测定分析,吉农45平均粗蛋白含量37.92%,平均粗脂肪含量21.66%,对花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感,对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抗,对灰斑病表现为中抗,具有高产、高油、抗病等特性。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蛟河及延边部分地区,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及新疆奇台等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石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豆8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冀豆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84.2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15%;2013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10.6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30%.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8号的主要特点是高油(22.11%)、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特用大豆吉育1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6年以吉林小粒6号为母本、吉育1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粒型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百粒重7.7 g,蛋白质41.4%,脂肪18.2%,适合生产芽豆、纳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表明对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均中抗,中抗大豆灰斑病。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08.8 kg/hm2,较对照增产5.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24.9 kg/hm2,较对照增产10.6%。于2020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适于在吉林省东部早熟区有效积温≥2 200℃以上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熟玉米新品种广玉928是以A249为母本、K10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05.0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02.6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1%.该品种2009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适合吉林省早熟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九农26是吉林市农科院大豆所于1993年,以本院选育的中间材料九交870421为母本,以九交8604 混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和混合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产量表现 1996~1997年院内产量鉴定,九农26平均产量2759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12.2%。1998年3点次的中晚熟组省预试平均产量29491.1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11%。1999~2000年两年9点次的中晚熟组省区试,……  相似文献   

12.
桂夏豆10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豆8号为母本,巴1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连续多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南方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区试平均产量2 887.5 kg/hm2,比对照桂夏1号增产4.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98.0 kg/hm2,比对照桂夏1号增产8.7%.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15001).  相似文献   

13.
桂春豆11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泉豆937为母本,以桂早一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9.3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2.5%;2020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93.6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3.9%。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油、抗倒伏、抗病、抗虫等特点,适合清种亦适合间套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苏两优295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苏29S×苏恢795配组,于2008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3。1种植表现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8 55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84kg/hm2,比对照增产8.5%。2012年在共和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15.
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石93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936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冀豆12为母本,化诱44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单产3 148.5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34%.2015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325.5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9.71%.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936的主要特点是高产、早熟,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吉龙2号是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金1131为母本,金6112为父本,于2004育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黑审玉2014006。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102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2.3%,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 450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3.5%,居本熟期组第1位,同年荣获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产量1.35万kg/hm2,具有1.50万  相似文献   

17.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盐两优221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221S×盐恢888配组,于2007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1。1种植表现2009、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产量8 57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4.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4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1%。2012年在黄花塘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7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19.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克新26号”是以“克99品(39)”为母本、“克97-10-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20.9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平均增产35.8%;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2591.0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平均增产48.8%。淀粉含量20.6%~25.57%,Vc含量9.77~13.64毫克/100克鲜薯,粗蛋白含量1.77%~2.32%。该品种于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高、高产稳产、抗病,适宜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同豆8181是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用同豆4号-1作母本、吉育71号作父本杂交并连续进行单株选择育成的新品种,并于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2019年参加山西春播早熟区和中部夏播区大豆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833.7kg,比对照品种晋豆25号平均增产10.18%;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798.5kg,比对照品种晋豆25号平均增产10.25%。该品种稳定性和丰产性较好,适宜在山西省晋北平川区水旱地春播,晋中、南部地区复播以及周边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高寒早熟区种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