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早熟, 株型直立)和米拉(中晚熟, 株型扩散)单作为对照, 在大田条件下, 调查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中2个品种光合指标的变化、块茎形成期至块茎增长期不同叶位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分析光合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套作高于单作, 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和叶绿素a/b值(Chl a/b)套作低于单作。从块茎形成期至块茎增长期, 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呈下降趋势, 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呈上升趋势。PAR、Pn、Gs、Tr均随叶位的降低显著下降, 套作下降幅度低于单作。套作中、下层叶片Pn的下降受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限制。套作降低了马铃薯上层叶Pn, 提高了中、下层叶Pn。套作中薯5号的Chl a+Chl b生育前期高于米拉, 生育后期低于米拉, SLW则相反; LAI和Chl a/b整个生育期高于米拉。套作中薯5号上层叶PAR高于米拉, 中、下层叶PAR低于米拉; 套作中薯5号上层叶Pn与米拉相近, 中、下层叶Pn高于米拉; 各层叶WUE、Ls高于米拉, Gs、Ci、Tr低于米拉。总之, 套作改变了马铃薯的光合特性, 并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 套作恶化了中薯5号/玉米复合群体的光环境, 改善了米拉/玉米复合群体的光环境, 米拉/玉米套作体系土地当量比(1.40)大于中薯5号/玉米体系(1.24), 显示了较强的套作优势, 宜在生产中优先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和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脱毒种薯“中薯5号”、“津八”、“坝薯10号”、“费乌瑞它”与本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良种长势、产量等都明显优于本地品种(米拉)。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从威宁等地引进克选10号,鄂薯5号、费乌瑞它三个优良脱毒薯种与当地主推良种米拉进行同田对比试验,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表明,部薯5号产量最高,亩产2399kg,比对照增产40.25%,克选10号亩产2247.8kg,比对照增产31.4%,费乌瑞它亩产1987.41 kg,比对照增产16.19%。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马铃薯/玉米2:1行比套作下,马铃薯高产的最佳空间配置模式,在带宽、行距、间距、窝距等空间因子不同配置的4种马铃薯/玉米2:1行比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及其光合性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带宽为120 cm模式的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表明2:1行比下以间距、马铃薯小行距、窝距均为40 cm的中等距离空间配置更有利于光合作用,效果最佳,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病原生理小种的变化和品种抗性的差异,马铃薯品种抗性监测已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为筛选出适合六盘水市水城区种植的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对辖区内8个马铃薯品种开展田间抗性评价试验并对其抗性及产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品种中青薯9号、黔芋8号、凉薯14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抗病,云薯505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中抗,威芋5号、希森6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中感,米拉、费乌瑞它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差,均表现为高感。经全田测产,参试的8个品种平均产量依次为:黔芋8号>青薯9号>希森6号>费乌瑞它>威芋5号>云薯505>凉薯14号>米拉。  相似文献   

6.
贵州乌蒙山区菜用马铃薯品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在贵州乌蒙山区推广的生长、产量表现较好的菜用马铃薯品种,以8个菜用马铃薯品种在贵州水城县双戛乡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中薯3号、郑薯5号和川芋39四个品种表现为早熟,新芋4号表现为晚熟;费乌瑞它、中薯3号、威芋5号在生育期、经济性状、商品外观上综合表现较好,且威芋5号、费乌瑞它小区产量最高(50 kg/18m2),其次是中薯3号(47.3 kg/18 m2),3个品种分别与其余参试品种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适宜在乌蒙山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毕节、遵义、黔南和黔东南不同生态条件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评价试验,对参加试验的12个品种的抗性及产量进行初步评价.试验表明,参加试验的品种抗性综合评价多为感病至高感,其中高感的有4个,即费乌瑞它、滇黔薯6号、冀张薯8号、米拉,占参试品种的三分之一,其他品种在不同生态位存在一定差异.参加试验的品种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为:冀张薯8号、BP03-005、V04-31-12、BPHF101、费乌瑞它、滇黔薯6号、2020-4-5、米拉、Z-30、威薯002、2020-4-9、Z-24.  相似文献   

8.
2007年1~7月在余庆县关兴镇进行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威芋3号产量居第1位,单产1519.4kg/667m2,比本地马铃薯(ck)增产746.1kg,增长96.5%。其次是草米拉产量居第2位,单产1510.6kg/667m2,比对照增产737.3kg,增长95.3%;再其次是洋人洋,单产1498.9kg/667m2,比对照增产725.6kg,增长93.8%。产量表现最差的是对照品种,产量773.3kg/667m2,其次是费乌瑞它产量为1028.3kg,比对照增产255kg,增长33%。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脱毒马铃薯均比本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9.
习水县脱毒马铃薯高产品种筛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分析了脱毒马铃薯高产品种威芋3号、会-2、室薯3号、费乌瑞它及本地白花洋芋等5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习水县适宜种植的脱毒马铃薯高产品种为会一2、威芋3号及宣薯3号.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块茎含水量高 ,贮藏不易 ,常影响品质 ,利用价值降低。贵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资源 ,发挥优势 ,实行科学贮藏 ,不仅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保持薯块新鲜和较强的生活力。同时 ,还有利于干物质含量提高和淀粉、还原糖的转化 ,适应油炸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要。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后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冬春藏薯 (12月—次年 3月 ) :费乌瑞它、中薯 3号、中薯5号 ,采用雷山基地县 11月中旬收获的秋薯。夏秋藏薯 (6~9月 ) :费乌瑞它、中薯 3号、中薯 5号、大西洋 ,采用息烽、独山基地县 6月上旬收获的春薯。1 2 …  相似文献   

11.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及微型薯诱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繁殖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并世代传递,病毒为害逐年加重,产量逐年下降。侵染马铃薯的主要病毒有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S病毒(PVS)、  相似文献   

12.
超低温保存法去除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病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是造成马铃薯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PVX和PSTVd属于危害马铃薯最主要的病毒。本文尝试用超低温保存法和常规方法(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温热疗法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来去除马铃薯试管苗中的PSTVd和PVX。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尖经过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3.64%和72.04%,高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46.67%和31.49%)、温热疗法(72.22%和44.44%)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50.54%和30.38%)。4种方法都可以去除PVX,其中超低温保存法的脱毒率最高,为59.13%,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为56.02%,温热疗法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低,为42.61%和35.83%。但是4种方法都未能有效地去除PSTVd类病毒,只能通过严格检疫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的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PLRV-CP)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RNA为模板,克隆了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在pBI121的基础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在5株转化后代中扩增出长度为610bp的目标DNA片断,说明导入的外源PLRV-CP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CR结果的正确性。RT-PCR结果表明,在3株转化后代叶片中具有阳性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有明显的马铃薯卷叶病抗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检测、检疫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和全面掌握侵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株系情况,总结了PVY株系的分类方法,分析了中国大田马铃薯感染的PVY株系谱。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清型划分法、基因组重组与否划分法、PTNRD效应划分法、过敏反应互作基因划分法,以及Singh等提出的株系群划分法都无法对PVY株系予以完全合理的划分。提出有必要鉴定PVY基因组中决定马铃薯病理效应的基序并通过对基序测序来鉴定PVY株系,通过对株系间基因组差异区段的短序列测序来鉴定PVY株系是目前最接近基序测序分类法的思路。指出感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目前有PVYO、PVYN、PVYNTN、PVYN:O、PVYN-Wi和PVYNW这6种株系,隶属于2个株系群PVYO和PVYN,其中PVYN株系和PVYN株系群病样占绝大多数,以非重组株系为主,但重组株系已占一定比例,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马铃薯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处理的薯块产量比普通肥料处理增产7.6%;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14.4%。而且能改善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与普通肥料处理相比,薯块中的淀粉和Vc分别提高0.2%和4.5mg/l00g,大中薯率增加3.6%;与习惯施肥相比,淀粉和Vc分别提高0.7%和4.7mg/l00g,大中薯率增加9.1%。专用配方肥还能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普通肥料相比,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7.9%、4.3%、8.8%;与习惯施肥相比,除钾外氮磷利用率分别提高26.6%和15.7%。因此,新型专用配方肥能明显提高薯块产量、品质及肥料养分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等紫色作物富含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花青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推动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部分有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和积累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对施肥(氮肥、磷肥、钾肥、硒肥、有机肥、复合肥)、种植技术(密度、收获期、覆盖方式、遮荫、海拔高度)、外源物质(糖类、激素类、生根粉)等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地下部块茎、块根中花青素合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研究方向,为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花青色合成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1a生的双子叶、茄科、茄属块茎、草本植物,在我国不同地区分别称其为土豆、洋芋、山药蛋等.现在我国栽培面积已达400万hm2,居世界第1位.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茎叶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使被废弃的马铃薯茎叶得到再利用,研究了以乙醚为溶剂的超声波法提取马铃薯茎叶获得精油和精油的N-亚硝基二甲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和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从马铃薯茎叶中以0.52%的产率获得了精油。当马铃薯茎叶精油的用量为1.00mL时,对N-亚硝基二甲胺生成阻断率最大为65.2%;当马铃薯茎叶精油用量为0.30mL时,对NaNO2的清除率最大达86.8%。  相似文献   

20.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营养丰富,具有抗癌、抗氧化及增强免疫等功能,在国内外均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明星食物"之一。随着对甘薯的深入研究和人们对甘薯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甘薯加工制品。对甘薯营养保健及我国甘薯食品的加工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