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今年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时进行早春镇压;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合理运筹肥水,构建高产群体;注意倒春寒,及时补救;清沟理墒,防御渍害;加强监测预警,防除病虫草害;一喷三防,保根护叶。全面阐述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供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种麦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介绍了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准备、整地、适时足墒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旨在为广大花生种植户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平原雨养农田因雨种植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0年对河北省低平原半湿润易旱区雨养农田生态系统中自然降水─—作物─—土壤水三者关系进行定位研究,明确季节过程“透雨”与作物生育关键期配合程度决定产量丰歉;提高雨养农田水分利用率的核心是因雨墒种植,提出因雨耕作、量化栽培综合技术。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因雨墒采取耕作措施逆境成苗;因雨墒定播期、因播期定品种;根据雨墒情况,作物长势采取底、连结合施肥法;因雨墒制定轮作形式,利用休闲使土壤水分恢复平衡”的因雨种植技术,可使旱地粮食水分生产效率达到0.859KG/mm亩。  相似文献   

4.
为使雪峰小玉7号西瓜种植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本文从早春保护地栽培、合理肥水与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雪峰小玉7号西瓜早春保护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冬前小麦若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和人为栽培管理的影响,部分麦田会出现分蘖少、麦苗黄弱等生长不良现象,无法达到单株分蘖5~6个、三叶大蘖3个的壮苗要求,以弱苗状态进入越冬期。因此,加强小麦年后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一、冬前弱苗形成原因1.晚播弱苗秋季降雨少,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干旱,需造墒才能播种。由于水源和浇水器械的限制,导致造墒和播种进度不一,未能适时播种的地块,冬前小麦生长积  相似文献   

6.
2017年冬小麦苗情、墒情总体较好,但偏旺和偏弱"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遭遇早春低温冻害的威胁较大.在加强麦田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要以"控旺促弱保壮,科学运筹肥水,防控病虫草害,突出防灾减灾"为技术路径,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玉莲 《种子科技》2010,28(12):45-46
玉米适时早播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栽培技术。所谓适时早播,即春季土壤表层5~10cm深处温度稳定在10—12℃、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60%~70%时即可播种。在生产上,一般以5cm耕层土壤稳定通过8℃时为播种条件。过早播种,会因地温低而造成粉种;过晚播种抢不住土墒,不易保苗,延迟成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旱地麦田探墒沟播增产增效机理,2015-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小麦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耕作播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利于蓄积降雨,提高底墒46.74mm,增产10.77%~13.38%,提高净收入1.62%~5.56%。探墒沟播较常规条播越冬、拔节期0~3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分别达11.24~22.35、17.11~25.56mm,深翻条件下显著降低播前–拔节耗水量及其所占比例,提高拔节后耗水量,提高生育期总耗水量11.89~21.13mm;降低越冬–拔节群体分蘖增加率和拔节–开花减少率,提高成穗率、穗长、小穗数和可孕小穗数;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6.39%~19.12%和12.67%~13.15%,分别提高净收入和产投比103.25%~111.12%和30.27%~35.93%。此外,生育期探墒沟播耗水增产作用大于休闲期深翻。总之,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结合探墒沟播有利于降低生育前期耗水,减少早春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和可孕小穗数,实现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早春分类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5,21(1):42-42
2004年小麦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对于不同生 态区不同类型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黄淮冬 麦区早播的小麦可能造成麦苗过旺,部分麦田出现 冬前拔节现象。北部冬麦区播种偏晚的麦田,暖冬 对麦苗生长有利,可促使弱苗向壮苗转化。目前主 产麦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 与常年相比小麦冬前生长期长,营养消耗多,部分地 区小麦冬性偏弱,抗寒能力较差,所以要特别注意保 墒、保温。二是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增 加,部分麦田早春可能出现旱情。此外,暖冬有利于 病菌和虫卵、蛹越冬,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 防治。由于各地苗情不一,管理上应因苗因地制宜, 抓住主要矛盾,分类指导,搞好早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份以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基本无有效降水,旱情出现早、发生面积大。当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给春季麦田管理构成严重威胁。为科学指导各地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要求各地实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早春西瓜立体栽培.在具有保温性能的设施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早春升温快、光照强的气候优势,通过科学种植与管理,实现西瓜反季节高产栽培.以供应早春、“五一”节为主要市场,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丽  鲁磊  杜章 《种业导刊》2014,(1):15-16
强调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的原则,从选用高产品种、足墒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用化学除草剂、适时间定苗、合理排灌与防旱除涝、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八个方面总结了沈丘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是豫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高产量和好品质不仅取决于适宜的冬小麦品种,还要做到精耕细作,足墒播种,病虫害科学防治,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以及合理施肥,科学管理,适时适当喷施叶面肥。这些技术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适时浇水 小麦返青后,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需水量逐渐增加。尽管2011年小麦播种期间底墒较好。但是由于冬季基本无雨雪,整地粗放的麦田,土壤失墒较快,特别是土壤表层墒情较差,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初春气温较低时。浇水应选在日平均气温3℃以上,达到昼消夜冻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素梅 《种业导刊》2011,(1):25-25,27
在多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基础上,提出了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精量、足墒播种,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抓好春季管理,促进小麦分化和加强中后期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小麦中后期管理中,要克服一刀切及早春猛促,后期放松的现象,因苗制宜,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小麦要想优质、高产、高效,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选好品种是基础,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播种质量、足墒适期播种是关键,规范种植技术、注重促控结合、突出因种管理、强化优质高效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夏直播玉米制种因光照、积温等气候因素影响,不仅产量较低,而且饱满度差,加上因收获过晚,水分下降慢,常造成发芽率低、色泽度差,严重影响种子的商品质量,从而制约了夏播玉米制种区面积的扩大及制种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市多年来推广麦套玉米制种生产,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一般比夏播制种增产4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严格选地在隔离安全的前提下,麦套玉米制种必须选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排灌条件好的中高肥力地块,以确保在干旱的条件下及时造墒,适时套播。2打好基础,提高套播质量2.1选用适宜的高产小麦…  相似文献   

19.
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主要是选择灭茬、开沟和施肥等一体化的免耕探墒沟播机,做好深开沟、施肥和覆土的播种技术。这项技术在应用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麦产量也明显增加。联系实际的生产情况,对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如何提高产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点,希望能够为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1 示范地情况及试验材料示范地安排在罗平县罗雄街道普妥村,地势较为平坦,土壤为黄色砂质壤土,肥力中等,海拔1 470 m。前茬玉米。供试品种:菊花乌。2 试验方法2.1 示范设计示范小区15 m2(长5 m、宽3 m),设3个重复,总面积45 m2,每小区定植240株,密度16万株/hm2。2.2 培育壮苗播种前,清除墒面上的杂草秸秆、碎石块等杂物,使墒面平整土壤细碎。拉线理墒,墒宽1 m,墒长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