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被棉纺厂中弹花清理出的瘪籽、破籽(下称废棉籽),常常被作为废料处理。1986年由洛阳棉纺厂提供这类废棉籽,我们做了栽培平菇试验,生物效率远远超过棉籽壳。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中平10号。培养料为洛阳棉纺厂的废棉籽;以孟县榨油厂的棉籽壳为对照。试验设3个处理:①废棉籽袋栽,每袋(45×20厘米)装料550克;②废棉籽盘栽,每盘(46×30×8厘米)装料1250克;③棉籽壳袋栽(对照),每袋(45×20厘米)装料710克。各处  相似文献   

2.
目前,稻草栽培平菇一般采用长段或整草进行床畦栽培,费工费时、占地面积大。为了寻找新的栽培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稻草粉袋栽平菇与废料利用试验。现将方法与结果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引自河南农大微生物室。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为玉米粒培养基,栽培种为棉子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春季大面积生产的平菇菌砖,收了两茬菇后,由于进入夏季高温期而不利于继续栽培出菇。我们试用这种栽过平菇的废料栽培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废料处理:将废菌砖打碎,曝晒两天,于播种前五小时加入5%的生石灰粉,充分拌匀后再加自来水,含水量掌握在70%左右。 (二)培养料配方:①新棉籽壳7.5斤,平菇废料7.5斤;②纯平菇废料15斤;③纯新棉籽壳15斤。 (三)栽培方法:室内培养,温度25~30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稻草床栽或袋栽平菇、凤尾菇,且普遍认为纯稻草不加辅料(如麦麸、米糠等)生物效率极低。但是经我们试验,用纯稻草筐栽平菇、凤尾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97.8%、65.9%,袋栽凤尾菇的生物效率也有62.8%。纯稻草筐栽平菇、风尾菇,不仅产量较高,且方法简便,省本、省工,尤其适于农家栽培,现简介如下:(一)菌种制备所用菌种为农大11号(平菇)、8223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平菇在不同代料上的栽培适应性,笔者于1987年冬用废棉、稻草、木屑的单一和混合培养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种培养:母种为四川大白种,  相似文献   

6.
用稻草栽培黑木耳,由于它成本低、产量高,因此近年来栽培户日益增多,栽培过黑木耳的稻草废料到处可见。为此笔者从1988年冬季以来开展了黑木耳废料种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废料处理把黑木耳采收完后的废料从瓶中挖出,摊在场上晒2~3天,晒干后投入3%石灰水中浸泡72小时。  相似文献   

7.
种菇后的废料养猪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挖掘食用菌更大的经济潜力,将种菇后的废料加工成饲料养猪,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保持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开发农村商品经济是一条新途径.现将两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一)种菇后的废料A.阔叶树木屑栽培香菇后的废料: B.棉子壳栽培平菇后的废料;C.稻草栽培平菇后的废料.(二)精饲料和猪精饲料为麦麸,玉米粉,稻谷,油糠,统糠,糠饼,鱼粉,贝壳粉,食盐,添加剂等.瘦肉型的杂交猪12头,头平初重均为15kg左右.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年种植香菇,菌筒感染率逐年提高,香菇菌筒受感染后,有的菌筒经过一段时间,菌丝可继续长满整筒,有的香菇菌丝被杂菌杀死,如绿霉菌、链孢霉,整筒都没有香菇菌丝,就变成废料。随着香菇种植面积扩大,这种废料逐年增加。本文旨在探讨用香菇废料代替蘑菇营养料——牛粪的可行性,寻找香菇废料再利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 当地的蘑菇栽培种。 (二)栽培料配方 A组:稻草5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石膏12.5kg,石灰5kg,牛粪100kg。B组:稻草5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石膏12.5kg,石灰5k8,香菇废筒300个。 (三)试验方法 A组和B组随机3次重复,计算  相似文献   

9.
往年我们用纯稻草生料栽培凤尾菇和104平菇,产量不高。为此,1983年改为水煮法(半熟料)栽培,获得了较好效果,增产达20%以上。现将试验简况报导如下。 (一)制栽培种:供试菌种凤尾菇和104平菇,分别由福建农科院和南京大学植物试验厂引进。培  相似文献   

10.
我省平菇生产的发展,每年有大量培养物废料被废弃。为查明种过平菇的棉籽壳废料可否利用作为畜禽饲料,我们进行了平菇棉籽壳废料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经采收1—3茬平菇的棉籽壳培养物废料。 (二)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水分—重量法;粗灰分—重量法;粗脂肪—索氏法;粗纤维—酸碱法;粗蛋白—凯氏法;无氮浸出物—差减法;磷—钒钼黄比色法;钙—EDTA络合滴定法;氨基酸—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贵州盛产刺梨,其果实除少数鲜食外,大量用于榨汁。榨汁后的残渣便废弃。刺梨渣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维生素和果糖等。废弃后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为了变废为宝,我们首先进行了用刺梨渣栽培平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一)供试平菇菌株 常州2号,最初引自山东省金乡县鸡黍菌种厂,栽培出菇后经组织分离所得菌种。贵农2号,在贵州农学院枯死的杨树上采集而得,经在棉子壳、稻草培养基上进行出菇试验后,再用于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稻草栽培平菇,除草把式、箱式外,大床式栽培也较普遍,但失败者颇多。笔者曾于今春,在杭州地区调查了十多户利用稻草大床式栽平菇的菇农,从已成功的几户经验分析,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选用适栽良种。目前我省栽培的平菇品种主要有凤尾菇,美味侧耳、佛罗里达平菇、鲍鱼菇、侧耳5号等,但对于稻草的利用则以佛罗里达平菇最佳。其表现为抗性强,发菌快(菇农赞之为“吃料好”),产量较高,每100斤稻草可产鲜菇80~90斤。其次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合川县一中教工周宪文,利用废弃包装稻草绳试种平菇、凤尾菇,获得一斤废草绳产菇两斤多的高产纪录。周宪文栽培凤尾菇时,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罐头瓶),三潮采菇10.2斤,生物学效率为204%。紫色平菇栽培,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两潮采菇10.9斤,生物学效率为218%。最大的一丛平菇有75.朵,直径38厘米,高18厘米,重7.4斤。他种菇的方法是,将废草绳用石灰水(pH14)浸泡三天,经清水冲洗pH至7.5时栽培。容器纸箱,将草绳断成节,按顺排装厢,分三层播种,料厚五寸,播种后用土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平菇生产发展较快,但是生物效率不高。为此,笔者于82年12月进行了提高平菇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试验,初步摸索出既简单又见效快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是省微生物所引进的P10(Pleurotus sajor-caju)。以稻草为培养基,将稻草用1%的石灰水浸3小时,捞起压干至含水量65%左右。采用箱栽法,每只箱栽培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稻草加盖种过平菇、金针菇的废棉子壳料床栽草菇,每100kg稻草料可收25kg鲜菇。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原料处理选无霉变的稻草,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至无黄水流出,稍沥水  相似文献   

16.
袋栽平菇一般出完第三潮菇后的栽培料都已干缩,不再出菇,因此作为废料被处理掉。为了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90年将其废料进行脱袋浸水后覆盖湿的阔叶树锯末进行栽培试验,30天后出菇,生物转化率提高24.0%~33.4%。 (一)试验材料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阔叶树锯末,2.5%溴氰菊酯乳浊,50%多菌灵粉剂,石灰,石膏,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 (二)试验方法 把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脱去,将菌块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在阔叶树的锯末中加1%的石膏、2%的石灰、0.2%的多菌灵、0.1%的溴氰菊  相似文献   

17.
我所于1984年秋引种平菇宁杂一号,通过品比和生产试验,表现良好。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品比试验 (一)材料供试菌种有:宁杂一号(由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教研室提供,是佛罗里达侧耳-1×褐平菇-17单孢杂交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珍珠岩、泥炭、平菇废料 3种基质的不同配比对叶用莴苣秧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筛选出一种较理想的复合基质 ,并为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品种 绿叶莴苣 (香港力昌农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按泥炭、珍珠岩、平菇废料 3种基质不同配比 (容积比 )设 8个处理 (见表 1)。小区面积 1m2 (米2 ) ,播种密度为 2 0 0株 /m2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于 9月 11日将种子浸泡后撒播到苗床中 ,9月 14日开始出苗 ,当苗长到 1叶 1心后均以营养液 (采用尿素、磷酸二氢钾配方 )…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是稻麦轮作,稻草和麦秆资源丰富。为此,笔者进行了稻草和麦秆生料栽培平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 备料与配方:取干燥无霉变的麦秆、稻草  相似文献   

20.
草菇是目前唯一适于高温季节栽培的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物转化率低,且不稳定。为了摸索高产规律,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试验分三批进行,第一批7月17~19日,第二批8月9日,第三批8月23日。供试材料是稻草和废棉花,稻草采用草把式梯形栽培和正方体栽培两种形式;废棉花全都采用压块栽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