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马远军  刘杨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32-134,168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景区与景区依托型村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单方面依赖到双方的多元交流与合作.该研究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以景区和村庄的旅游要素为线索,构建了一套景村共生系统,从共生条件、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等多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释,并探讨了景村共生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阻尼机制.  相似文献   

2.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模式进化过程中动力与阻尼并存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鳖菜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套养中华鳖,达到同一水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效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健康、环境友好的绿色综合种养模式。该文概述了鳖菜共生的内涵,介绍了鳖-莲藕共生、鳖-茭白共生、鳖-菱角共生等主要应用模式,总结了鳖菜共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促进鳖菜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鳖菜共生模式的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AM真菌可与大部分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目前对共生体系中植物的遗传特性了解较多,但对AM真菌的遗传特性知之甚少,近来研究发现许多与共生建立和共生功能相关的基因,因而,深入解析AM真菌的遗传特性对研究AM真菌与植物共生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综述了与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功能相关的基因,分析了AM真菌异核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它对共生系统的影响,展望了AM真菌遗传特性的研究前景,为研究AM真菌与植物共生的分子基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长管蚜,在15,18,21,24和27℃条件下,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脱共生麦长管蚜质量极显著低于共生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共生麦长管蚜与脱共生麦长管蚜都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全若虫期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全若虫期的有效积温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而发育起点温度低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和共生麦长管蚜均在21℃时达到最大生殖力;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均大于共生麦长管蚜,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均远远低于共生麦长管蚜。据此认为,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8年望江县稻鸭共生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江县通过稻鸭共生示范,探索了一整套稻鸭共生技术,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示范的主要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稻鸭共生田比非共生田667m^2增纯收入212.1元,930多hm^2示范区全年增加经济效益304.7万元。同时,有效控制了稻飞虱、二化螟和纹枯病等有害生物为害,减轻了农药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确保了水稻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运用共生理论,试图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轴心的营销渠道成员利益共生关系和共生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营销渠道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共生冲突状况,并用调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其次,在分析其共生条件的基础上,构建营销渠道成员利益共生循环模式;最后,从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表达、利益保障和利益协调5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营销渠道上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觉,首先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能量、共生界面五个方面对生态旅游共生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其次对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位进行界定、并且选择其共生模式,最后对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构建一个互惠、稳定的一体化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9.
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是针对目前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的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自主研发的池塘养殖技术。现以上海桂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鱼菜共生系统建设为例,从鱼菜共生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3个方面,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建设方法;同时,从种养田块、共生鱼类、共生蔬菜的选择,共生蔬菜移栽和采收,鱼塘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对鱼菜共生种养技术进行了综合探究;此外,初步分析了应用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植根于共生理念和关系中的共生功能体(宿主—相关微生物组)概念,系统评述了共生功能体相关微生物组的组成、组装及其微生物间的互作.基于共生功能体,宿主通过自身具有的抗性和耐受性,可影响微生物共生体在共生连续体中的位置,降低互作的负面效应.宿主进化和共生功能体能主动影响寄生性共生体的适合度,从而出现反向适应.虽然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物共生理论,从共生经济性、共生紧密度、共生稳定性和共生成长性4个维度,建立了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可以用于具体测算和评估各省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绩效水平,也便于相关部门跟踪监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二叉蚜,在不同品种(系)小麦苗上单头饲养,研究了共生和脱共生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 (1)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和寿命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高抗小麦品系35Q9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小偃22小麦品种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与脱共生麦二叉蚜均无显著差异,而共生麦二叉蚜的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2)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内禀增长率、周缘增长率、净繁殖率、粗繁殖率均显著高于脱共生麦二叉蚜,且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变化最大。(3)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的日均繁殖率及日繁殖总数曲线峰值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出现的早,且峰值高度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高。由此认为,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取食小麦品种(系)不同,促进作用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共生理论指出:共生关系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大要素。在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与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共生关系中,政府、学院、涉农企业、行业、学生是基本的共生单元;共生单元之间的一体化组织机制与互惠行为机制是共生模式;保障共生模式运行的社会、政策、金融等因素则为共生环境。目前,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与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供需不对称、协同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各主体要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化解共生单元之间的矛盾,完善人才供需协同机制,构建多赢的共生模式。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健全人才供需保障措施,确保共生环境的优化,从而促进面向乡村振兴的高素质新商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兰科菌根共生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是高度依赖真菌的共生植物,共生真菌在其整个生活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综述了真菌对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移栽苗存活率、成株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代谢方面的共生效应,认为兰科菌根的共生关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平衡,是生物演化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生零日龄放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行了不同放养方式下稻鸭共生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生零日龄放养能进一步提高稻鸭共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苗草共生期长短对夏玉米植株高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夏玉米田间苗草共生期对玉米的影响作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苗草共生期长短对玉米植株高度及产量有相当大的影响,共生期长对夏玉米株高及产量影响大,共生期短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22-123
太极拳和旅游业是焦作市重点发展的两大产业,在当前后"焦作现象"时期,太极拳的发展明显滞后。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把焦作市太极拳和旅游业作为共生单元,对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共生理论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焦作太极拳及旅游业的共生模式,并构建和谐的共生界面以促进旅游业和太极拳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对比研究法对亚足联冠军联赛(简称亚冠联赛)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共生理论视角发现亚冠联赛同质共生单元的激烈竞争提升了亚冠联赛的可观赏性、异质共生单元的积极参与提高了亚冠联赛的受关注度;亚冠联赛共生模式的选择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其中严格的准入模式保证联赛的高水准、合理的赛制确保联赛的可观赏性、互惠共生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联赛利益的最大化;和谐稳定的共生环境促使了亚冠联赛健康稳定的发展。亚冠联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同质共生单元的竞争是亚冠联赛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默契的互惠共生模式是亚冠联赛发展的关键,流动性的共生界面选择让联赛的发展更加健康和理性。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对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共生系统,从共生的视角对乡村旅游产业链概念进行再认识,得出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共生互利性、自组织性、共演化性、协同性等系统特征;在分析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模式演化阶段及其特征基础上,提出构建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系统的3种途径:横向产业链共生——寻求共生合作组织、纵向产业链共生——链条一体化、乡村旅游价值链共生——文化共生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