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RS和GIS在相关研究应用中的优势及特点,针对2项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实践了其技术方法和思路,并论述了RS-GIS相结合的模式对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丹 《现代农业科技》2013,(6):212-213,219
从人工解译到半自动解译,再到智能化解译,遥感影像解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需要进行影像解译以识别各种土地类型,虽然采用了土地利用信息的智能化解译方法,但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有限,仍需人为参与解译工作,并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资料辅助解译,形成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以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利用2005年武汉市南湖地区的SPOT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能很好地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3.
胡雪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96-14998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集中化指数、组合类型、区位指数等多个生态学指标,对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丰都县沿江10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选取的生态学指标间呈现有规律的相关性,且能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加强生态规划理念,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后续工作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昔阳县土地利用航空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航空遥感综合判读原理 ,采用数理统计成数抽样的方法 ,对山西省昔阳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查清了该县土地利用分类状况 ,分析了该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提出了今后合理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保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基于“3S”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的方法。首先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计算机自动分类,将自动分类结果、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OM叠加,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变化信息;然后,在GPS引导下进行实地调绘,将调绘结果录入土地利用数据库,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更新土地利用现状。经过研究,利用“3S”技术更新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是可行的。还对其中部分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整个数据更新是个系统工程,要通力配合,尤其注意外业调查与影像处理精度和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6.
范双云  邓楚雄  胡倞  陈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91-9092,9094
以长沙市中心区为例,采用Rs和GIS技术对1991、1998、2004年3期T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Markov模型对研究区未来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建设用地增加90.00%,林地增加9.25%,水域减小19.16%,耕地减小25.89%,未利用地减小0.91%。  相似文献   

7.
张乾勇  杨朝现  王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73-10175,10334
针对目前1∶1万比例尺较小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较缺乏和已有图件现势性不强等问题,以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工作为研究对象,就土地利用现状图由1∶1万缩编到1∶5万的缩编方法、原则、流程和综合取舍标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先编后缩"的成图方法,在遵循丘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由1∶1万缩编到1∶5万的缩编原则、流程和综合取舍标准基础上,图件成果在图斑数量保留、地类数据结构比例、美观效果等方面能较好地满足土地宏观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年~2009年酒泉市第2次土地详细调查数据,采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方法,对酒泉市及市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土地利用时间序列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类型3个方面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分析上,酒泉市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大的是未利用土地,减少量最大的是牧草地;在空间变化分析上,酒泉市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很平均,水利用地分布不均匀,但总体上相对合理,牧草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分布很不均衡,耕地、居民地和园地分布极不均衡;在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类型上,除肃州区外,中部绿洲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都在中、低一级,其中玉门市、金塔县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2 4,0.224 2,敦煌市和瓜州县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54 4、0。071 2,属低中多样性,且与其他县区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了解其发展过程、状态和趋势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在采用遥感影像及多源数据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利用ERDAS9.0三维动画作为遥感动态监测的辅助方法。以浙江省三门县土地利用调查为例,其结果表明,该方法作为监测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能够直观准确地揭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概况,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多林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利用ArcGIS平台,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土地利用结构分为8大类别,分别从"地与地"、"人与地"2个角度,利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区位熵对延边州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延边州多林少耕,但是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人类与土地的协调程度适宜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延边州应当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与通商口岸的贸易往来,以经济力量弥补耕地匮乏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之一。只有准确、全面、真实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从而正确引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而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方式。对Landsat8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得出长沙市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对长沙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数量、土地利用布局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西畴县土地调查数据,通过GIS/RS相关理论和技术对西畴县土地利用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西畴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总结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指导土地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例验证法和文献分析法探讨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模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结合外业调查,编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并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快速、准确、实时地掌握了土地利用现状。对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该研究区域今后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坝区地类面积调查核定成果,首次测算了云南省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进而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开发利用潜力3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山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为合理利用全省山区土地资源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的基础,利用3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当前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的重点,数据库的建设、运行以及充分科学的利用成为了当前更新调查工作的关键。作者结合实际,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新旧标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7年8月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和2002年1月起实行的《土地分类(试行)》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新标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便于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Landsat8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为标准,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为农用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5种类型,分别采用平行六面体法、马氏距离法、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等6种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对土地分类结果和精度进行评价,以分类精度和制图精度最高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为对象,用其他5种分类方法与其进行结果差异对比分析。通过多种监督分类方法结果对比,以期为后期土地利用分类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