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河北省地方水、陆品种抗两病两虫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褐稻虱、抗白背飞虱品种的分布情况。对抗性频度较高的抗稻瘟病性、抗白叶枯病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种频度高,分别为45.86%和50.34%,高抗率仅为0.75%和2.05%,抗率分别为24.81%和15.75%;抗褐稻虱、白背飞虱品种频度很低,分别为4.51%和3.34%,高抗褐稻虱品种2个,无抗至高抗白背飞虱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种质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纬度、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稻瘟病抗性强度低;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强度高;冀南零星种植亚区抗性强度最高。抗白叶枯病种质分布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温热条件的降低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粳籼89是以外引抗源IR36为亲本,与粳籼杂交后代677复交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1992年广东省推广面积达280多万亩。该品种抗褐稻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稻瘟病,白叶枯病。实验种群观察和多点田间调查表明,该品种对褐稻虱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种类很多,目前已发现的害虫有200多种,在我县特别是天灾后所发生较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白叶枯病、稻瘟病、三化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飞虱等。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对确保我县水稻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常年种植水稻3200万亩左右,占粮食种植面积34.9%,产量占粮食总产47.7%以上.稻区耕作制度复杂,加上施肥水平提高和品种更换等原因,致使白叶枯病、稻瘟病、褐稻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仅在七十年代,白叶枯病中度以上流行就有五次,褐稻虱中等以上发生有六次.八十年代以来,因生态环境的改变,稻纹枯病、白背飞虱、二化螟又急剧上升,稻曲病、害螨等一些新的病虫害也有发展.因此,如何搞好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已成为稻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是抗病虫害的关键,为此对水稻新品种进行抗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和褐飞虱研究,筛选出优质、高产抗病虫能力高的水稻品种,为大范围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供参考,减少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永春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种类很多,目前已发现的害虫有200多种,在我县特别是天灾后所发生较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白叶枯病、稻瘟病、三化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飞虱等.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对确保我县水稻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6-1993年作者对省内外20多个单位提供的16m余份(次)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多抗性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早恢C98、IR64、70015、皖恢9号、76~27A等品种(系)可作抗病亲本利用。陆伍红、早籼240、59024扬稻4号、E164、广香40、当优9号、80优9号等品种表现高产,抗性也较好。本文还对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发病关系、抗性鉴定接种方法和杂交水稻抗性遗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皖稻30 号系从晚粳望城选六号中系选而成。1991~1994 年参加安徽省晚粳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430~6 120kg/hm 2。在推广和应用中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株型好、耐肥抗倒;且中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白背飞虱。其不足之处是不易脱粒。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抗虫品种是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抗虫品种得到迅速的发展,对许多作物的主要虫害都已培育出抗虫品种或鉴定出抗源。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晚籼浙丽一号,还兼抗白背飞虱、黑尾叶蝉和稻瘟病,1984年统计,已在全国推广30万亩。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丙663和丙620能比常规稻减少虫量85%左右。抗食心虫大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以来,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出现了新动向,纹枯病普遍严重,白叶枯病向北方稻区蔓延,稻瘟病也有加重趋势。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纵卷叶螟等外源性害虫大发生频率增加,为害逐年加重,内源性害虫降低到次要地位,大螟和三化螟的种群密度逐年减小,稻蓟马的发生数量显著下降,潜在性病虫害在局部地区抬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晚稻区有所回升,部分新育成的品种恶苗病和干尖钱虫病发展很快。圩区、湖区的粘虫和稻蝗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1.
The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germplasm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crop varieties in China. Based on published materials and scientist interviews,we collected data on the sown area,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pedigree of the popular rice varieties grown in the 15 major rice production provinces and 1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from 1982 to 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a's scientists develop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rice varieties worldwide,and that rice yield potential and grain quality have substantiality improved during the studied period. In contrast,resistance of newly-released varieties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has decreased since the 1990 s. Germplasm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 and from Japan have contributed 16.4 and 11.2% of genetic materials to China's rice varieties developed between 1982 and 2011,respectively. While IRRI's materials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yield potential,growth duration,and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Japanese materials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quality. Materials from other countries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articularly to rice blast disease,brown planthoppers,white-backed planthoppers,and striped stem borers.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稻田非靶标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以过表达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H10)及转化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β-Glu)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B-RIP)的四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系E122-1和E127-1以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E32为材料,通过温室接种和田间调查开展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等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结果】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同时,E122-1和E127-1田间发生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带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而两者田间发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发生三化螟的枯心株率和发生稻纵卷叶螟的卷叶株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植株中,E122-1和E127-1的0级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级植株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水平,田间种植,相比对照,不会显著引发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金  刘学儒  丁涛  杨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18-1322
文章简要总结了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水稻纹枯病等病虫的发生概况及特点,从水稻品种布局、栽培制度、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重发病虫的原因。提出加强病虫测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指导防治;坚持合理防治、综合防治策略;开展专业化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等水稻重发病虫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毕节地区辣椒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对该地区辣椒主要种植乡镇开展了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辣椒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共计93种.其中,病害23种,虫害16种,草害54种,主要有害生物40种;同时掌握了辣椒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褐斑病、白星病、细菌性叶斑病、疮痂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病毒病、熠青虫、蚜虫、小地老虎和印度谷螟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不采取病虫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总体发生要重于插秧田.稻纹枯病发生从重到轻依次为:常规抛秧、免耕抛秧、常规插秧;稻飞虱的发生从重到轻依次为:常规抛秧、常规插秧、免耕抛秧;稻纵卷叶螟以常规抛秧区发生最重,常规插秧和免耕抛秧相当.本文针对三种栽培方式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稻田生态渔业区病虫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阳市近年实施的稻田生态渔业种养模式中稻田主要病虫发生规律,通过系统对比调查方法,对该模式下稻瘟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稻田生态渔业区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强化栽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化栽培单季稻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使用农药防治靶标病虫时对非靶标病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方式下褐飞虱种群数量较常规栽培方式增加了21.47%,白背飞虱增加了27.19%,稻纵卷叶螟增加了57.95%,二化螟增加了200.0%,纹枯病病情指数增加了29.10%。防治病虫靶标对非靶标病虫种群发展的影响以稻飞虱最为突出,用杀虫双、茚虫威、井冈霉素和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靶标病虫时,均会刺激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殖,其增殖幅度较常规栽培方式提高了26%~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