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张庆乡人口、耕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的动态预测模型,对人口、耕地和粮食系统前景作了近期、中期和远期预测。在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系统状态的对策,为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耕地资源供求态势及警情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南京市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态势,分析了南京市居民粮食消费水平,并根据构建的南京市人口增长模型,预测了2001-2010年南京市粮食需求总量。据此,通过建立区域耕地供求影响分析数学模型,科学预测了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满足程度,并从南京这一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在确定南京市粮食自给率的基础上,预测了南京市2001-2010年的耕地数量警情,并提出实现南京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丽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31-9133
介绍了银川市概况以及其耕地、粮食和人口变化特征,探讨了人均耕地、粮食阀值的确定,建立了人口、耕地、粮食预测GM(1,1)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银川市2009~2020年耕地、粮食总产量、总人口进行分析预测,提出了坚持耕地使用集约化、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等对策建议,以期解决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耕地数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敬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42-4143
在分析1978~2004年河北省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对其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进行了预测,预测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可以应用灰色理论对其进行预测。基于河南省1978-2006年的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粮食生产、人口、耕地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理论对河南省未来14年内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耕地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河南省未来几年内,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呈不断下降趋势。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对应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满足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所需粮食为出发点,通过对粮食供需、耕地总量及占用趋势、人口发展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预测模型确定未来人口数量、耕地需求量等相关因子,从而计算出耕地供需量并对云南未来耕地的供给、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当前耕地变化趋势,云南省耕地能够满足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保障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粮食供求、人口状况、耕地面积和政策调节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湖北省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对湖北省进行的初始预测表明,未来省内能够完全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家庭经营面积也不断扩大,逐步实现规模经营;2)人口政策的开放短期内对湖北省粮食安全不会产生威胁。提高耕地安全基线,加大单位面积耕地资金投入和提高粮食种植比例都能够对粮食产量进行一定调节;3)上调耕地安全基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速调节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但这种形式的调节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农村人口总量增加,会减慢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城镇化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202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等方面。据此,提出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规划,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1996-2006年10a间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进行的动态分析为基础,选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10年新疆总人口及人均粮食消费量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基本平衡;预测至2010年,新疆总人口将达到2217.74万人,人均粮食消费量162.45 kg/人.新疆的粮食总产量除了能够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粮食需求外,可调出余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依据阳新县域2000-2012年来耕地-人口-粮食系统的演变情况,对耕地压力的变化态势进行了解析,并基于GM(1,1)模型预测了2013-2020年相关基础指标和耕地压力指数K。结果显示,阳新县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发展不均衡,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变化呈现波浪式上升,而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呈快速增加趋势,耕地压力较重;2013-2020年间,系统矛盾将继续存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均逐年升高,耕地压力持续增大。未来阳新县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以实现耕地-人口-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减轻耕地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2.
谢红霞  谢永红  王翠红  杨君  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05-18207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3.
张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2,(4):848-851,857
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播种面积单产"简称,下同)、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研究,讨论不同情景下山东省各县的粮食产量和人粮关系,向省级层面汇总,对2020年(全面小康)山东省粮食贡献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山东省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山东省2020年粮食产量在2 789万t和4 892万t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对粮食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全国均处于耕地高供给能力、高复种指数、高粮作比例、低单产、高消费的背景下,2020年山东省的粮食总产量为4 403万t,占国家粮食总产量的6.79%,在全国31省级单位(港、澳、台除外)中位居第三;与2000年相比,人口可增长量为787万人,在全国31省级单位中居第13位,人口可增长率为8.75%,在全国居第17位;山东省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地位较为重要,生产能力位居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空间有限,提供余粮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沿河县为例,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研究耕地生产潜力,并运用灰色模型对耕地、粮食产量、人口进行预测,进而对该县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仍有46.27%可供利用,潜力较大;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及富裕型这4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结构,通过承载率比的计算,2010年、2020年沿河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达到小康型水平,富裕型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较难实现.  相似文献   

15.
石林县耕地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996~2006年,石林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下降,10年共减少耕地面积4476.33hm2,年均减少耕地447.63hm2,人均减少耕地0.047hm2。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依次下降。耕地生产力主要为中低产水平。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新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在当前人口日益增多 ,耕地逐年减少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应用彩红外航空遥感技术开展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为研究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对1978—2015年福建省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趋势理论对2016—2030年福建省粮食、耕地变化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福建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预测2016—2030年福建省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加,但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继续稳步降低,造成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增加。因此,未来福建耕地超载更为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据此,提出降低福建省耕地压力、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宁夏红寺堡2000-2010年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尚无耕地压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但是预测的耕地压力指数值显示,在2010年之后耕地生产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因此还存在着区域粮食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耕地和粮食生产的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生产投入从而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粮食生产的历史、现状、需求和耕地资源等的分析,明确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潜力,预测了粮食生产发展速度,并提出了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