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江苏褐飞虱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比较和分析1976~1997年江苏省每年7月中旬前后褐飞虱主迁入峰的迁入虫量与当年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约占60%的年份,迁入虫量与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2006年又是一褐飞虱特大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迁入峰早,迁入量大,短翅型成虫始见早,后期补充迁入量特大,田间虫卵量高,发生范围广。由于大面积防治及时,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一些防治不力的田块,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经过连续3a的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双季晚稻田稻飞虱田间种群消长曲线基本上为双峰型,发生盛期从9月中旬到10月上中旬;近年来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白背飞虱发生数量比率增大,在混合种群的发生趋势中起主导作用;稻飞虱混合种群与白背飞虱发生年度间表现为每6a出现1个高峰。  相似文献   

4.
琚祥发  方海维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49-250,255
褐飞虱是安徽桐城县县单季稻、双季晚稻后期主要害虫,以70年代为害最重。近年来略次于白背飞虱。灯下初见期为6月中下旬,迁入峰在7月。常年迁入后发生4代:四(2)代一般7月下旬在迟早稻、单季稻田发生,不需要防治;五(3)、六(4)代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为主害代;七(5)代为害双季晚稻。田间虫量呈单峰曲线消长,群体高峰出现期:双季晚稻田六(4)计在9月中旬末,10a虫量平均百丛500头;单季稻田六(4)代在9月上旬本.10a虫量平均百丛639头;七(5)代在10月上旬,10a虫量平均百丛241头。  相似文献   

5.
1997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旱,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6.
2005年本地褐稻虱迁入期偏早,峰次多,数量大,8月中旬以来受“麦莎”、“珊瑚”等台风和多雨天气的影响,又补充迁入大量褐稻虱虫源,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有利条件,灯下虫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属大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共有5次较大面积的总体防治,即8月1~2日、8月19~20日、9月1~2日、9月9~10日和9月前复查补治,有效抑制了褐稻虱发生危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的危害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洪乃桥  何显文 《农技服务》2007,24(2):47-47,58
阐述了褐飞虱的危害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褐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的主要症状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植保和检疫工作中稻飞虱测报的准确性,就灯下褐飞虱与其近似种拟褐飞虱和伪褐飞虱的主要区别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识别,包括颜面、雌性外生殖器和雄性外生殖器等的区别和识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丰市2005年、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分析2005年受害严重、2006年受害较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1年水稻生产上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和发生情况,根据2011无锡市锡山区的防治情况,总结了其相关防治技术,以减少水稻损失,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金坛地区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8年金坛市褐飞虱连续5年大发生。2006~2008年,通过加强测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调整药种,制定科学防治方法,控制了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早,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灯下褐飞虱与其近似种拟褐飞虱和伪褐飞虱的主要区别特征,并从颜面、雌性外生殖器和雄性外生殖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识别,旨在提高植保和检疫工作中稻飞虱测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大丰市2005~2006年褐飞虱连续2a暴发,2005年3代累计灯下迁入197头,后期水稻冒穿倒伏2 800hm2,2006年累计灯下迁入77 035头,但没有出现冒穿倒伏。针对2a褐飞虱发生的巨大反差,对其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防治褐飞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褐飞虱发生危害范围十分广泛,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迁飞性等特点。2005—2021年杭州年均产量损失5 893 t,并数次大规模暴发,严重威胁当地的水稻生产安全。本研究分析其历年发生特点,对其主治药剂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和三氟苯嘧啶等化学药剂进行了应急防效试验。研究表明,防治褐飞虱药剂可选用烯啶·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等药剂,使用时注意轮换用药,在大暴发时可选用毒死蜱+吡蚜酮压低虫口密度。通过科学使用防治技术控制杭州地区的褐飞虱发生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现虫口夺粮。  相似文献   

17.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36-136,86
1、加强田间管理。褐飞虱的发生与迁入虫量、气候、水稻品种、肥水管理、杀虫剂种类及施药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对稻农而言,无法控制迁入虫量与气候因素,水稻品种方面,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超级稻亦很少有抗褐飞虱的品种可供选择,因此,稻农要加强肥水管理。超级稻株型高大,尤其是中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颍上县褐飞虱特大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迁入期、峰次、虫量、短翅型成虫始见期、为害损失程度等方面总结2006年安徽省颍上县褐飞虱特大发生的特点,并从气候、褐飞虱抗性、药剂、农民认识等方面分析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兴化市地处江苏省里下河地区,2005年褐飞虱7(4)、8(5)代(7、8为全国划分代次,4、5为江苏划分代次。以下简称4代、5代)连续大发生,虫量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重,是10年以来所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