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候选抗病基因在水稻品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个来源于水稻和大麦、具有抗病基因NBS-LRR结构特点的探针对24个水稻品种的Dra I酶切DNA片段进行候选抗病基因分析,用26个稻瘟病菌株对供试品种进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共检测到127个候选基因位点,平均每个探针为6.7个。除齐头谷、八宝谷和紫糯外,籼稻品种的位点数均高于粳稻品种,而这些籼稻品种表现较为抗病。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划分为籼粳差异明显的2个类群和分群结果与其系谱关系及抗性基本吻合的5个亚群,表明候选抗病基因标记可用于水稻品种的遗传关系、水稻病害控制和抗病育种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现象及其后代的致病性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11个稻瘟病菌(无性/有性)菌丝自身融合的亲代菌株及其22个菌丝融合点的再度培养菌株,以及7对相互组配后的第5代菌丝融合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的相似性,其中大多数菌株被归属于不同的系谱;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亦可鉴别出许多互不相同的生理小种。初步证实了稻瘟病菌本身存在的菌丝融合现象是该菌生理小种致病性变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家蚕丝蛋白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已知丝素基因和丝胶基因的克隆片段(pFb100,pSr100)为探针和12 个限制内切酶,对家蚕基因组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其DNA多态性可用作家蚕基因图谱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RFLP是一种新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RFLP标记技术可用于:构建植物的遗传连锁图;进行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和改良;缩短回交育种进程;利用外源种质;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辅助主要基因的分离、克隆;显著提高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内外对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线粒体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线粒体DNA的结构、功能、遗传特性、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组的相互关系,同时概述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及其在真菌的系统分类学应用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对未来线粒体DNA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家蚕丝素基因pFb2.9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丝素H链基因的结构基因pFb2.9为探针,对家蚕基因组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民生分析,并探讨了多态性与茧丝茸毛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育种家们进行作物品种改良,过去一直是在表型基础上进行选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首先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后,RFLP又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目前,许多重要农作物RFLP连锁图谱的构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它们包括:玉米、水稻、番茄、马铃薯、大豆、大麦、小麦、莴苣和拟南芥属植物等,这些图谱为理想基因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方法,它可以加快农作物的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晓涛  姚志刚  瓮巧云 《农技服务》2010,27(8):1099-1100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简述了该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综述了该技术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8个代表性菌株从15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来自黑龙江省各水稻主要产区的214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得到134条多态性条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196个不同单元型(带型)的代表性菌株的指纹图谱。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83为界,将214个菌株196个单元型划分为10个遗传宗谱,10个遗传宗谱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该文报道了四川南部稻区稻瘟病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不同生态区稻瘟病的防治对策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个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稳定菌系闽选1号或闽选4号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以感病品种矮南特为杂交亲本之一的情况下,对闽选1号菌系的抗性,菲一、双抗77015受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双抗77023受2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IR29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闽选4号菌系的抗性。菲一由1对显性基因支配;双抗77015由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  相似文献   

13.
比较具不同抗稻瘟病性的30个水稻品种的稻胚凝集素(RGL)粗提液的血凝效价,发现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与其RGL血凝效价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ZE_3、ZF_1和ZG_1的菌丝对具不同抗稻瘟病性的29个水稻品种RGL均能吸附结合,这种结合不表现品种特异性。水稻品种262RGL与对该品种有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A_63、ZB_(31)、ZC_(15)、ZD_3、ZE_3、ZF_1和ZG_1的菌丝均可吸附结合,不表现生理小种特异性。研究表明品种262RGL与稻瘟病菌菌丝接触或结合后,并不影响其菌丝伸长。RGL能抑制具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各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发芽,但是对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发芽抑制作用很小。RGL对分生孢子中部细胞的发芽抑制作用最强。不同品种RGL对某些生理小种分生孢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病圃和网室旱圃条件下,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与四川省稻瘟病菌相互作用表明,四川省稻瘟病菌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ks,Pi-a的致病率较高,具有这些基因的日本品种在田间的叶瘟、穗瘟发生都重。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z,Pi-ta,Pi-ta2,Pi-zt的致病率低,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发生都较轻,叶瘟比穗瘟稍重。菌株对抗瘟基因型Pi-i,Pi-k,Pi-km,Pi-kp,Pi-b,Pi-t,Pi-kh的致病性不稳定,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在田间的感病程度也不一致,表明我省稻瘟菌系组成的复杂性和水稻品种抗性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1979~1990年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研究结果,对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与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四川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1983年后优势种群由ZG 群变为ZB 群,出现频率由1982年的零上升为1986年的72.17%,导致汕优2号完全丧失抗性;1989年后,ZA 群小种上升,出现频率由1984年的1.54%上升为1989年的25.00%,优势种群ZB 群下降,其频率由1986年的72.17%下降到1990年的47.85%,致使汕优63大面积发病。不同品种的稻瘟病菌各不相同。汕优2号以ZB、ZC 群为主的4群15个小种、汕优63有ZA、ZB、ZC 3群13个小种,其致病率均有差异。杂交稻的抗性主要来自恢复系,但更换不育系也可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良恢复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与生态环境及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通过小区和异地盆栽对稻瘟病发生严重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施肥防治稻瘟病发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的发生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施用钾肥可达到预防的目的,最佳氮磷钾比例为1∶0.5∶1。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证明籼、粳稻上分离的菌株致病性不同,稻瘟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1973~1975年筛选出12个鉴别品种,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初测。1975~1985年应用我国7个鉴别品种,鉴定了1760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作7群49个小种,其中ZB群为优势小种群,ZB_(15)为优势小种。小种研究的结果,已在品种抗性丧失预测、指导品种合理布局、抗源筛选和加速抗病育种等方面开始应用。文中还对稻瘟病菌变异和小种研究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的叶瘟病株、病斑和穗颈瘟白穗的空间分布型都是聚集的。Taylor幂法则和 Jwao 集聚格局分析比其它扩散型指标,更能够说明病害的生态特征。稻瘟病叶瘟的病丛率(x)与病株率(y)的关系为 y=0.5632e~(0.0451x),穗颈瘟白穗丛率(x)和白穗株率(y)的关系为 y=0.8957e~(0.03786x),都呈极显著相关,有利于调查方法的简化。负二项理论抽样,将原公式简化,其抽样数可依 S~2=a(?)~b 代替 k 值作用,它随平均数而变化,计算较方便。  相似文献   

19.
影响稻瘟病灾变的关键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低温(≤20℃)3~5天,有利于病菌侵入和病斑扩展。持续降水4天左右或结露8h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抗病品种对温度、降水时数变化的反应较稳定。温度偏低或施氮量增加,则明显削弱品种的抗病性。稻株体内与抗性相关的物质差异明显。上述结果对病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喷雾接种具有鉴别能力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037,007,033,035,017,333,137,101,根据病斑型推断黑龙江省部分主栽品种稻瘟病真抗性基因型.基因型为十的是合江11号、合江12号、合江13号.Pi-i的是合江14号、Pi-K的是龙粳1号.Pi-Km的是合江22号.pi-api-i的是合江18号.pi-ipi-K的是合江19号.pi-api-ta的是合江20号、东农85-08.pi-ipi-Km的是合江23号、pi-api-K的是东农78-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