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随州地区中稻生产上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3方面介绍了综合防治技术,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确保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水稻植期和水稻品种的变动,加上冬春气候温暖,雨量少,文昌地区三化螟普遍发生为害。每年螟害发生面积为4800hm^2次,一般为害率为2%~3%,严重达11%以上,稻谷损失756t。为了摸清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和控制其为害,确保水稻产量。从2003年至2006年,我们在全市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区对该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程度进行定点定时调查和结合历年的有关资料等进行分析,基本上掌握了三化螟在我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里下河稻区三化螟猖獗规律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里下河稻区三化螟曾几度猖獗,是由稻植制、品种布局、药剂防治、气候等四要素的综合效应决定的。稻植制和品种布局是基础,其中尤以早栽稻和迟中稻的作用最为显著。白穗轻重的基础是螟情,关键又是破口抽穗与盛孵的吻合度,籼粳间无原则区别。预防三化螟的核心是压基数。通过高强度狠治一代,把全年三化螟主力围歼于秧池和早栽大田,改中稻早栽避螟为迟栽压基数控螟;新型栽培对三化螟可趋利避害。监控区各年代三化螟发生程度的曲线为“L”型,非监控区则为“U”型。监控区三化螟第三次中度以上回升期推迟了5a,发生程度下降1-2个档次。  相似文献   

4.
分析水稻三化螟在晋江市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化螟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正>三化螟是影响皖东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50~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80年代,发生面积逐年减小,为害程度逐年减轻。1995年以来,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耕作制度、培管水平、水稻生育期、气候条件均可影响三化螟种群的消长,经济阈值与防治指标有不断放宽的趋势,应用抗虫品种、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天敌数量、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均可控制三化螟种群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掌握该虫的迁飞规律,明确各峰次螟蛾的虫源性质,对提高测报的准确必指导大田防治都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嘉湖稻区近年三化螟回升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化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特点的试验和观察,并结合湖北省三化螟实际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主要受到年度间的气候、栽培制度、品种、越冬作物、防治水平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子间(在生物学上)相协调时,可造成三化螟大发生和严重为害;因子间不相协调时,则维持在一般水平或轻度发生;当因子间作用特别突出时,就会成为当年三化螟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的主导因子。掌  相似文献   

11.
稻螟种群及数量随着水稻熟制和栽培技术的变革,品种更替,治螟药剂的变更,天敌数量的消长,气候的变化而演替。治理策略随着稻螟种群和数量的演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省旱育秧和抛栽田病虫演变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表明,旱秧田主要地下害虫为蝼蛄、蚯蚓。恶苗病、苗稻瘟发病率分别是水秧田的0.91~2.15倍和5倍,青枯和立枯病明显上升,而1代螟虫产卵量、螟害率明显轻于水秧田。抛秧田发生病虫种类相同,但纹枯病、螟虫、卷叶螟发生明显重于常规栽插田,稻飞虱发生轻于常规手栽田。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了四川南部稻区稻瘟病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不同生态区稻瘟病的防治对策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病发生与水秀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稻粒黑粉病有防御机制。病粒率,侵染率与恢复系花粉量呈负相关。不育系外露柱头增加的健粒数约为病粒的10倍。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重庆市近37年中7-9月日温变化和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现状,提出了重庆市两系杂交水稻应选育育性转换彻底,临界转化温度23℃左右,稳定不育期30天以上,且8月中旬进入育性转化,9月5日前完成抽穗扬花的两用核不育系,并进行大量测配和筛选强优势组合。同时,引进并严格鉴定筛选适合本市发展需要的两用核大量不育系和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衣剂防治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旱圃接菌测定表明,6种水稻种衣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都十分明显,除种衣剂1号的防病效果为69.35%外,其余5种种衣剂的防效均达91%-98%,田间不上区接菌试验胞衣稻种水育秧47天,种衣剂2号,3号,4号,6号的防效为72.96%-84.89¥%,1号,5号为55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资中县杂交水稻稻瘟病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气象条件影响稻瘟病流行程序,但与稻瘟病能否流行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致产现生理小种的存在及其比例上升,是导致稻瘟病流行的关键。资中县杂交稻稻瘟病流行存在“9年周期”。1个杂交稻优良品种只能种植7年,至第8年后,稻瘟病即流行成灾。  相似文献   

18.
试论乡村振兴战略与广东水稻科技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我国粮食作物主销省之一,而水稻是广东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对广东省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广东省水稻产业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提前,用科技推动广东水稻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对4个灿粳交组合P,F1,F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1代多偏向小植亲本,F2出现大量超低新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交改良稻米垩白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面向21世纪的江苏水稻生产要强化全局农业、现代农业和科教兴农3个观点,明确了实现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稳步推进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6条基本对策,并指出了实现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3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