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评价了广东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依656个品种对5个致病型的抗病谱,划分为6个抗性类型;品种间对广东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和强毒菌系Ⅴ型菌表现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等不同抗性水平;广东主栽品种均不抗Ⅴ型菌,对Ⅳ型菌的抗性常规稻比杂交稻好;品种抗性来源,主要来自携有Xa4、xa5和Xa7基因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较多,粳稻和籼稻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分别占粳稻和籼稻总数的59.76%和63.07%;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粳稻总数的72.19%,但籼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抗病品种比例仅占籼稻总数的18.02%;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83个,占供试水稻总数的29.64%,其中粳稻品种有75份,籼稻品种有8份;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但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的粳稻品种有24份,籼稻品种有62份。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监测剖析了1996-2000年广东省水稻白叶片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从全省42个县(市)采集病叶标样分离提纯168个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测定,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个致病型。各菌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8.45%、21.43%、12.50%、26.79%、20.83%。Ⅰ、Ⅱ、Ⅲ、Ⅳ型菌在全省各稻区均有分布,尤其Ⅳ型菌出现频率最高,分布面甚广,为广东的优势致病型;Ⅴ型菌主要在粤西地区出现,在广东仍属局部发生,但近年新区不断出现,有继续扩展之势。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性有关,致病力较弱的Ⅰ、Ⅱ、Ⅲ型菌主要从抗性较差的杂交稻品种中分离,抗Ⅳ型菌品种感染强致病菌系Ⅴ型菌。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对两种细菌病害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小种菌株和两个细条斑菌株对206个水稻品种在成株期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双抗的品种16个。对水稻细条斑的代表菌株以及水稻白叶枯IV群的代表菌表现双抗、双感的,在供试的147个籼稻品种占占48.9%;在供试的59个粳稻品种中占74.6%。从试妥品种抗两菌相关系数r=0.1094;粳稻r=0.5783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个籼稻品种对RS68表现抗病,而对RS105。表现感  相似文献   

5.
21个沿黄稻区水稻主栽品种和区试品种对水稻白叶枯四个致病型Ⅰ、Ⅱ、Ⅲ、Ⅳ的标准菌株的抗性分别有14、6、7、9个。多数品种对白叶枯细菌表现专化抗性,抗谱较窄,仅能抵抗一个或两个致病型。抗四个致病型的品种有郑州764,豫原1号,旱育1号;抗三个致病型的品种有京华101(RSRR)、丰优1号(RRSR)和10177(RRSR)。且抗性均为中等水平,未发现对任一菌株高抗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白叶枯病菌优势致病型Ⅳ型菌和强毒菌系V型菌鉴定14 ̄16期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稻和资源332份次,结果筛选出抗Ⅳ型菌的品种(系)123个、抗V型菌的品种(系)46个;同时发现抗V型菌品种兼抗Ⅳ型菌,对2套近等基因系品种的抗性分析表明,有些抗性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特性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日本7个粳型单基因鉴别菌系将黑龙江省的一些粳稻品种(系)初步划分为8个抗性基因型:砦1号型、PiNo.4、Zenith型、福锦型、杜稻型、下北型、关东51号型、爱知旭型;根据供试品种(系)对黑龙江省四个优势小种的反应,将其划分为8个抗性类群,用日本鉴别菌系鉴定属于同一类群的品种,而用黑龙江省优势小种鉴定又被划分为不同类群,这说明同一抗性类型的品种可能含有相同的抗性基因,也可能含有不同的抗性基因。此外,在供试的粳稻品种(系)中没有发现对黑龙江省优势小种呈全抗反应类型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2015—2019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04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15—2019年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率分别为27.15%、29.94%、35.47%、39.10%、28.57%,5 a平均抗病率为32.09%,其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34个,中抗品种224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4.23%和27.86%,未发现高抗品种。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籼稻品种的平均抗病率为39.68%,高于粳稻品种(19.33%);但籼稻品种抗性水平年度间波动较大,粳稻品种则相对稳定。近几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一般,不同年度间抗性有差异,籼稻品种抗性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抗性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业科学》2009,(5):19,28
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荒漠化与沙漠化概念的争议及学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荒漠化、沙漠化及风沙化等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争议,提出了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并依此说明这些概念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香蕉叶片每月生长数与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长短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穗重、果指重与花芽分化初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旬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果指重及可食率与≥15℃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还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水湿条件较好的果园,香蕉生长发育与降雨量的关系不显著。建立了上述各相关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香蕉生长发育状况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16.
土壤中重金属及F含量的表/底土比可大致反映这些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试验表明,3种菜园土对Cu,Zn,Cd,Pb,Cr,F的富集顺序为灰菜园土>菜园红土>潮菜园土,在各污染元素中,3种菜园土对Pb,Zn的富集作用最强;Cu,Cd次之;Cr,F最弱。蔬菜与土壤Cu,Zn,Cd,Pb含量的比值(菜/土比),也可大致反映出各种蔬菜对它们的吸收富集情况。试验表明,大多数蔬菜对Cd的吸富集作用最强;其次是Zn;对Cu,Pb的吸收富集较弱。在各种蔬菜中,叶菜类对上述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大于果菜和根菜类,在叶菜中又以莴笋、苋菜、小白菜最强,包菜最弱。  相似文献   

17.
L—刀豆氨酸及其与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刀豆氨酸是一种非蛋白性氨酸,自发现以来有六十余年,一系列有关它在植物界的分布,作用以及与昆虫的关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目前有将其应用在害虫防治上的试图;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了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
表面活性剂与肌酸激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互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TX-100)与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DS和DTMB对C.K.和SOD的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TX-100,在浓度较低时,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尤其是SDS在0.01~0.1mmol/L时,可提高SOD的活力70%以上,SDS与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结合后,可引起蛋白质沉淀,利用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