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瘟病菌致病性遗传研究初报——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龙爪稷分离菌G10-1马水稻分离菌后代菌性2145-R-57-1交配产生的同一子囊中分离出的子囊孢子致病性及交配型分离情况.交配型分离比1:1;但致病性分离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亲本菌株对供试水稻和龙爪稷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获得亲本菌株所没有的致病性.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尚需作大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由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用优良的抗病良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一些抗病品种经推厂三五年后即渐趋感病,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病菌生理小种迅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稻瘟病预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pot2 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0—2011年云南省五大稻区455份稻瘟病菌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扩增条带范围为2~17条,大小在0.4 ~19kb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0.64遗传相似水平上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类型与菌株地理来源、主栽品种(系)具有相关性,而在0.70的遗传相似水平上,籼、粳稻上稻瘟病菌宗谱组成分化更加明显。揭示了云南省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病菌群体结构与水稻品种、地理分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江苏五大稻区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ot2-rep-PCR方法测定了江苏省五大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DNA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各稻区稻瘟病菌的遗传系谱及群体结构,揭示了病菌遗传系谱与品种之间的关系和在不同稻区的分布,研究了病菌系谱年度间的变化动态,为指导抗病品种应用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二)水稻稻瘟病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系统地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DNA指纹分析的宗亲群与毒性关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江西稻瘟病菌DNA指纹分析及遗传宗谱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Rep-PCR(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分子指纹技术,完成了江西99个稻瘟病菌株DNA指纹谱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相似度75%为界,可以将江西省不同稻区采集的99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4、1和10三个宗谱为优势宗谱,宗谱4有37个菌株,宗谱1有18个菌株,宗谱10有12个菌株,分别占总数的37.37%、18.18%、12.12%,宗谱5、2、7、12、3、13的菌株数分别为7、6、5、5、2和2株,其余5个宗谱所含菌株数均为1株。宗谱G14分布最广,在赣东丘陵山地区(GD)、赣南山地丘陵区(GN)、赣西丘陵山地区(GX)、赣北部阳湖平原区(GB)和赣中吉泰盆地区(GZ)5大稻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宗谱1、5和10,在GD、GN、GX和GB4大稻区有分布。同一稻作区的病菌存在多个不同的遗传宗谱。从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9.
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ot2-rep-PCR指纹识别技术对宁夏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每个菌株的指纹型将2002至2005年在9个地区采集的40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为65个单元型,其中,单元型NXH7包含176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43.3%,在所有年份、地区和大多数水稻品种上出现,是宁夏稻瘟病菌中最广泛适应的单元型。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地区间Gst=0.0832,年份间Gst=0.0509),遗传结构相似;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亚群体遗传分化明显(Gst=0.2823)。提示寄主的选择作用是宁夏稻瘟病菌群体演化的主要力量。宁夏稻瘟病菌菌株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相似性大于62%,DNA指纹没有任何清晰的系谱结构,没有任何聚类组被大于60%的bootstrap值支持。提示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可能是单一的无性系谱占绝对优势。总体而言,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0.0963,I=0.1806)。 相似文献
10.
11.
RAPD鉴别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16种不同的引物对3株典型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菌株ZA1,ZG1和M1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杂草马塘与水稻分离的菌株,基因组的差异很大,很容易通过RAPD鉴别这两种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自水稻分离的菌株,RAPD扩增产物相似性较高,但仍然能够检测出不同生理小种DNA带型的差异,证明RAPD可用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2.
对大豆下胚轴离体培养的5个体细胞无性系 R_0、R_1及 R_2代的形态学、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的研究表明,大豆体细胞无性系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同一无性系不同株系间也有差异。初步选出产量性状好、酰脲含量高和光合效率较强的无性系3个。 相似文献
13.
重庆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 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DV85和DZ78的8个衍生抗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衍生抗源抗性稳定;其中,21610受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2162、21637、21640、21642受1对隐性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21621、21622、21625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遗传背境对抗性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1995年,对四川和贵州两省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四川,贵州两省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以1号小种为主,占鉴定总数的74.1%,2号小种占11.8%,3号小种占4.3%,还有4号小种存在,占3.5%,未定的新生理型占6.2%。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就地夏播加代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4~1988年利用本校防空洞夏季冷凉条什进行冬小麦复播加代,经五年探索获得成功,实现了冬小麦就地一年三代的快速育种。实践证明,夏播成功的关键是幼苗安全越夏,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幼苗安全越夏的保证。防空洞夏季温度稳定在18~20℃,只要其内装置简易的加光设备,光照强度不低于2500~3000勒克斯,即可基本满足麦苗生长所需。夏播小麦生育进程特别快,尤其是发育前期历时很短,一般苗穗天数只35~46天,全生育期80~90天。与正季秋播相比,夏播小麦株高降低,单株成穗少,穗长缩短,每穗小穗数减少,每穗粒数10~20粒,百粒重2~3g。夏播主要作用在于加速育种世代。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DNA导入水稻后代变异系的种子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受体相比,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比例均发生了变异。氨基酸组分中以极性氨基酸组分变异较大,特别是酸性和碱性氨基酸组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50个辣椒地方品种15个性状间的简单,偏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信息及其贡献,并将15个性状分为5组,即单株产量(PFY)、果实性状(FYC)、植株性状(PMC)、抗病性(RDC)和果实营养含量(FNC).分析了果实性状、植株性状.抗病性和果实营养含量与单株产量间的多元相关系数和两两间拓广遗传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地方种质种内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白菜亚种内11个地方种质材料,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DNA后进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eDNA)分析。聚类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18时,11份材料可分为二个生态类群,第一类群属于直筒类型(交叉性气候生态型),另一类群在0.15时,又分为二个类群,矮桩类型(海洋性气候生态型)和直筒与矮桩的过渡类型。同时表明,应用RAPD选择特定引物在同一亚种内不同品种间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品种鉴定等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