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实收产量均高于对照宁粳1号,平均增加7.87%,其中,武运粳29、武运粳23、扬粳4227、通粳981极显著高于对照;新品种总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4.97%、2.85%。随着品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稻谷产量均增加;2)高产新品种干物质生产量高、吸氮强度大、单穗吸氮量多和抽穗后吸氮量多,导致总吸氮量多;3)高产新品种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大,氮素比例下降值大,成熟期茎鞘叶氮素比例低,结实期穗氮素增加量大,成熟期穗氮素比例高,这些特征均有利于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后者;4)高产新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产量越高趋势越明显。总氮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但前者的影响更大。吸氮量高的品种氮肥利用率也较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结论】在苏南稻区,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氮肥(素)吸收利用率、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比对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特早熟晚粳新品种原粳35的产量性状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原粳35分期播种试验和稻米品质分析,揭示了不同播栽期原粳35的产量及其稳定性、生育动态变化和稻米品质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秀水03是嘉兴市农科院采用常规育种和花培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密穗型特早熟晚粳品种,表现米质优,生育期短,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委会审定.适宜在湖州、嘉兴市作单、双季晚稻及救灾补播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水平,邗江区2013年引进6个优质早熟晚粳水稻品种(系)进行示范种植,对6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扬粳806、武运粳23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泰兴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通过选用10个早熟晚粳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丰产性、抗倒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全面考察。试验结果表明,武香粳168在泰兴地区的种植表现极佳,产量位居第1,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近十年来生产实践,总结出苏中稻区机插早熟晚粳产量达700 kg/667 m^2适宜品种、产量结构指标、群体质量调控指标、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要点,供苏中及沿江稻区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7.
李华  桑乃军  钱宗华 《北方水稻》2012,(1):58-59,68
结合近十年来生产实践,总结出苏中稻区机插早熟晚粳产量达700 kg/667 m2适宜品种、产量结构指标、群体质量调控指标、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要点,供苏中及沿江稻区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8.
9.
沙县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优673作对照,对6个品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组3个品种赣优673、广8优673、福龙两优1031,实割产量分别比宜优673(CK1)增产7.1%、3.7%、2.9%;二组3个品种恒丰优387、中浙优86、安优18,实割产量分别比宜优673(CK2)增产6.9%、5.9%、1.4%。总结了表现较好品种的种植表现。  相似文献   

10.
嘉花1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新近育成的密穗半矮生型中熟晚粳品种。2001年桐乡市引进并进行栽培试验 ,着重研究它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及较大面积试种示范 ,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高产稳产、熟期适中、分蘖力和抗性强、后期转色好等特性 ,较适宜在桐乡市作单季稻、瓜翻稻种植。桐乡市2001年试种154hm2 ,2002年扩大试种5640hm2,预计2003年试种面积在1.67万hm2 左右。一、产量表现1.试验产量在2001年嘉兴市品比区试中 ,每667m2 产量600.7kg ,比对照秀水63增产7…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沿江地区急需熟期较早,应用于机栽和直播的品种,我们选择了6个新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对参试品种各时期的植株性状、综合抗性及产量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机栽和直播的最佳品系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沿江地区急需熟期较早,应用于机栽和直播的品种,我们选择了6个新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对参试品种各时期的植株性状、综合抗性及产量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机栽和直播的最佳品系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1989~990年,宁乡县共种植杂交晚粳1160.2亩,亩平519.1kg,其中有55.6亩亩产在600kg以上。据随机抽样86户调查统计,杂交晚粳比当地当年的常规晚粳盐粳2号、H80-8等亩增78.3kg,增产14.8%,比晚籼品种湘晚籼1号亩增75kg,增产17.8%,比杂交晚籼威优64亩增35.9kg,增产8.6%。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好,每亩杂交晚粳比籼稻可增加纯收入40.4~68.2元。 两年的种植表明,杂交晚粳具有下列特性:①耐肥抗倒,稳产高产,平衡增产;②分蘖能力较弱,每亩穗数较少,但穗大粒多,后期抗寒能力强,结实率高,千粒重中  相似文献   

14.
绥粳12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905.1kg/hm2,比对照增产9.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654.1 kg/hm2,比对照龙稻2号增产11.5%。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秀水123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临安市2006年引入进行直播栽培试验示范.比对照秀水63增产10.7%。2007年示范141.78hm2.平均667m2产578kg,比对照增产7.6%,而且通过直播,省工节本增效.受到农民的青睐。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98cm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蘖穗差异小,叶片挺直.茎秆粗壮,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浙北地区因早稻收获偏迟,连作晚粳稻品种难于应用抛秧栽培的矛盾,作者于1995~1998年进行了系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连晚采用全生育期120d左右的特早熟晚粳品种抛秧,表现短龄早发,茬口适应性广,综合措施配套时可以实现高产稳产.在配套技术上关键是掌握适期播种,适当减少用种量,培育短龄壮秧;本田期要确保在一定起点苗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前期的用肥量,及时搁田,增加穗肥用量,提高成穗率,争取大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引进12个特种稻品种与当地主推品种宜优673(CK)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两优3号比对照显著增产,综合表现好,可作为晚季特种稻加大示范力度;红香糯1号、闽红优846、闽红两优727等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继续多点试验。介绍了表现较好特种稻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籼粳杂交稻早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ZH157、ZH110 分别和珍汕97A杂交,从回交后代中选得同质广亲和恢复系02428R(珍汕97A/024283 F5),ZH157R(珍汕97A/ZH1572 F6)和ZH110R(珍汕97A/ZH1103 F3 )3份,将上述同质广亲和恢复系分别与籼稻WA 胞质不育系珍汕97A 、珍育29A、早显A、矮败型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1995年用02428R等广亲和恢复系和明恢63 等籼型恢复系与早显A 、协青早A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等性状。通过具有早熟效应的早显A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杂交,发现早显A可显著缩短杂交稻组合的生育期,但对产量影响不大,说明选育具早熟效应的不育系对于缩短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优质早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8130为对照,对7个优质常规稻和4个优质杂文稻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嘉育164、嘉育202、夏优82分别比对照增产33.6%、27.7%、27.3%,均达极显著水平,抗病性较好,抗倒伏性强,综合性状好,可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禹城地区进行了28个优质早熟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适于当地直播种植的优质品种。生育期调查表明,盐粳321、通育413、通禾861、通禾829、通禾868、CH1212、吉粳816、吉粳830、吉宏6号等9个品种抽穗较早,熟期适当。其余19个品种表现晚熟、灌浆慢,不能正常成熟。测产结果表明,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等6个品种产量超过400 kg/667 m2。品质分析表明,吉宏6号、通育413、吉粳816、吉粳830、通禾829、通禾868等6个品种食味值达到80分及以上,吉宏6号、通育413食味值最高。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分析,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吉粳830比较适合在禹城地区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