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二斑叶螨是为害苹果的重要害螨。为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通过田间调查二斑叶螨种群动态,利用螨日(MD)和苹果的产量损失率建模,研究了苹果树上二斑叶螨的经济为害水平(EIL)。结果显示,苹果的产量损失率与二斑叶螨的螨日具有显著相关性,并据此建立了螨日与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Q=0.0157+0.00016MD,R2=0.9567。在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57%时,若以虫口密度作为经济允许为害水平的评价方法,则7月3日之前的EIL≤7.70头/叶,7月25日之前的EIL≤8.70头/叶;当以累计螨日评价时,7月3日之前累计螨日≤29.93,7月25日之前累计螨日≤122.95,在整个生长季的累计螨日需低于188.70。  相似文献   

2.
麦圆叶爪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麦圆叶爪螨对小麦的为害有秋、冬季和春季两个明显时期.秋、冬季为害和春季为害均随着麦圆叶爪螨发生数量的增加,而使小麦产量下降.产量损失率(秋、冬季为害产量损失率y4',春季为害产量损失率ys)与麦圆叶爪螨发生数量(秋、冬季为x1;春季为x2)均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武分别为y4'=0.030 0x1-0.882 5,y8=0.016 2x2-0.275 7.拟定350 kg/667m2产量水平下,小麦越冬期和春季麦圆叶爪螨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3cm单行长小麦上螨口112头和170头.  相似文献   

3.
利用棚室番茄和豇豆田间自然感虫或人工控制虫量的方法,采取在不同虫情指数梯度下对产量的测定,得出产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斑潜蝇对番茄的为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番茄的单株产量下降(y1=1168.69-6.795 8x1),产量损失率增高(y2=0.584 5x2-0.527);防治指标为当虫情指数达到2.18时,就应及时用药防治.斑潜蝇对豇豆的为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豇豆的单株产量下降(y3=413.99-2.41x3),产量损失率增高(y4=0.584 3x4-0.3613);防治指标为当虫情指数达到2.76时,就应及时用药防治,为较好的控制全年的为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复合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嘉兴地区单季稻田二代二化螟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时,其复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y=0.0159X1+0.2456X2-0.2227(式中X1为二化螟枯鞘团密度,X2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按照当前水稻生产水平,计算得经济允许损失L=2.3464。由满足0.0159X1+0.2456X2-0.2227=2.3464,测得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混合为害的1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害新疆库尔勒香梨的害螨主要为土耳其叶螨和李始叶螨。在塔里木垦区1a发生12代。以受精螨在树皮、树干基部的土壤和落叶中越冬。近年来,该虫在梨树生长期均能形成为害。主要为害梨树的叶片、花朵和果实,造成芽体流胶,不能正常开花,果实小而畸形,秋季出现二次开花、结果,严重影响当年和次年的产量。为有效控制害螨,同时确保香梨成为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农二师三十三团生产的库尔勒香梨自1999年被批准为绿色食品以来,便注重选择理想的杀螨剂,2002年,该团在13号果园的香梨树上又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害螨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44个品种83块麦田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的测定,明确小麦纹枯病可引起小麦显著减产。病级1~4级,穗粒数降低依次为3.39%、4.68%、5.97%、15.99%,但差异并不显著。千粒重降低依次为2.15%、5.74%、10.53%、18.66%,减产依次为7.21%、12.22%、25.05%、37.72%,千粒重降低是减产的主导因素。同一病级的为害损失,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耐病和敏感的不同,稻茬小麦损失大于玉米茬小麦。小麦群体病株率(X_1)和病情指数(X_2)与产量损失率(L)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L=0.2072X_1-8.0747×10~(-5)X_1~2-1.4937(n=67,R=0.7181),L=0.4346X_2-3.4835×10~(-4)X_2~2-0.8787(n=67,R=0.7530)。防治适期在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5日前后。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商榷为病株率15%,或病情指数4%。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现阶段棉田常用化学杀虫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的毒力以及对新疆本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于室内分别测定当前21种棉田常用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3种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截形叶螨Etranychus trunca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及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毒力,比较不同药剂对各种害虫和天敌的相对毒力指数以及益害毒性比。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种蚜虫防治药剂对棉蚜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环氧虫啶、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5种叶螨防治药剂对截形叶螨成螨的LC50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噻螨酮和炔螨特,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四螨嗪、噻螨酮和阿维菌素;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防治药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由高到低顺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灭多威、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综合上述2个方面结果,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对棉花害虫毒力效果强,而且对有益天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叶螨自 1989年在宁夏平罗、陶乐等县发生后,现已在宁夏全区各地普遍发生。 1999年发生面积近 10万 hm~2,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为害。一般年份损失率 15%左右,严重发生年损失率达 20%以上。研究其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办法和防治方法,是生产上亟须解决的问题。从 1996年开始,宁夏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组织全区 8个病虫区域测报站就玉米叶螨的发生规律、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概述如下: 1发生消长规律 1.1越冬情况 研究表明,在北方地区玉米叶螨以雌成螨在背风向阳的枯枝、杂草附近的土缝、墙缝中吐丝结网,群…  相似文献   

9.
棚室蔬菜受斑潜蝇为害的产量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田间自然感虫或人工控制虫量,测定在南美斑潜蝇不同虫情指数下的棚室芹菜和油菜的产量,得出受害棚室蔬菜的产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南美斑潜蝇虫情指数的增大,芹菜单株产量下降(y1=490.7-2.062x1),产量损失率上升(y2=0.42x1-0.215);油菜单株产量下降(y3=125.99-1.033x2),产量损失率上升(y4=0.325+0.817x2)。防治指标是当南美斑潜蝇为害芹菜和油菜的虫情指数分别达3.49和1.45时,应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害落叶果树的叶螨,主要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二斑叶螨(白蜘蛛)、苜蓿红蜘蛛,其中以二斑叶螨抗药性最强,较难防治.二斑叶螨又叫白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叶螨主要集中在叶背为害,以成虫、幼虫、若虫刺吸叶片的汁液,造成叶片失绿、焦枯,甚至脱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品种(系)抗虫性的鉴定、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铃虫的暴发为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生产上急需在综合防治中利用棉花自身的部分抗虫性抵御害虫的侵害,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本文从棉花种质(材料)的外部形态抗虫性、生理生化抗虫性、外源性抗虫基因导入等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我国棉花品种(系)的抗虫性鉴定、选育及其研究进展现状。针对抗虫棉研究与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的为害可分为直接取食为害和间接诱发病害。两年来每隔5天左右系统剥查吐絮棉铃,分析结果表明,受害棉籽产量损失平均为60.92克籽棉/千粒,每头幼虫平均为害2.03粒棉籽。根据单铃幼虫数估计的每条幼虫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是籽棉0.24克,皮棉0.101克,其中直接为害分别是0.133克和0.0467克,间接为害分别是0.11克和0.0543克。棉籽受害后皮棉等级降低4级,单价降低31.6%。百斤皮棉单价损失是9.383元/条/铃,其中直接为害5.559元/条,间接为害3.824元/条。应用皮棉产量损失0.101克/条和百斤皮棉单价损失9.383元/条/铃,推导了估计产值损失的公式,可以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估计当时红铃虫所造成的产值损失。  相似文献   

13.
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青翅蚁形隐翅虫发生量在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中占8.1%,居第四位;与棉田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追随关系;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具有较强的聚集攻击效应;是淮北棉田优势种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熟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7年在田间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在一熟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及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 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12,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第3和第4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综合防治田的棉苗蚜(Aphis gossypii)分别增  相似文献   

15.
Bt棉对主要棉虫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对河南新乡棉区种植的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棉田虫情进行了定点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在两种棉田棉花上的落卵量无明显差别,而幼虫存量差异显著,Bt棉棉花上幼虫存量显著降低;Bt棉对棉蚜的发生无明显的影响,而Bt棉上棉红蜘蛛的发生比常规棉略重,同时初步研究制定出种植Bt棉后的棉虫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疆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和多年的种群动态趋势,并在收集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棉花市场价格及棉铃虫防治费用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种群模拟模型(CLIMEX模型)并结合随机模拟方法(@RISK软件),评估不同场景下棉铃虫对新疆棉花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棉铃虫种群模拟表明:随着未来气候变化,新疆棉铃虫的周增长指数(GIw)...  相似文献   

17.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8.
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被害率、相对取食量和严重被害率三个指标,对被害棉蕾十二个部位的解剖观测,详细揭示了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取食部位和侵害路径。棉铃虫低龄幼虫对花蕾各部位均取食为害,但取食量不等,嗜食性不同。花药、柱头、花丝、花柱、雄蕊柱和花冠管,相对取食量大,且嗜食性好,是低龄幼虫为害的主要部位;苞叶、花萼和花瓣,相对取食量大,但嗜食性差,是抵抗棉铃虫侵入的主要有效部位,可阻止31%的幼虫进入蕾内,其中以花萼作用最大。低龄幼虫有躲避油腺取食行为,但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这种选择取食行为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9.
棉花叶螨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河北南部棉麦混作棉区设点,进行了以棉蚜、棉铃虫为主要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从棉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根据棉花、害虫与天敌各主要组成成份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尽可能利用自然因素,设计了以棉麦邻作布局、种子处理、棉田内分阶段衔接种植诱集植物油菜——春玉米——夏玉米来保护增殖自然天敌、制订合理防治指标、减少用药和加强棉田栽培管理、种植抗病品种等配套技术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经3年来多点大田试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控制虫害、减少用药、保护增殖天敌、降低防治成本等方面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