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提高造林质量“五八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树造林,是一项系统的生物工程建设。从采种、育苗、整地、栽植、锄草、浇水、施肥、抚育、管护、间伐,到成林、成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能影响树木生长,影响成活、成林、成材,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导致造林失败。解放50多年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在经济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投入造林绿化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可观的。现在,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4600多万公顷,居世界之冠。如果要按每年国家下达的造林任务和每年统计上报的完成造林…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的治沙造林经验,在沙漠造林工作中除严格注意各项造林环节外,采取选择适生树种、抢抓造林时机、规划造林部位、科学栽植苗木、强化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沙漠造林质量。一、干旱荒漠区造林质量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菌根技术是一项以活性生物菌剂为基础的技术,它可以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树木吸收水肥的能力。油松菌根容器苗造林技术是采用接种生物菌剂培养的油松容器苗进行造林的技术。油松菌根化容器苗生长旺盛,抗性强,埘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造林地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规造林方法造林质量差、生产力低的问题,是一项高效、切实可行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
二十多年来,山区林场的更新造林工作从技术措施到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从今年五、六月份我们对八个山区林场所进行的更新造林调查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着质量差,成活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并非技术问题,主要是思想重视不够,(即仍以木材生产为轴心——木材生产任务必须完成,而更新造林质量达不到标准无关紧要。)对更新造林没狠下功  相似文献   

5.
植树造林从采种、育苗、整地、栽植、锄草、浇水、施肥、抚育、管护,到成林、成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只要在一个环节上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成活和生长,并导致造林失败。多少年来为什么栽得多,成活成林不理想,主要是造林质量问题。产生造林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环节、多因素的。要全面地看待。笔认为。提高造林质量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国营苗圃作为苗木生产重点单位,保证苗木质量,提高苗木造林后的生命力和苗木成活率,是苗圃生产者的首要目标,起苗管理自然成为提高苗木质量最重要的环节。多年来,通过起苗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观察以及不同苗木购买者的信息反馈,笔者认为加强起苗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是绿化祖国、保护国土,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振兴中华,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森林是由树木组成的。森林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用胡耀邦同志的话来说,“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粮食,造林就是造地方小型工业”。一句话,造林就是造福。  相似文献   

8.
提高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提高山地造林成活率.关键在于整地、造林时间.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栽后管理等因素。只有抓住每一个主要技术环节,才能确保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造林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南省造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造林成活率低 ,造林保存率低 ,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 ,造林形成的林分质量不高等 ,并对产生造林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 ,合理配置树种 ,提高科技含量 ,强化管理措施 ,完善造林机制 ,增加资金投入 6项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菌根技术是一项以活性生物菌制剂为基础的新技术,它可以扩大宿主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了树木吸收水肥的能力。油松菌根容器苗造林技术是采用接种生物菌制剂培养的油松容器苗进行造林的技术,油松菌根容器苗生长能力旺盛,抗性强,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造林地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该技术解决了常规造林方法造林质量差、生产力低的问题,在包头市这样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保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植树造林,提供了一项高效、切实可行的高新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1.
油松属于常绿乔木树种,垂直分布在海拔1 200m~1 700m的高山地区,是黑茶山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介绍了城庄沟林场油松育苗经验,即抓好圃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及苗期管理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苗圃里培育一至多年生苗木,达到造林要求的质量标准时,就应该出圃造林。苗木出圃一般包括掘苗、分级、统计和必要的假植、包装、运输等项工作。这是培育壮苗的最后一个环节,等于农业上的收庄稼,做得好坏,不仅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造林后的成活率与幼林生长发育,因此,应该妥善地做好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地区地质结构特殊,造林成活率低,长期阻碍该地区造林绿化进程,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摸索出提高石灰岩地区造林成活率五项对策措施:选树适地、科学整地、优质壮苗、精心栽植、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现结合甘肃南部高寒山区造林实践经验,谈谈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树种高寒山区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精心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项主要环节。高寒山区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方法,苗木成活率明…  相似文献   

15.
造林质量是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基础,尤其是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过程中,提高造林质量是林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多环节抓起。不仅要注重纯技术的造林环节,更应关注社会性的问题,即“人”的问题。广大山区群众是造林的真正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如何让其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或者说林业部门在制定质量管理决策时,充分考虑“以人为本”,使社区群众能有效地参与当地林业建设,共同促进造林质量的提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速生杨具有抗性强、易成活、成材快、材质好等优点,是欧美杨优良品种,现已成了黄淮海流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速生杨的整形与修剪技术已成为林业科研和指导林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调整树形、平衡树势、提高树木高生长和木材产量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南林业》2004,(9):17-17
树木修枝是造林绿化抚育管理措施之一.通过人为的“助,缓”等修枝技术,调节和控制通风与透光,给树木生长发育创造适宜条件,造就干形合理、冠形优美的优盘树木.修枝应根据林种树种与用连的不同、造林密度与造林目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植苗造林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不合理的造林技术和抚育措施,出现了造林成活率较低、林木生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地观察研究,对影响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现速生丰产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并初步探讨了其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春季是大地复苏的季节,是树木发芽的季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也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间。近年来,山丹县林业工作从保护森林资源到城市园林绿化到荒山绿化,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数字",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当前,随着春暖地化,一个接一个,一片又一片的绿化活动又相继开展。工程造林:保障修复生态资源着眼于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山丹县全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抓紧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