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西和县马铃薯产业开发工作以调整结构为重点,通过创办示范工程、拓宽营销渠道等措施,使全县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产业水平稳步提升.200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87万hm2,鲜薯总产达到18.7万t,其中商品薯11.2万t,为农民增加收入5 617.5万元;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006年达2.24万hm2,2007年达2.67万hm2,在全县马铃薯、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都居第1位(马铃薯2.67万hm2,小麦1.21万hm2,玉米0.54万hm2).  相似文献   

2.
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马铃薯是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粮、菜、饲和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产销量在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排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居第4位。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种植总面积达1840万hm2,总产量近3亿t,平均产量达16t/hm2,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产量已达30~50t/hm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大,2001年已达到466.67万hm2,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5,总产量6000万t,单产仅为13.5t/hm2左右。黑龙江省是优质马铃薯种植区,特别是西部旱作农业区,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气候…  相似文献   

3.
2014年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 920.5万hm2,鲜薯产量约3.85亿t;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64.5万hm2,鲜薯产量达9 613.6万t;广东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48万hm2,其中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占75%以上,产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抱团发展成为趋势,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优质脱毒种薯供应比例偏低、机械化水平仍较为落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等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建议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挖掘冬闲田资源,提高单产潜力;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对策措施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池县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华池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全县播种面积达4000hm2,年产量6.00万t。2007年建立了以西北部乡镇为主的6700hm2马铃薯基地,产量达11.13万t,实现总产值6680万元,人均种植马铃薯的纯收入达465元。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成效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云南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hm2左右(其中:大春40万hm2,冬马铃薯16.67万hm2、秋马铃薯4万hm2),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四位。云南发展马铃薯产业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各国马铃薯生产、需求、现状21世纪初,世界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是16t/hm2,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较大。在荷兰的部分地区产量达到100t/hm2,阿根廷达到70t/hm2,玻利维亚只有6t/hm2,乌干达和马拉维平均产量在7t/hm2。1. 墨西哥。墨西哥在过去的20年中,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基本稳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甘肃省总面积42.6万km2,耕地面积537.7万hm2,粮食种植面积258.1万hm2,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8.7万hm2,总产量预计可达1500万t以上,自主研发培育陇薯7号、10号等马铃薯新品种25个,采用黑膜全覆盖栽培模式,鲜薯产量由原来的1.5万...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我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优势作物,是我区确定的农牧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4年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为51.1万hm2,总产量865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04年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为49.6万hm2,面积比去年减少3.5万hm,但是由于推广了良种,提高了单产,预计总产与2003年持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粮、菜、饲和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产销量在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排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居第四位.在我国马铃薯为第五大粮食作物,全国有22个省(市、区)种植马铃薯;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501.6万hm2和7436万t.我国马铃薯平均单产14.8t/hm2,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平均单产已达30~50t/hm2.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关系种植主要在海南省、云南省和广东省部分地区.2016年橡胶种植面积114万hm2,产量85万t.其中,海南省橡胶种植面积53.33万hm2,产量40万t,云南省橡胶种植面积56.67万hm2,产量43万t,广东省橡胶种植面积4万hm2,产量2万t.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贵州省余庆县的主要粮食、饲料及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87万hm2左右,本地品种占推广面积的70%以上。由于当地品种优良特性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为了促进余庆县马铃薯生产快续发展,近年来不断从外地引进和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目前推广面积已达0.33余万hm2。为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在全世界粮食作物中,其总产量排名第四.全世界有155个国家种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00多万hm2.产量3.5亿t.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460万hm2左右,约占世界的25%.总产量7000多万t,约占世界的19%.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全国有22个省(市、区)种植马铃薯;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502万hm2,鲜薯总产7435.5万t.随着人们对马铃薯的日益重视,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薯片薯条加工企业及膨化食品加工企业陆续上马.马铃薯产业势必逐渐兴旺.但在生产中还存在优质脱毒种薯使用面积较少、栽培技术落后、热门品种紧缺、技术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介绍一套在生产中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种植业效益,199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诸多种植方式的探索.其中马铃薯-西瓜-青花菜种植方式,一般产量马铃薯22.5 t/hm2,西瓜45.0 t/hm2,青花菜 30.0 t/hm2,且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夏秋作西瓜在梅雨后座果,台风来临前采收, 风险小、成本低,秋冬作青花菜外销需求量大,全年3熟总产值可达15万元/hm2,深受农户欢迎.该种植方式推广应用面积已达300 hm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洮县结合县情实际,紧抓省市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机遇,通过市场拉动、基地带动、科技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11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3.99万hm2,占总粮播面积6.55万hm2的60.9%,平均产量25336.5kg/hm2,水川区种植马铃薯3335hm2,平均产量35008.5kg/hm2。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传统优势产品,距今已有超过300a的栽培历史。年种植面积一般在0.2万hm2左右,年产量达到4.5万t,是平顺县东南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马铃薯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而且由于农民长期以来形成偏重于药剂防治和不防光治,重茬栽植,加上忽视土壤、种子消毒,导致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病虫害的危害使马铃薯产量下降、品质低劣和经济效益降低。基于此,现总结出一套平顺县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云南马铃薯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种植面积达到33.33万hm2,每公顷产量达18 t。马铃薯在云南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兼备的多用途作  相似文献   

17.
脱毒马铃薯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贵州省余庆县的主要粮食、饲料及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87万hm2左右,本地品种占推广面积的70%以上。由于当地品种优良特性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为了促进余庆县马铃薯生产快续发展,近年来不断从外地引进和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目前推广面积已达0.33余万hm2。为了摸索脱毒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2007年特进行了脱毒马铃薯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马铃薯不同播种密度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播种密度和马铃薯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以确定兴佳2号的适宜播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为6.395万株/hm2时,马铃薯产量达到最大,为33.607 t/hm2。综合考虑各生产因素,建议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为6.0万~6.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全世界种植面积1838万hm2,总产量3亿t左右,按年人均食用马铃薯及其制品量计算,欧洲国家达到86kg,美国达61kg。而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500万hm2,年产量约7500万t,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马铃薯加工增值比重很小,80%左右的被用于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升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488万hm2,总产量7086.5万t,其中优势产区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云南4个省区马铃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但我国马铃薯产业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仍停留存较为粗放的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