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间伐 间伐标准应以栽植密度和以主干30cm以上直径来决定。对667m^2(亩)栽55~83株的果园,树干直径粗度超过13cm以上时可进行间伐;对667m^2(亩)栽83株以上、主干直径超过10cm以上时也可采取间伐措施。一般根据栽植的具体株行距,分为隔株间伐或隔行间伐两种;也可隔2株间伐1株或隔2行间伐1行。间伐始终要根据果园群体生长状况决定,过于密闭的果园提倡一次性间伐;一般密闭的果园采取逐年间伐,提倡先重落头,后挖除。  相似文献   

2.
1 密度调整与树形改造相结合 果园密度调整应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砧穗组合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果园密度可参照以下标准:普通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22~28株,株行距为4~5 m×6m;普通品种/矮砧或短枝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45~67株,株行距为2.5~3.0 m×4~5 m.对密度过大的果园,可根据要求确定永久株(涂红漆标识),其他当作临时株处理,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按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的原则,影响一点去一点,直至彻底间伐.  相似文献   

3.
3 粗放的果园管理 蒲城县最先大面积栽培梨树时就以密植为主,当时亩栽88~110株左右,近几年亩栽150~220株比比皆是。整形上95%的果农不是按树密枝稀、树多枝少的原则修剪,而是错误地认为枝多必高产,盲目乱剪,树形一塌糊涂。在老梨区,有些10年生密植梨树至今仍沿用纺锤形  相似文献   

4.
1改过去的稀植为密植,即行稀株密株行距调为2米×3米,666.7平方米栽110株。这样群体势力强,相对枝量大,果园绿地覆盖快,前期增产快、产量高,是早果丰产的基础。2确定双主枝“丫”型树“丫”型树体结构简单,成型快,光能利用率高,适于密植早果,树势健壮,枝组更新快,修剪技术易学,  相似文献   

5.
密植栽培以其充分利用光能、经济利用土地和早结丰产早收益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果树栽培的主要发展趋势。柑桔的栽植密度也从60年代亩栽40株增加到亩栽100株左右或更高的密度。由于柑桔的密植栽培还没有象苹果那样具有一系列适宜的和标准化的矮化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苹果产业是果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而整形修剪又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笔者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总结了冬季乔化树间伐改形和矮砧果园整形修剪关键技术,旨在为果农提供冬季修剪技术参考。1间伐改形的作用只有通过间伐改形,才能使果园达到合理的光能利用,行内不交接,行间能过车;果园覆盖率达到80%,树下透光率达到30%,亩枝量6万~8万条,  相似文献   

7.
果园间作物的选择为了充分利用果树行间空地,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结果前提下,可在幼龄果树或稀植果园适当套种一些作物,增加收入,以短养长。果园间作物的选择应根据果园的土壤、地势、树种等情况因地制宜,对间作物一般要求:①生育期较短;②株...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涿鹿县东小庄公社双树大队,有果园1000亩。果园土层、土质复杂,30厘米以下多为砂质土、白干土、褐干土等,土质坚硬、粘重,透水、透气性很差。果树是1972年以后定植的。栽后由于管理粗放,果树生长衰弱,花芽形成很少。从1979年开始,共扩穴9000余株,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桃树密植栽培技术,1973年我们在桑园、新寨等果园进行试验,实现了2年结果、4年丰产、5年亩产超5000kg的目标。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为沙壤土,土层厚20~40cm。栽植时挖深80cm、宽100cm的定植沟,结合回填换土,并亩施有机肥2500kg。株行距为1×4m,南北行,亩栽166株。以大久保为主栽品种,栽后精心管理。2年生亩产550kg;3年1860kg;4年4400kg;5年5500kg;6年6750kg;7年6952kg;15年5000ks。在20年生左右的更新期,亩产也  相似文献   

10.
柑桔栽植密度,树冠覆盖率,叶面积系数和光能利用效率均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极为密切。叶面积系数影响树体光能穿透和分布,从而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通过适宜栽培密度和树冠层中的枝叶分布来增加光合单位和改善光照状况而实现丰产稳产。锦橙密植丰产果园合理的叶果比值为40~60:1,树冠覆盖率50~60%,叶面积系数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我场的苹果幼树是1959年冬到1960年春栽植的,计有66亩,1446株。红星为主栽品种840株,金帅380株,倭锦61株,国光62株;少量的红玉、大国光、青香蕉共103株。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场职工怀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在虚心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苹果丰产的栽培技术,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因而,几年来苹果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 这66亩果园,1971年(栽后12年)总产34万斤,平均亩产5150斤;1972年总产37.5万斤,平均亩产5680斤;1973年总产57万斤,…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密植试验中,比较了接于半矮砧和乔砧上的一些苹果品种的生长和产量。密植处理每公顷株数变化在400~1,600株之间。窄行距(3~4米)树整成篱壁式,宽行距(5~7米)树整成圆灌木形。栽后6~8年中,密植的矮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密植减少了延长生长、干横截面积、冬剪重量、花芽数和单株产量。当每公顷株数加倍时,其干横截面和冬剪重量要减少20~30%。株产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当每公顷株数增加四倍时,最高株产减到1/5。在每公顷株数超过900株时,半矮砧苹果树于栽后6~8年里产量最高,然后下跌。由于适当的修剪,以后各年的苹果株产总维持在20~30公斤。每公顷800株处理,栽后8~10年获得高产,当它充分占据其空间后,产量是稳定的。株产最高在45公斤上下。而每公顷600和400株的密度,于栽后14年产量最高,株产达70~90公斤。乔砧上的乔化品种,甚至在最大的栽植密度下(400株/公顷),栽后8~10年也能获得高产。由于高密,获得了每公顷果园的早期高产。后来,很密的栽植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就出现了不良效果。以每公顷栽植600~800株长势弱的品种效果最好。在14年内,密植的矮化效果有利于果园的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改善高密园树体光照条件,解决果园郁闭现象,提高果园经济效益。为确保减树不减产,减树不减效的目的,现就间伐后果树的生长、结果和经济效益,调查总结如下。1间伐园的基本情况该园位于洪家镇曹公村曹俊果园,树龄为15年生矮化红富士园,中间砧为M26,长度20厘米,栽植时中砧全部入土。面积5亩,株行距为2米×3米,亩栽110株,株行间  相似文献   

14.
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树就是在单位空间内,配置数量众多的粗壮短果枝(群),并维持合理的花量,同时以中庸的树势引入结果。它要求树体矮小、结构简化、级次变少、枝组紧凑。中密度果园亩栽55株左右。高密度果园则亩栽80~110株。采用改良小冠形、折叠式扇形、延迟开心垂帘形或细长纺锤形等。这类树形的特点为低干矮冠、冠形扁圆、少主多侧或无侧、角度开张、四稀四密、枝组适中、叶幕成层等。整形修剪上幼龄树轻剪长放多留枝、初果树边整形边结果兼顾,成龄树维持中庸骨架优质稳产,衰老树则缩放结合更新复壮,并将十防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1 选用适宜良种 选择栽培品种要结合当地气候、立地、肥水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经过引进试验后方可大面积栽培,切忌主观臆想,盲目栽培不适宜的品种。 2 选用合理的栽植密度 乔砧短枝型品种可采用中等密度,即亩栽56~111株。矮砧短枝型在立地条件好的果园可采用每亩100~150株的密度。在山地、坡地则可采用每亩150~200株的高密度定植。 3 选用壮苗建好园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八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密度太大。科学问伐、降低果园密度是大改形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有效解决果园光照的前提和基础。新建矮化苹果园667m^2栽66~83株,乔化苹果园栽55~66株。对过去栽110株以上的苹果园.要在保证授粉树比例不变情况下,按照隔l挖1或隔2挖l的方法,在株间间伐。一次间伐难度大的苹果园,可考虑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逐年间伐。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间伐病树,同时要适时间伐品种差、挂果不好以及树形不正的树。逐步达到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7.
生产高档果品 再创苹果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由于市场的驱动,红富士苹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苹果生产发展速度相当快。到1996年,我国的果园面积、产量都跃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果园面积也达到了0.25~O.3亩。由于许多果园栽前准备不充分,栽后服务不配套出现了苗木良莠不齐,管理水平差,产销脱节等现象。时隔五六年苹果生产出现了直线下滑的局面,小国光等老劣品种每公斤价格只在0.5~0.8元左右,普通红富士也不过每公斤0.7~2.0元左右。卖果难、存果烂的现象普遍发生,有些果农亏了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在我市栽培已十个年头。十年来先后栽植5万余亩160万株,占我市新栽苹果面积的52%,成为苹果树的主栽品种之一。根据十年来不同果园的观察,红富士苹果幼树“抽条”严重,果园整齐度差,个别年份主干形成层受冻严重。我们采取以下对策防治红富士苹果“抽条”受冻。 一、把好幼树越冬关。红富士在榆次市栽  相似文献   

19.
广西蒙山县县郊马背村果园,是该县推广柑桔早结丰产技术的示范园之一。品种是栟柑,面积共12亩,其中1987年春种植6.5亩,1988年种植5.5亩。所采用的株行距分别是2×1.33米和1.33×1米,即分别为亩栽250株和500株。1989年开始投产,其中87年定植的亩产1590公斤,88年定植的亩产454公斤;调查今年的挂果情况,87年定植的平均每株挂果120个,88年定植的平均每株挂果67个,除去采前落果等因素,今年产量估计可达2200~2600公斤。如此密植早结丰产的果园,经调查,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改密度太大.科学问伐、降低果园密度是大改形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有效解决果园光照的前提和基础.新建矮化苹果园667 m.栽66~83株,乔化苹果园栽55~66株.对过去栽110株以上的苹果园,要在保证授粉树比例不变情况下,按照隔1挖1或隔2挖1的方法,在株间间伐.一次间伐难度大的苹果园,可考虑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逐年间伐.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间伐病树,同时要适时间伐品种差、挂果不好以及树形不正的树,逐步达到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