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4个小麦品种连续3年进行孕穗期耐湿性鉴定,结果表明:1)处理结束后15天左右各品种的叶片衰变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差异;2)主茎绿色叶片的湿害指数分别与主穗结实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湿害指数呈极显著相关;3)品种的耐湿表现主要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支配。因此叶片枯衰程度可以作为简易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小麦灌浆期不渍和高温对植株早衰和籽粒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士宾  方先文 《作物学报》1994,20(4):457-464
用3种土壤湿度、2种空气温度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对灌浆期水渍和高温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湿和热二种因素中,湿害对叶片枯衰、穗部失水和百粒重降低影响甚大,而高温的影响相对较小,湿热互作效应显著。小麦品种对高温水渍处理的反应也有时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品种间耐湿性不同造成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也有关系,但品种  相似文献   

3.
曹Yang  严建民 《作物学报》1997,23(1):102-106
用^14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6个小麦品种叶片的RuBP羧化酶活性对孕穗期湿害逆境的响应能力及其产量性状表现;用完全双列杂交法测定了9个小麦亲本耐湿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在孕穗期湿害逆境下,不同品种间的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主茎绿色叶片数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相一致,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之间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组合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小麦品种的耐湿性受  相似文献   

4.
我国芝麻主栽品种耐湿性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盛花期人工淹水胁迫36 h,对我国43个芝麻主栽品种的耐湿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湿害胁迫后,品种的正常株率在0~42.4%之间,平均为17.7%;湿害产量变化在0~95.4 g之间,平均为28.5 g,湿害造成产量减少44.8%~100%,平均减产81.3%;湿害产量与正常株率和湿害减产率显著相关,r分别为0.77和-0.64;品种的平均正常株率随育成时间先后而逐渐增大,北方品种耐湿性整体低于南方品种,国审(鉴)品种湿害产量高于省审(鉴)品种。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当前芝麻品种耐湿性普遍不高,相对而言,熊芝1号的正常株率较高,中芝13的湿害产量较高且湿害减产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湿(渍)害,是指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造成空气不足,而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危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稻茬麦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小麦湿(渍)害的危害小麦湿(渍)害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土壤水分饱和的缺氧环境,根系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常表现为生理性干旱。小麦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发芽种子耐湿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丛野  程勇  邹崇顺  张学昆  王汉中 《作物学报》2009,35(8):1462-1467
油菜湿害是我国特有的自然灾害,对油菜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单产显著下降。为研究油菜种子发芽耐湿性的遗传规律,本文利用耐湿性遗传差异较大的2个甘蓝型油菜纯系中双9号和GH01的杂交后代衍生的世代家系群体构建油菜耐湿性遗传体系,并以主基因+多基因家系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油菜耐湿性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双9号×GH01组合的耐湿性的遗传受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表现为耐湿对不耐湿完全显性。该组合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相等,为0.0696;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相等,为0.0530。多基因加性效应为0.3275,显性效应为负值([h]= –0.2137)。主基因存在显性效应,该组合的耐湿性存在杂种优势,多基因显性效应为负,多基因显性效应使F1代耐湿性降低。F2家系的主基因遗传力为73.57%,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建议育种工作者对耐湿性在早期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湿害是指长期阴雨,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根系缺氧,破坏了作物正常生理机能,根系活力减弱,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锐减。我省东部地区小麦湿害较为突出,它已成为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据研究,小麦湿害主要有三个时期,一个是苗期受湿害,次生根减少,初生根伸展受抑  相似文献   

8.
中国芝麻湿害和旱害发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当前芝麻湿害和旱害发生情况,对芝麻主产区20个县(市或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芝麻生产中湿害与旱害共存,以湿害为主,旱害发生相对较少。2008-2010年,20个代表县(市或区)芝麻湿害发生总面积分别占其总种植面积的39.6%、23.3%和15.4%,分别造成单产减产27.5%、19.0%和21.5%;旱害发生总面积分别占其总种植面积的1.1%、5.8%和4.2%,分别造成单产减产22.5%、36.3%和24.6%。初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是芝麻湿害的多发期。对湿害的防控措施仍以栽培管理为主,缺乏高耐湿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以153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9.4%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大于14.0%,26.1%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介于13.0%~14.0%之间。湿面筋含量大于32.0%的小麦品种占22.8%,湿面筋含量大于28.0%而小于32.0%的小麦品种(系)占45.7%;9.1%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大于60;90.8%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在40~60。有45个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籽粒硬度可初步评定为强筋麦,占参试品种数29.4%。另有79个品种(系)为中筋麦,其余的29个为弱筋麦。这表明,参试品种(系)绝大多数仍以中筋麦为主。  相似文献   

11.
胡志辉  杜振海  陈禅友 《种子》2016,(11):40-45
采用改进的低温液氮样品制备技术,运用SDS-PAGE方法对24个不同耐湿性基因型豇豆在开花结荚期和苗期做叶片全蛋白电泳图谱分析.根据两个时期各参试品种的亚基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2个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在开花结荚期受湿涝害后,24个不同耐湿性的长豇豆品种叶片蛋白质亚基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其聚类成4个品种群,中等耐湿的16个品种在0.40距离处首先聚为一类,对湿涝极敏感的美国地豆独成一簇且在最大距离0.81处才与其余23个品种最终聚为一类.在开花结荚期和苗期两个时期间,长豇豆品种叶片蛋白质亚基分布差异很大,而同一时期内差异较小,12个品种的聚类树明显依两个时期聚为不同的簇,在0.39距离处苗期所有品种聚为一簇,而在0.63距离处开花结荚期所有品种聚为另一簇,两簇在0.75距离时聚为一类.说明长豇豆植株蛋白质表达的时序性差异大于基因型差异,因此不同时期鉴定可能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苗期叶片蛋白质类型丰富,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活跃而复杂的时期,故选择苗期鉴定具有鉴定方便和信息丰富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岩 《小麦研究》2010,31(1):14-16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克丰10号,该品种前期抗旱性和耐瘠性好,后期耐湿性强,栽培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均可,适应在黑龙江的麦区及内蒙东四盟的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小麦的不同品种和类型对面条质量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中考虑到小麦各品种的化学组份以及面粉加工精度因素。比较了各品种小麦的生面团以及湿面特性,探讨了不同品种小麦及类型加工出的面粉对制成面条的机械强度,表现特征及面条断裂性的影响,以及对面条烹饪性能,面条色泽,面条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不同品种和类型的小麦制成的面粉与面条风味、口感等食用品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适宜的蔬菜种类或品种 夏季蔬菜栽培.应考虑季节特点,选择耐热性、耐湿性强,抗高温高湿引起的病虫害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如丝瓜、扁豆、苦瓜、冬瓜、西瓜、菜豆、豇豆、葱、韭菜、苋菜、蕹菜、芋、竹笋等。此外.选择早熟品种可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减轻病虫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的茎秆的抗折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间茎秆的抗折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不同类型的品种茎基部的抗折能力有明显的不同,在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抗折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耐湿类型>抗旱类型>肥水类型,耐湿类型小麦品种的抗折能力为最强。小麦抗折能力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试验的研究表明,随着小麦抗折能力的增强,其产量也随之增加,小麦的茎秆强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1。小麦的茎秆能力强,表明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强适合于密植,为小麦群体的协调发育及超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县的主要夏收粮食作物。小麦产量一般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2%左右。平坝社队要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8—22%。小麦的丰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要夺取小麦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湿害、草害、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旨在探究品种、灌水模式、播期、播量、氮肥用量对小麦水分利用及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内外部条件对小麦水分利用及品质的作用,为实现水肥高效奠定研究基础。[方法]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优化设计研究了品种、灌水模式、播期、播量、氮肥用量对不同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 1)影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水模式、播量、品种、播期、纯氮用量。灌1水时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2)品种是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因素,其次为氮肥用量和灌水模式,播期和播量影响不明显。3)品种是决定湿面筋含量的主要因素,烟农19的湿面筋含量最高;随氮肥施用量和灌水次数的增加,湿面筋含量增加。[结论]试验得到灌水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程度最大,品种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为水肥高效利用模式的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李晓航  盛坤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8):134-140
该试验探讨了黄淮地区不同年份之间冬小麦品质指标的波动趋势,分析结论可为该地区小麦品质提升和品种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2011—2015年中国黄淮地区南、北片国家区试水地组的317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和最大拉伸阻力等一系列相关品质指标。结果得出:2013年黄淮地区南、北片的小麦平均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高于其他年份,但是稳定时间却不是最大。综合比较不同年份小麦品质指标的变异大小,以容重最小,稳定时间最大。变异程度较为接近的是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是稳定时间的变异约为前两者的20倍以上。根据品质指标含量进行分类,强筋、弱筋和中筋品种分别占有比例为3.15%、0%和22.7%,其余未归类品种所占比例高达74.14%。  相似文献   

20.
李洋 《种业导刊》2013,(4):8-10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参加河南省高肥组试验并通过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面粉吸水率偏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少数品种较高,如济麦4号、周麦24;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均为中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