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水市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大西洋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山多川少,马铃薯年播种面积5.3万hm^2,属西北一季作栽培区,主要栽培在海拔1600m以上的高寒阴湿地区,均为露地栽培,川道栽培面积0.33万hm^2,均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其地膜加小拱棚栽培面积较小,品种类型主要是早熟菜用品种,薯片薯条加工专用品种栽培近几年才开始起步,经试验示范,采用地膜覆盖种植,7月上旬就可收获,与西北其它栽培区相比,可提前一月多为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原料薯,使加工企业提前开机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区脱毒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是毕节区主要的粮、经、饲兼用型作物,近年来,我区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到2004年,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已达21.29万hm^2,其中脱毒种薯面积为6.8万hm^2,较2003年的5.96万hm^2。增14.7%,占整个播种面积的31.8%。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马铃薯三种三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州市是中原二作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002年全市栽培面积达到2.67万hm^2,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食用薯集散地。传统秋马铃薯种植多为直播栽培,播期受到限制,播种出苗晚,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自1999年,我们开始在夏玉米田内进行套种秋马铃薯的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马铃薯商品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播种面积已由2001年的5.3万hm^2增加到2005年7万hm^2,精淀粉加工能力由2001年2万t增加到2005年7万t,产业链基本形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呼伦贝尔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曲靖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万hm^2左右,2003年播种面积达到9.24万hm^2。从1992年以后,农业科技人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有计划、有步骤的选择自然条件类似的地区重点引进一批外地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选育适宜当地栽培的新品种,如会泽县自己选育的会一2号、合作88号,宣威市选育出“802—552”小春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涪陵地区苎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龙云  何超群 《中国麻业》2004,26(3):118-120
近年,重庆市涪陵地区引种苎麻良种“湘苎二号”,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当年纤维产量可达1000kg/hm^2左右,第三年可达3000kg/hm^2以上;产值可达2万元/hm^2以上。其主要高产栽培措施是: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移栽10.5万-12万株/hm^2);适时移栽、加强培管;重施基肥(配合冬培施土杂肥75-150t/hm^2,配施磷钾化肥各225kg/hm^2)、适时追肥、巧施叶面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李晓宏 《中国马铃薯》2003,17(6):373-374
马铃薯是甘肃省白银市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淀粉加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几年来,随着整薯窝种技术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旱地整薯窝种年播种面积已达1.1万hm^2,占全市马铃薯总面积的41.2%,一般产量22300~27000kg/hm^2,平均比切块播种可增产7785.8kg/hm^2,增产率46.1%,平均增收1557.0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马铃薯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陕西省马铃薯生产基本情况 陕西省薯类年播种面积36.6万hm~2,其中马铃薯26.6万hm~2,主要分布在陕南、陕北。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延安)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冷凉,比较适宜马铃薯生产,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以秋薯为主。陕南(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安康、商洛)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地处秦巴山地,温度较高,降水较为充沛,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以上,以早春栽培夏薯为主。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介于陕北、陕南之间,马铃薯仅有零星种植。 建国以来,陕西省薯类生产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建国初到7…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近年来我县将发展马铃薯生产及加工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全县马铃薯种植呈逐年增长趋势,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产业确定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从1993年起,陆续引进省内外马铃薯新品种(系)近90个进行鉴定筛选,其中从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品种河薯3号表现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耐贮藏,产量居各试验、示范品种(系)之首。至2000年底已在会宁、定西、静宁、通渭等地累计示范推广种植3.86万hm^2。其中会宁县示范推广1.58万hm^2。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夏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3万hm^2左右。其中,80%的棉田是一年一熟的纯作春棉,土地约有180天空闲时间。马铃薯生育期短,地膜覆盖栽培,3月上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拱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旬收获);棉花4月中下旬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出苗,棉薯共生期只有30-45天。马铃薯棵矮,棉薯间作基本不影响棉苗生长,棉花不少收,且多收一季马铃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6.75万丛/hm^2和6.00万丛/hm^2时产量最高,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商品薯率差异不显著。[结论】6.00万丛/hm^2的密度是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广兰  方子山 《杂粮作物》2002,22(6):345-346
马铃薯是建平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常年栽培面积都在1.5万hm^2左右,建平是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传统的低垄单行切块栽培方法,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采用高垄双行整薯栽培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大薯率,降低了小薯率,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在山坡地通过加大种植密度,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适合做种的小整薯。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8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排水良好、十分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山坡上,农民种植马铃薯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农民多采用常规的栽培法,播在地下的种薯容易腐烂,造成缺穴现象,产量难以提高。自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景宁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内开展了马铃薯育芽栽培试验,经过4年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在鹤溪、外舍、沙湾、景南等乡镇进行了丰产示范。据全县2135 hm2丰产栽培示范田统计,平均667 m2产量为1690 kg,比常规种薯栽培提高338 kg,增产20%。采用育苗栽培马铃薯,既可解决薯块腐烂,缺穴等问题,又可提早出…  相似文献   

14.
王峰  王淑芳 《中国马铃薯》2006,20(6):362-364
马铃薯是固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万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总产150~200万t,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淀粉加工企业创收的基础。为了改变固原市缺乏高淀粉马铃薯栽培的历史,真正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效的目的,从1996年起,我们开始了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在从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引进的10多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中,选出了适宜固原市川塬灌区、高寒阴湿区种植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并研究总结出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力的促进了该品种的推广进程,实现了产量与经济收入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李延生  顾小燕 《作物研究》2009,23(4):281-282
马铃薯是溆浦县仅次于油菜的第二大冬种作物。2007-2008年进行了稻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平均鲜薯产量分别达22.76t/hm2和24.64t/hm2,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并从稻田选择、种薯处理、精细整地、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病虫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出了舂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建平县马铃薯栽培面积常年都在1.5万hm^2左右,是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为了获得高产优质马铃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一整套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它主要以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通过引进脱毒种薯更换品种、种植形式改革、种薯处理、配方施肥、适期播种、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以九改为中心的马铃薯高垄双行小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铃薯产业化的调整,国内各地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仅内蒙古2003年种植面积就达53.1万hm^2。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种植面积较大,而且相对集中,有利于马铃薯栽培实现机械化。实践证明,实现马铃薯机械化栽培,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是今后马铃薯种植发展的方向和北方地区实现马铃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西吉县马铃薯窖藏现状及减少烂薯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西吉县马铃薯生产以其无可替代的生产规模和生产优势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每年种植面积4.6万hm^2。左右,年产鲜薯105万t以上。有30万t以上的马铃薯被贮藏了下来。但随着贮藏量的不断上升,烂薯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据调查,一般年份烂薯损失率为25%~35%,严重的达50%,每年造成至少3600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预防烂薯、减少烂薯损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渭源县高寒阴湿地区马铃薯地膜栽培气候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前 言渭源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地区南部,全县总耕地534333hm2,其中高寒二阴区耕地34606hm2。因气候凉爽阴湿,昼夜温差大,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适宜马铃薯种植,光合产物高于其它各地。历年种植面积在12万hm2左右,是当地名优特产作物之一,也是全国马铃薯良种繁殖培育生产重点基地,年平均生产01万t良种销往全国各地。生产优质商品薯125万t,畅销国内外。分析研究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农田气候效应,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对当地马铃薯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渭源气象局附近地内进行,属高寒阴湿气…  相似文献   

20.
1 前 言马铃薯是我省半干旱山区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用 ,会宁年播种在 1 3万hm2 ,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12 %。马铃薯品种的严重退化是马铃薯栽培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寻求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新途径 ,我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近年来 ,对本区马铃薯栽培进行了研究和调查 ,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栽培技术体系。2 栽培技术2 1 引进良种历时 10年左右 ,从省内外引进马铃薯新品种80多个 ,进行试验筛选 ,对在观察试验中表现好的品种在县内南、中、北三个不同生态地域布点示范 ,选出适合会宁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种植的河薯 3号、青薯 16 8等品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