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足黑山羊(Dazu black goat,DBG)与内蒙古绒山羊(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IMCG)杂交F_1代在哺乳期的生长规律.【方法】将20只IMCG母羊引进至重庆,以20只本地DBG母羊为对照,与5只DBG公羊交配,测定F_1代(DBG♂×IMCG♀,n=50)和DBG(DBG♂×DBG♀,n=44)在哺乳期间每周的体质量与体尺,经五期滑动移动模型处理,进行生长趋势拟合、通径分析和相关系数等分析.【结果】F_1代体质量生长速度比DBG快,两者的体质量生长曲线差异极显著(P0.01);F_1代体尺绝对值大小为胸围体长体高,体尺生长速度大小为胸围≈体长体高;DBG体尺绝对值大小为体高≈体长胸围,体尺生长速度大小前期为体长体高≈胸围、后期为体高≈胸围体长;体尺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途径中,胸围体长体高;间接影响途径中,胸围体长体高.【结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杂交F_1代在哺乳期的生长速度快于DBG,影响体质量的主要体尺因子是胸围.  相似文献   

2.
独龙牛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月龄到132月龄87头独龙牛体重及主要体尺指标进行观测,构建了不同体尺性状与体重间的回归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牛的体尺指数。结果显示,独龙牛的早期生长速率最快,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率下降,到40~60月龄后生长基本停止,达到体成熟,整个生长期体重增长速率比其它指标快,成年公牛体重可达400 kg,母牛可达350 kg;成年公、母牛体高、十字高、体斜长、胸宽、胸围、髋宽、坐骨宽差异不显著(P0.05),额大宽、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早期独龙牛的体高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的生长速度超过了体高,成年时体长大于体高;独龙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和役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梅山猪生长性状的发育情况,加强中梅山猪的保种选育工作,随机挑选健康无病、体况相近的2月龄中梅山猪30头,公母各半,分别在2、4、6、8、10、12和24月龄测量体质量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2月龄时中梅山公母猪体质量和体尺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月龄之后公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开始高于母猪,公猪的大部分生长指标高于母猪,特别是在6月龄时,公猪的体长、体高、胸宽、胸围、腹围和腿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猪;6月龄之后中梅山猪一部分指标的差异性消失,表明公、母猪生长速度的规律并不一致;10~24月龄时公猪的体质量、体高、胸宽和管围均高于母猪,且在该时期大部分时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胸围和腹围(12月龄的胸围除外)均极显著低于母猪。不同月龄中梅山猪体质量和体尺指标的生长增量各不相同,就2个月的绝对生长而言,8~10月龄的绝对生长量最高,为27.10 kg;10~12月龄最低,为13.65 kg。中梅山猪2~10月龄时平均日增质量(ADG)变化趋势较为平稳,8~10月龄时ADG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10~12月龄和12~24月龄时ADG均极显著下降。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梅山猪的种质资源以及该品种的保种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月龄到132月龄87头独龙牛体重及主要体尺指标进行观测,构建了不同体尺性状与体重间的回归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牛的体尺指数。结果显示,独龙牛的早期生长速率最快,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率下降,到40~60月龄后生长基本停止,达到体成熟,整个生长期体重增长速率比其它指标快,成年公牛体重可达400kg,母牛可达350kg;成年公、母牛体高、十字高、体斜长、胸宽、胸围、髋宽、坐骨宽差异不显著(P>0.05),额大宽、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早期独龙牛的体高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的生长速度超过了体高,成年时体长大于体高;独龙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和役用特征。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驴是新疆优良地方驴品种,研究其体质量和体尺相关性对加快吐鲁番驴提纯复壮、选育和保种速度有重要意义。测定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吐鲁番市和鄯善县不同年龄的62头吐鲁番驴的体尺和体质量,应用R语言分析了吐鲁番驴的体尺和体质量相关性及不同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特别是1岁年龄组)对体质量、体高、体长、胸围影响极显著(P<0.01);吐鲁番驴体质量与胸围、体长、体高极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2、0.82、0.76,对体质量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胸围(R2=0.85),其次是体长(R2=0.66)和体高(R2=0.57)。应用R语言分析并确定了吐鲁番驴体质量和体尺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0.71 X1+1.54 X2+2.84 X3-447.36。因此,吐鲁番驴在提纯复壮、选育和保种时,可以参考最优回归模型,并以胸围为主同时兼顾体长和体高,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波尔山羊羔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 067只波尔羔羊出生时的同胞数、体重、体尺和出生至周岁各月龄体重、体尺等21 000余个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和同胞数羔羊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的生长曲线、遗传力及表型相关,旨在探讨波尔羔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羔羊在出生时,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的遗传力分别为0.276、0.354、0.280、0.256和0.365,同胞数与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之间存在表型负相关(P<0.01),体重和体尺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应用SPSS和MATLAB方法对羔羊周岁内体重和体尺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公羔生长不受断奶的影响,体重均比同年龄母羔大,公羔在3月龄、母羔在7月龄时体重出现拐点;而体尺生长则相反,公羔至9月龄、母羔至7月龄出现拐点。无论公羔还是母羔,单羔生长始终最快,双羔和多羔则差异不明显,出现拐点的时期类似。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动物模型和MTDFREML方法估计了1992-2005年间夏南牛的部分生长性状,包括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高、体长、胸围、后腿围和管围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夏南牛各体尺性状的遗传力在0.31~0.60之间;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体尺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在0.72~0.94,0.71~0.88和0.73~0.95之间;各体尺性状不同年龄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在0.87~0.95之间.  相似文献   

8.
和田青驴是新疆优良地方驴品种,针对和田青驴存栏量不断减少急需加快保种、选育和提纯复壮速度的现状,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的和田青驴为研究对象,测定和田青驴的体质量和主要体尺指标,应用R语言(2.14.2)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并建立最优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特别是6月龄~1岁年龄)对和田青驴的体质量和体尺性状(不含管围)影响极显著(P<0.001);体质量与体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其中体质量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r=0.97),对和田青驴体质量其决定作用的是胸围,其次是体高和体长,管围对体质量的影响最小。应用R语言的线性和回归模型确定和田青驴体质量和体尺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1.47X1+3.04X3-339.77。总之和田青驴在保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时应以胸围为主兼顾体高和体长,同时参考最优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青年伊犁马体尺综合评判模型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青年伊犁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对1 200 m竞赛速度的影响,拟合青年伊犁马体尺综合评判模型。【方法】测定30匹2岁伊犁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四项基本体尺及其1 200 m速度赛成绩。探究马匹体尺与速度的相关性,采用K-means聚类法将试验马匹分类,并拟合马匹体尺综合评判模型。【结果】在1 200 m速度赛中,马匹体高与马匹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与速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胸围与速度没有相关性(P0.05),管围与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马匹上、中、下三个类别的得分分别为2.34、2.20、1.26。利用判别分析得到马匹体尺综合评判模型。【结论】拟合青年伊犁马体尺综合评判模型能较好的判定其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从比利时引进的马里努阿犬原种本交繁殖的F1代犬进行饲养试验,测量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长、体高、胸围、胸深、荐高、头长等体尺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为:胎儿期管围生长快,其他体尺增长缓慢;初生至6月龄体尺、体重增长较快,12月龄已较接近于原种成年犬的体尺指标,此时的生长发育基本上停止。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不同品种的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27条引物,共扩增出369条条带,其中339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87%。根据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同类群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在聚类图上形成了河曲藏獒类群和青海藏獒类群各自独立的分支,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按地域对藏獒进行类群划分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2个群体86只犬的9个结构基因座(Tf、Po、Es-1、Es-2、Sα2、Hb、Alb、Pr、Amy)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检测,探讨了2个藏獒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河曲藏獒群体内遗传变异较青海藏獒丰富,而2个藏獒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GST=0.018 7);较大的基因流(Nm=14.543 7)是2个藏獒不同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兰小平  郭宪  陈永昌  鄢珣  崔泰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74-16276
[目的]了解藏獒血液蛋白基因座的遗传变异状况,为藏獒品种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河曲藏獒、青海藏獒、青海藏狮犬和青海土种犬共4个群体103只犬的7个血液蛋白基因座(Tf、Po、Sα2、Hb、Alb、Pr、Amy)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结果] 4个犬群中,Tf、Po和Sα2 3个基因座上存在多态性,其中Tf和Po分别由3个等位基因控制,Sα2 由2个等位基因控制,Hb、Alb、Pr和Amy基因座均呈现单态;藏獒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Nei氏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H)分别为1.532 4和0.230 3,均高于其他犬群。[结论] 藏獒群体内在血液蛋白位点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延边黄牛和韩延F1牛体重和体尺的对比,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韩延F1牛各月龄体重均高于延边黄牛;延边黄牛公、母牛体长的生长发育速度在8月龄左右快于体高,而韩延F1公、母牛的体长的生长发育在4月龄左右就已经快于体高;韩延F1公牛坐骨宽的发育也早于延边黄牛公牛,按性别来说,6月龄前母牛的后躯宽度(腰角宽、坐骨宽)生长强度较公牛大,6~18月龄公牛逐渐超过母牛.  相似文献   

15.
藏獒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共采集血样103份,其中,44份河曲藏獒(HTM),42份青海藏獒(QTM),5份青海藏狮犬(QTS)以及12份青海土种犬(NAD)。均采集后肢静脉肝素钠抗凝血5—10ml,24h内带回实验室,处理后置低温冰箱(-40℃)冻存备用。  相似文献   

16.
对卫辉市某2.5月龄的以后肢麻痹为特征的藏獒进行临床检查、血液涂片染色镜检、血液常规检测、蜱形态学观察和蜱种鉴定.结果表明:藏獒红细胞内有大量犬巴贝斯虫寄生,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感染蜱为长角血蜱.最终确诊为长角血蜱侵袭致藏獒"蜱麻痹"和巴贝斯虫感染.应用伊维茵素、血虫净等药物进行治疗,3 d后该...  相似文献   

17.
王宏伟  张连忠  黄清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44-20445
[目的]探讨四季草莓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规律,以提高草莓品质。[方法]试验通过施加15N尿素,于施肥后半个月、1个月和3个月后分别测定老叶、功能叶、幼叶、老茎(1年生)、新茎(当年生)、粗根(直径0.2 cm以上)、细根(直径0.2 cm以下)、花果蕾共8个部分中15N吸收量和全氮量。[结果]春季土壤15N施肥后,四季草莓各器官NDFF普遍不高,在4.47%~11.63%之间;幼叶与花果蕾等新生器官的NDFF要略高于其他器官。不同器官对15N的吸收量差异较大,同一器官在不同的时期对15N的吸收量也不同。四季草莓对15 N-尿素的15 N吸收很迅速,在施肥后的半个月内15 N吸收利用率达30.34%,1个月内的15 N吸收利用率变化不明显,3个月后15 N吸收利用率开始显著上升。[结论]植株各个器官的15N分配率在各个时期的差异较大,分配重点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5 - 7月的统计和调查,西藏尼洋河河漫滩共有种子植物67科188属33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的分析表明,以泛热带分布科及变型科分布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及其变型分布;属的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占83.77%,热带分布占16.23%,显示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种的分析表明,以中国?鄄喜马拉雅分布居第1位,占32.81%,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占31.55%。这些种的温带性成分占总种数的59.94%,而热带性分布成分仅占3.47%。通过对该区系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植物及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和西藏植物志的修订提供资料。表4参13  相似文献   

19.
河曲藏獒保种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河曲藏獒保种群中,实施各家系等数、公母比例不等的留种方法。使保种群犬群结构达到最佳配置,群体有效含量为239.8,世代间隔2.5年,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被控制在0.002以下,公母比例为1♂ : 3♀,同步开展了对河曲藏獒的保护与选育。  相似文献   

20.
以马蔺为材料,研究了马蔺在松嫩平原盐碱地生长的特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马蔺在 7-8月份生长速率较快,其平均株高为50-90cm,分蘖枝为5-8个,生物量为47.2 g/株。8月份以后生 物量逐渐减小。马蔺的生长过程呈S型曲线变化。生物量干重增重过程大致分为缓慢、快速和停止生 长3个生长阶段。马蔺叶片中Na 、K 和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盐碱度的变化而改变,盐碱度较大,即pH 高的月份,马蔺叶片中Na 、K 和脯氨酸的含量也同样增加,叶片细胞的膜透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 的增加,降低了叶片水势,维持了细胞膨压,保持了马蔺在盐碱土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