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枣疯病媒介昆虫-中华拟菱纹叶蝉生物学和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中华拟菱纹叶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病规律、天敌及防治试验等研究结果。寄主植物除枣树及酸枣树外,尚有榆树。枣疯树上远比健树上为多。一年发生四代,但第四代只局部发生。以卵越冬。冬卵孵化及产生的若、成虫整齐而集中。在成虫接种试验中,只第一代饲病7天者传病。已初步发现六种捕食性天敌。试验证实,甲基1605、乙基稻丰散、杀螟松及敌敌畏等对卵及成虫有明显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
 发现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Ⅱatus Uhler)是传播枣疯病的主要媒介叶蝉之一.在我国华北,它于8月下旬开始迁往枣林附近的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Franco)上,以成虫越冬,但不在松、柏树上繁殖世代.9月中旬迁移越冬进入盛期,10月份松、柏树上的虫口已达高峰;翌年4月中旬转移活动,5月上旬枣芽萌发期间全部迁离松,柏树.经接种实生枣苗证明:越冬后成虫仍保持较高的传染枣疯病的能力,每苗接虫2—5头,枣苗发病率达7.1—76:2%.试验也证明,带毒叶蝉的其子代叶蝉不再带毒。本试验同时证明,带病叶蝉不单纯是传病媒介,而且是一种相当持久的枣疯病侵染源,防治上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3.
枣疯病传病昆虫研究(Ⅰ)传病昆虫——中国拟菱纹叶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等在1978年以9种不同昆虫接种传枣疯病的实验中(连对照共枣苗75株),于1979年6月发现直接采自疯树的中国拟菱纹叶蝉(Hishimonides chinensis Anufriev)在健康根蘖枣苗上传染了典型疯苗一株。1979年又继续扩大重复了9种不同昆虫的传病实验(连对照共枣苗300株),到1980年6、7月间,在五组中国拟菱纹叶蝉的重复处理中,有三组共六株枣苗出现典型疯株。两年来平均传病率为21.8%。潜育期10~12个月。将发病枣苗及传病的中国拟菱纹叶蝉唾腺超薄切片分别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均明显存在多量典型的类菌原体(MLO),对照则没有。因此,初步证实中国拟菱纹叶蝉能传枣疯病。  相似文献   

4.
片突菱纹叶蝉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突菱纹叶蝉是广西灌阳县枣疯病自然传播的媒介昆虫,一年发生五代,成虫于9月下旬至11月陆续由枣园飞往附近的松、柏树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陆续迁回枣园繁殖。卵历期8 ̄14d,若虫5龄,历期18 ̄48d。成虫寿命7 ̄210d,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笔者观察及现有资料,对我国叶蝉科昆虫的生物学方面,分下列10项,进行概述, 1·食性:均为植食性,与农体业生产关系密切。有过半种类为多食性,近半为寡食性或仅知一种寄主。2.栖所及为害状:均在寄主植物地上部分生活,且大部分在叶上,又以叶背为主。  相似文献   

6.
桑菱纹叶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桑萎缩病的两种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方法和预测预报。两种菱纹叶蝉在外观上不同,拟菱纹叶蝉体较大,带褐色,而凹缘菱纹叶蝉较小,带黄绿色。它们复翅后缘都有一个三角形大斑,当两翅合拢时呈菱形纹。两者的生活史比较相似,但其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凹缘菱纹叶蝉具杂食性(已知有23种寄主植物),和寄生转移等习性,拟菱纹叶蝉食性单一,桑是主要寄主植物。它们一年发生四代,桑园内虫口密度第一代最高,第二、三代非常低,到第四代重新回升。天敌有卵寄生蜂、虫寄生菌和很多捕食性蜘蛛。防治上用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杀螟松等,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采用虫卵胚子发育阶段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王清和 《植物保护》1963,1(3):127-127
枣树是一种“铁杆庄稼”,分布全国各地,在华北地区栽植尤为普遍。据1957年的统计,全国枣树面积占全国果树栽培面积的26.2%,就各种果树株数比率来说,枣树占第一位。但自抗日战争以来,枣疯病严重发生,枣树感病后三、四年即枯死,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  相似文献   

8.
罗明荣 《植物保护》1991,17(1):25-26
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是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芒果种植业的发展,此虫的为害日趋严重。据1986年3月对田东、田阳、百色3县(市)23个果园总面积为179.6亩的抽样调查,受害面积148.5亩,占调查面积的82.68%,其中因受害严重导致完全失收的23亩,占12.8%。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对芒果扁喙叶蝉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一).发生世代及其周年消长动态 据1986—1987年两年的室内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对华北地区蛴螬具有较强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从河北省采集的30份土样中分离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线虫对该地区3种蛴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经鉴定所分离的昆虫病原线虫为樱桃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1个品系,将其命名为LF品系;该线虫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38℃水浴12 h后存活率达28.4%;具有较好的耐干燥能力,相对湿度50.5%处理9 h后存活率可达80.0%,在此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强的侵染能力,可使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在72 h内全部死亡;具有较强的水平运动能力,30℃处理24 h后有42.2%的个体迁移到3.6 cm外培养皿圆孔处。该线虫对蛴螬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室内试验中,在200 IJs/头剂量下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处理7 d后,3种幼虫1龄末期幼虫死亡率均可达70.0%以上;室外盆栽试验中,5 000 IJs/盆剂量下处理7 d后,3种幼虫2龄中期幼虫死亡率均达到了80.0%以上。表明樱桃异小杆线虫LF品系对华北地区蛴螬类地下害虫生防潜能巨大。  相似文献   

10.
11.
茉莉花是湖南花茶的主要原料,主要产地分布在长沙、攸县等处。七十年代始由盆栽改为露地栽培,并从广东中山等地引进苗木。害虫茉莉花蕾蛆(Contarinia sp.)随着苗  相似文献   

12.
蒙古土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1990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两市对蒙古土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食性非常复杂,成虫为害严重。成虫集中在表土层产卵,卵期10—19天。幼虫经17龄,在50cm 以上土层中活动。幼虫期跨3个年度。蛹期15—20天。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防治措施以治成虫为主,采取杨树枝诱集,小果树套塑料薄膜袋。大田播种时施毒土,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的关键。出苗后喷药防治成虫,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玳玳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香料,大面积种植屡遭桔潜蛾严重为害。桔潜蛾在玳玳上1年发生11个世代,发生在秋梢期的第七至九代为主害代。秋梢受害率达52.1—100%,经济损失达24.9%以上。根据害虫和寄主各自生物学特性,采用以改变害虫生态条件为主,协调运用科学管梢、以肥调梢、保护利用天敌和药剂挑治等四项综防措施。经2600亩应用,梢叶产量提高65.4%,冠幅平均扩大34%,保梢效果达91%,三年企业直接获利10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枣疯病传病昆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焯等1980年试验研究确定中华拟、菱纹叶蝉(Hishimonoides chinensis Anufriev)为枣疯病在主要枣产区的首要传病昆虫[植物病理学报11(3):25—29],又据南朝鲜罗瑢俊等1980年报道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  相似文献   

15.
黑跗眼天牛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跗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Pic)对油茶Cameilia oleifera Abei.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此虫两年完成一代,以幼虫越冬,氧乐果涂干有理想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白边地老虎Euxoa oberthuri Leech是坝上高原地区作物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经1984至1986年研究,1年发生1代,以不脱壳的幼虫在卵内越冬。4月底至5月底三龄前幼虫占85%—89.6%,是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当地胡麻播种期多在5月上中旬,正值三龄幼虫发生期。采用0.5%(有效成份)甲胺磷拌种。经室内毒力试验,田间小区及大面积防治示范,结果具有90%的杀虫效果及80.2%—91.7%的保苗效果。省工,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74~1978年试验证明,东北大黑鳃金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二年发生一代。成虫逢双年份越冬量多,幼虫逢单年份越冬量多。成虫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10厘米土层日平均地温1423左右出土;自出土10天前后进入盛期,这期间逐日累加虫量约占全年出土总量50%,是消灭成虫的适期。成虫多集中在大豆、花生等田块取食、交尾和产卵,故上述茬口为重点防治田。在主要以幼虫越冬年份,春季4月上旬上移,4月末进入耕层,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取田间患病幼虫分离出乳状菌(Bacillus sp)菌株,用人工回接幼虫,致病率较高。其田间自然致病力及防治效果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腐镰刀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1994年对山东省11县市的小麦根腐病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出6种镰刀菌,有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Smith Sacc)、禾谷镰刀苏(F 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刀苏(F oxysporum Schl)、串珠镰刀苏(F moniliforme Sheld)茄病镰刀苏(F solani(Mart) Sacc)及木贼镰刀菌(F e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