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3月,我所营造湿地松扦插苗80株,火炬松扦插苗40株,设湿地松、火炬松实生对照林各40株,计面积1.8亩。1989年冬天调查,扦插苗造林比实生苗造林效果好,说明国外松无性造林,将给营林技术带来变革和进步,对实现良种化,提高生产力,将起着重要作用。供试材料为本所自己扦插和培育的1年生苗,湿地松扦插苗和实生苗高约27厘米,火炬松扦插苗和实生苗高约25厘米。各处理为随机组合排列,因苗木数量所限,重复数  相似文献   

2.
<正> 我场从198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4种松树的扦插试验,1990年获得成功。1991年进行了重复试验,又获得新的突破,现已投入大田生产。1992年上述4种松树已扦插育苗达13万株,生长良好。根据1990和1991年2年的试验调查表明,这4种松树扦插生根率,扦插苗抽梢率、成苗率都达到85%以上。1年生马尾松、黄山松扦插苗平均高23.2cm,地径0.5cm,比实生苗分别高2.3cm和0.15cm;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扦插苗平均高为25.9cm,地径2.4cm,比实生苗分别高2.4cm和0.1cm。另外,扦插苗比播种的实生  相似文献   

3.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幼林生长量、生物量、树冠结构与根系分布等性状的测试表明:3树种扦插苗造林的林木生长与实生苗造林一样,仍然显示速生高产的性状。其中马尾松对比试验表明,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5年生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实生苗造林分别提高27 5%、14 1%、30 1%、85 7%。说明3树种利用扦插苗造林,发展短周期速生高产无性系林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用已认定的思茅松良种(景谷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建立采穗圃生产的扦插苗,开展不同密度(2 m×2 m、2.5 m×3 m、3 m×4 m)及不同种类苗木(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的造林对比试验。对造林后第4年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在不同种类苗木试验中,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其它种类苗木的树高在0.0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比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树高分别高出39.5%、24.7%、46.5%、30.1%;思茅松良种扦插苗与湿加松扦插苗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比卡西亚松扦插苗、湿加松扦插苗、湿加松实生苗、思茅松良种实生苗高出8%、-15.3%、6.4%、-9.1%;在用思茅松良种扦插苗定植的密度试验中,树高差异不显著,密度2.5 m×3 m和2 m×2 m、3 m×4 m的胸径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2.5m×3 m比密度2 m×2 m、3 m×4 m的胸径分别高出10.5%、29.2%,3个密度处理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可达到327 cm和56mm。由此可见,思茅松良种扦插苗造林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苗木,造林密度以2.5 m×3 m为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马尾松组培苗的苗期生长规律及其野外生长潜力,以马尾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容器育苗和野外造林2种方法,研究了其苗期生长及野外造林试验的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组培苗苗期高生长呈高度拟合的一元二次曲线,移栽早期生长较为缓慢,而移栽5个月后生长明显加快。与国家标准I级松树实生苗苗高相比,移栽后7个月,马尾松组培苗苗高达25.9 cm,超过1年生马尾松、华山松实生苗苗高的29.5%;组培苗移栽8个月后,其苗高达30.5 cm,超过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及古巴加勒比松实生苗苗高的1.7%。相较实生苗,马尾松组培苗野外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较高,生长表现最佳。造林后1年马尾松的组培苗树高、地径生长比实生苗分别增加138.9%和252.7%,高径比减少32.3%。这说明,马尾松组培苗生长迅速,苗木粗壮,环境适应性强,能有效缩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杉木无性群体与实生群体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曲江、小坑、龙山林场杉木同一家系的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观测,发现杉木无性群体与实生群体之间生长量基本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的造林地点,不同家系间表现有所不同,曲江、龙山林场扦插林高生长优于实生林,小坑林场实生林则生长优于扦插林。采用成对平均数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达较显著水平以上的家系占53.8%。参试13个家系扦插林高生长优于实生林占84.6%,实生林优于扦插林占15.4%,扦插林为实生林高生长的105%(其中GD11066家系,扦插林生长突出,其高生长三地平均值为实生林高生长的118%)。胸径生长则扦插林为实生林的106%。扦插林树高变异系数为19.8%,而实生林则为22.3%,无性群体比有性群体变异程度较小。而胸径变异系数,则两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国外松针叶束繁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产美国的湿地松、火炬松与晚松,经我省引种造林,表明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材质好、病虫害少等优良特性,因而广为群众所喜爱,已成为丘陵地区大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双峰县黄龙林场,于1983~1985年切取湿地松、火炬松、晚松等1年生实生苗针叶束,采取水培、砂培与土培繁苗,成苗近5万株,分别于1984~1986年3年的春季,与湿地松1年生实生苗对比营造试验林4片。1994年3月的造林地,海拔高440~480  相似文献   

9.
加勒比松杂交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我国引种加勒比松的情况及其杂种的生长表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勒比松杂交育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湛江进行的古巴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15年生的材积是亲本材积的1.66 2.88倍,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建立了更多的杂种对比试验林,在试验中用作对照的澳大利亚杂种松生长最快,但易受风害。杂交组合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巴哈马加勒比松的杂种比组合湿地松×古巴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的杂种生长迅速,杂种种子的发芽率很低(<30%),而且家系之间变异很大。广东台山的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的树高和材积增长为35.8%和244.6%,湿地松×古巴加松的增长为40.8%和210.9%,同时也进行了杂交配合力的分析。无性繁殖试验表明生根率可达85%,但生根率在家系之间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湿加松优良家系丰产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广东省湿加松良种选育协作组研制的14个优良杂种家系的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营建试验示范林7 hm2,利用优良杂种家系的混合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营建丰产林120hm2。试验示范林5.5年生时的数据表明,优良家系扦插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可达到6.69 m,11.31cm,0.03603 m3,其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分别大136.59%,15.49%;3.5年生的丰产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3.50 m,5.62 cm,0.0054 m3,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大350%。该结果充分显示了湿加松优良家系的生长优势,说明湿加松可在广东中南部地区通过扦插扩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7、10、11和16个月生的湿加松无性系扦插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及5年生时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湿加松的成活和保存率比湿地松略低,但生长量明显大于湿地松,说明湿加松生长优势明显,有较大的推广价值;4种苗龄的湿加松无性系苗造林效果比较,10、11和16个月苗龄的湿加松苗造林后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均显著优于7个月苗龄的湿加松苗。综合考虑育苗成本和造林效果,认为采用10或11个月苗龄的扦插苗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15-18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为砧木进行异砧嫁接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常用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嫁接苗培育方法。本文以马尾松组培苗、扦插苗、实生苗砧木为研究对象,湿地松实生苗砧木为参照,通过接穗复幼处理和嫁接时间优化,研究马尾松本砧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变化,以期建立高效的马尾松本砧嫁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类型影响马尾松嫁接效果,其中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5%,而以马尾松组培苗、扦插苗为砧木时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长量均与以湿地松实生苗为砧木时无明显差异,且砧木培育时间约缩短了一半。接穗木质化程度与马尾松嫁接苗成活率密切相关,利用截顶修枝及外源喷施500 mg/L GA_3和1%尿素重复处理接穗3次以上,接穗木质化程度降低,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提高到81%以上。嫁接时间影响嫁接成效,其中3月嫁接效果最好,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分别为97%和31 cm。因此,今后在马尾松良种基地和种子园营建过程中,可选用马尾松组培苗和扦插苗代替湿地松实生苗培育砧木,通过接穗复幼与时间优化进行嫁接,以达到提高嫁接成效和克服异砧嫁接不亲和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莆,实生菌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14.
引种湿加松苗期生长表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加松是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加勒比松(Pinuscaribeaea)的杂交种。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湿加松(Pee×Pch=Pinuselliottiivar.elliottii×caribeaeavar.hondurensis)F2子代一年生实生苗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生长优势,其平均苗高34 8cm,比湿地松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大74%;平均地径0 48cm,比马尾松大52%;3种松树的根系生长表现无显著差异,但湿加松地下部分鲜重显著大于马尾松,地上部分鲜重极显著大于湿地松和马尾松。四川省引种湿加松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毛竹不同种苗类型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以母竹无性苗和Ⅰ级、Ⅱ级毛竹实生苗为试材,探讨不同竹苗类型的造林效果。造林第3年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林分在新竹数、地径、冠幅、枝盘数和单株叶片数等5个性状,与母竹无性苗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Ⅰ级、Ⅱ级实生苗当年新竹数均显著优于母竹无性苗7.2~9.4倍,冠幅较母竹无性苗大90.6%~107.2%。林分郁闭度高达O.77~O.82,为毛竹实生苗林分的26.9%~28.7%。地径、枝盘数和单株叶片数3项指标均为母竹无性苗优于实生苗,枝盘数显著大于Ⅰ级、Ⅱ级实生苗;单株叶片数显著大于Ⅱ级实生苗,与Ⅰ级实生苗比较并不显著。地径与Ⅰ级、Ⅱ级实生苗比较均不显著。母竹无性苗虽然胸径、全高、枝下高大于实生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3项指标差异巨大,Ⅰ级、Ⅱ级实生苗立竹密度分别比母竹无性苗大7.4倍和9.2倍;叶面积指数分别大4.49倍和3.06倍;生物量分别大5.5倍和8.8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日本落叶松35个无性系苗木,另加2a混系扦插苗、2a实生苗、2a实生换床苗及长岭岗林场种子园2a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以早期选择出适应性强的无性系进行无性系造林并加以推广。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5次重复,每重复2排40个小区;小区设置为4株,造林规格2m×2m。7a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胸径、树高生长方面有极显...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营养袋扦插繁殖及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马尾松5个速生单株C7、C12、C4、C15、C2,6个高产脂家系S16、S7、S11、S6、S15及1-15年生母株采穗开展营养袋扦插育苗试验,对马尾松速生单株中扦插成活率高的扦插苗进行造林并与实生苗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单株C7、C4及C12营养袋扦插育苗成苗率高,扦插苗造林5年生时,其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超过本地实生苗。马尾松高产脂家系S16、S11、S6、S15扦插成苗率均大于总体平均值,成活率在90%以上。马尾松扦插育苗存在年龄效应,以苗繁苗可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湿加松良种‘中林1号’是从国外引种经区域化试验后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其母本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父本为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变种(P.caribaea var.hondurensis)。‘中林1号’速生性突出,其6年生和10年生平均材积均超过对照母本湿地松35%以上。‘中林1号’干形通直,尖削度小,冠幅紧凑。湿加松‘中林1号’扦插繁殖容易,可采用嫩枝扦插育苗且造林成活率高。其木材基本密度0.414 g/m~3,木质素含量29.61%,综纤维素含量69.49%,α-纤维素含量41.56%,适用于建筑材、板材、纸浆材等工业用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降香黄檀不同种苗类型及不同季节造林与林分生长关系,对宜宾地区的降香黄檀林分生长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扦插苗造林的林分在幼林期生长速度要快于实生苗造林林分,扦插苗造林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的成活率都在90%以上,但春季造林(97.87%)的效果明显好于秋季造林(94.33%);实生苗木在春季或秋季造林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加勒比松杂种第二代(F_2)生长情况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加勒比松的杂种第二代(F_2),其幼苗和幼树的形态特征明显地趋向于湿地松;早期较速生,2年生幼树高生长比湿地松高23.1%,比加勒比松高14.3%。因此初步认为,选用湿地桧×加勒比松的F_1的优树种子(F_2)推广造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