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2006年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石油烃含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年度变化,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含量,除在2006年9月仅有1个监测点超出<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标准限值(≦0.05rag/L)外,其他测点石油烃含量均未超出一类标准限值.从垂直变化看,2005年和2006年的9月石油烃平均含量为袁层大于底层,而11月为底层大于表层.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可认为,青岛崂山沿岸海域还未明显受到石油烃污染.但石油烃含量2006年比2005年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分离测定海洋贝类体内石油烃组分的方法。样品经皂化、萃取、脱水、浓缩等步骤的处理后,用氧化铝层析柱将石油烃分为芳烃类和烷烃类两部分,并将之分别浓缩,用配备FID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在本测定方法设置的色谱条件下,各种芳烃和正构烷烃组分能够被较好的分离;芳烃和正构烷烃的最低检出限范围分别为4.21×10-9~18.10×10-9g和0.84×10-8~19.66×10-8g,峰面积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4.61%~16.48%和0.41%~0.78%,绝对保留时间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6.41%~31.0%和0.54%~1.18%,方法回收年范围分别为37.9%~101.8%和35.1%~55.7%。但如果用经与样品相同前处理过程的混合标准进行回收率计算,可将芳烃和正构烷烃的回收率提高到84.2%~119.6%。  相似文献   

3.
对沧州近岸海域水产品中石油烃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养殖区、捕捞区、保护区为主要功能区的歧口至前徐家堡海域采集的鱼、虾、贝类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总体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值的要求,其中鱼类平均含量最低,为2.94mg·kg~(-1);贝类的最高,为12.16mg·kg~(-1),已经接近一类标准值的上限,应该引起重视以及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对大亚湾海域的石油烃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表层水体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05~0.268 mg·L–1,均值为0.067 mg·L–1,水质为国家三类海水,平均污染指数(Pi)为1.34,水体已经受到石油烃的污染。水体中石油烃的分布主要受湾内顺时针方向水平环流的影响,春季石油烃的高值区位于湾内东部海域,夏季位于湾内南部海域,秋季位于湾内西南部海域,冬季则位于湾内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质量分数为7~559 mg·kg–1,均值为183.4 mg·kg–1,平均Pi为0.367,表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除了A9站位受污染之外,整体未受石油烃污染。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呈点源分布,高值区位于中央列岛区、南澳镇东北海域以及大辣甲东面海域,主要分布于石化排污区、进港航道和油码头附近。  相似文献   

5.
海洋养殖生物体中石油烃含量分布及变化情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2007年三年来福建沿海养殖生物体中的石油烃(TPH)检测数据,对鱼类、贝类、甲壳类删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研究.海洋养殖生物体Ⅱ'H含量范围在(1.00~179.71)×10-6湿重,总平均值为10.60×10-6湿重.TPH总体平均含量年份变化:2006年>2007年>2005年;海洋养殖生物体部分类别差异:贝类>甲壳类>鱼类;贝类中缢蛏含量最高,鲍含量最低;贝类体中胃含物>肌肉组织>体液.平均TPH污染指数<1,总体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以往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沧州近岸海域水产品中石油烃含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对该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关键成因进行梳理与归纳。最后,针对沧州市海域石油等污染物的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期更好地保护与治理沧州海域的环境污染,更好地促进沧州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的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黄海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为0.050mg/L,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季石油烃平均浓度最高(0.099mg/L),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0.022mg/L)和秋季(0.027mg/L)较低,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冬季居中(0.051mg/L),略超过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从调查海区石油烃平面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在渤海海峡附近、港口附近及北黄海东部靠近朝鲜的海区(包括鸭绿江口附近),长山群岛附近海域为相对低值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烃浓度三个季度介于0.012~0.030mg/L,平均值为0.021mg/L,均达到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烃浓度表现出逐季增加的趋势,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调查海域石油烃浓度低于比较海域,受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9.
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4年对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8种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结果表明,贝类体内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0.6mg/kg,基本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GB18421—2001),质量状况较好。本文还对不同地区养殖的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以及国内外其他海域的贝类体内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种贝类在不同贝类养殖区其体内的石油烃含量差异较大,这与其生活习性以及栖息场地环境条件受污染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石狮市近岸海域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铭琪 《福建水产》2017,39(6):493-501
2015年1至12月对石狮市近岸水域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样品的p 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6项理化指标,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法对石狮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石狮近岸海域水质p 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符合相应海洋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要求,但部分海域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石油类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1.
肉食性鱼类的糖代谢——以南方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世建 《水利渔业》2007,27(4):109-111
肉食性鱼类的糖营养和代谢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以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南方鲇为实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糖种类和添加量对鱼体摄食、消化、排泄、代谢和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对于肉食性鱼类同化的食物糖类不能很好转化为脂肪和糖原储存,也不能大量为机体提供代谢能量,但肉食性鱼类可能采取增加代谢耗能的方式消除吸收的非必需糖类,而底物循环为机体增加代谢耗能的基本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许岩  李勃  丁勇  刘中  周军  郝佳 《河北渔业》2014,(7):32-35
不确定度是一个合理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不确定度的评估对实际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贝类产品石油烃含量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别考虑了油标准储备液本身、储备液稀释过程、标准曲线拟合、样品的称量、皂化过程、样品的溶解及重复测定过程等各方面因素。评估了各项因子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现场特定情况下,当贝类产品中石油烃的浓度为9.08mg/kg时,其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为11.1%,扩展不确定度为2.02mg/kg(k=2)。贝类产品石油烃测定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样品的皂化反应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所致。因此减少皂化反应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皂化样品的回收率,可以有效的减少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度。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 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15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5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15种多环芳烃组分基线完全分离和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萘、苊和芴的检出限为0.5μg·kg^-1,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茈的检出限为2.0μg·kg^-1,其余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μg·kg^-1;在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菲、蒽、芘、苯并[a]蒽、崫、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0.001~0.500mg·L^-1质量浓度范围,其余化合物在0.002~1.000mg·L^-1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5;样品加标水平分别为2.0μg·kg、10.0μg·kg^-1和100.0μg·kg^-1时回收率为71.1%-98.4%,相对标准偏差(RSD)〈10%。该检测方法重现性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娟 《福建水产》2016,(4):343-350
多环芳烃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来源广泛,易在生物体内富集且难以降解。水产品因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备受青睐,但由于受到水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其体内含有不同程度的多环芳烃污染物(PAHs)。而水生生物体内的PAHs通过食物链传递,在人体内蓄积,进而威胁人体健康。本文就PAHs的来源、分布迁移、在水产品中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对水生动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危害,分析了我国城市污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等部分水体中PAHs污染现状,简要阐述了水体中PAHs的存在形式及降解途径,并展望了PAHs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评价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于2010年6月采集珠江口伶仃洋水域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的16种PAHs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是143.90~522.67 ng/g,平均含量287.05 ng/g,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该水域沉积物中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本实验采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比值法(如荧蒽/芘、芘/苯并(a)芘)对调查区域沉积物中的PAHs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站位沉积物中的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仅一小部分站位PAHs来源于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评价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所设的20个站位中,有3个站位处的沉积物中的苊和芴对生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其他站位沉积物中所有PAHs的含量均未达到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可以确定该水域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有9个站位处的沉积物中的茚并(1,2,3-c,d)芘对生物可能存在生态风险;利用平均效应中值商法评价PAHs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的生态风险,认为所有站位处PAHs对生物体的潜在的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细胞分离和紫外诱变技术分别获得海水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的生长优势株,将其分别接种于不同石油浓度的海水培养液中,利用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的含量,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胞内油脂含量。结果表明,石油浓度为1.5~10.0μg/ml的培养液中,小球藻和盐藻均能有效降解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降解率分别为25.3%~35.5%和17.9%~24.0%,芳烃降解率分别为22.1%~30.2%和18.7%~26.2%;石油浓度为3.5μg/ml时,两种微藻对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的降解效率均最大,小球藻的降解能力略好于盐藻;石油浓度为1.5μg/ml和3.5μg/ml时,两种微藻的胞内油脂含量分别占细胞干重的14.0%和25.5%,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和1.2倍,浓度为3.5μg/ml时两种微藻的胞内油脂含量均最高。该研究为利用石油污染海水培养微藻使其富集油脂及今后开发微藻燃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