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小尾寒羊引入吴旗县后生理指标,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的调查观察,得出其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与原产地基本一致。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小尾寒羊在高寒山区的适应性研究王学东(贵州省惠水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550600)李敬丹(毕节地区畜牧研究所)前言小尾寒羊是我国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全国*20多个地区已引饲成功。贵州省毕节地区于19... 相似文献
4.
5.
以荆门地区新引入小尾寒羊的养殖场作为样本,对舍饲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的度夏情况、育肥以及繁殖性能进行记录、测定、分析,以评定其繁育饲养效果以及在该地的生长适应情况。为该地规模化引入、饲养小尾寒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贺清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5):28-29
通过对小尾寒羊在大通地区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2000年—2005年的引种饲养,小尾寒羊的生长发育指标与原产地没有显著差异,1~4胎的平均产羔率为226.1%,平均产羔1~4胎羔的比率分别为8.85%,38.61%,35.38%和17.16%。 相似文献
7.
小尾寒羊在凉山的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凉山州会东、会理、盐源、美姑等不同生态与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小尾寒羊 ,对其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屠宰性能、繁育成活情况进行测定分析 ,以评定其繁育饲养效果。结果表明 :除个别体尺、体重指标外 ,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 ,这主要由于引入羊对当地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适应能力下降所致。综合分析其生态适应性 ,会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会理、盐源适应性一般 ,美姑较差。因此 ,小尾寒羊在凉山海拔 1 6 0 0~ 2 4 0 0m ,温暖干燥和物质丰富的农区或以农为主的生态区 ,以舍饲或半舍饲为主 ,规模适宜 ,并加强补饲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9.
10.
小尾寒羊是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优点是体格大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近年来,该品种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得到广泛推广,我省也于1990年开始引入64只(60只母羊4只公羊)进行适应性观察,通过二年多适应性驯化,现已繁殖到250只。为了掌握小尾寒羊在我省农区 相似文献
11.
引入我省小尾寒羊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制片技术。研究了引入我省小尾寒羊的正常核型和染色体畸变类型,其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绵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内分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研究对5只小尾寒羊成年母羊以及相同条件下的5只细毛羊成年母羊用导管法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试情公羊爬跨法鉴定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发情特性.小尾寒羊各月份、4个季节和全年的血浆FSH和LH浓度均极显著高于(P<0.0001)低繁殖力和季节性发情的细毛羊.小尾寒羊发情期血浆FSH和LH的基础浓度、峰值、谷值、排卵前峰值均显著高于(P<0.05~P<0.0001)细毛羊的.发情期间小尾寒羊和细毛羊FSH分泌呈现2个明显的峰,第一个峰与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个FSH峰出现在发情后1d.小尾寒羊FSH二次峰均值极显著高于(P<0.01)细毛羊的.本研究结果提示FSH和LH基因可作为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曲靖朗目山小尾寒羊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续开展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着手本品种扩群选育,探索用于改良和培育地方良种的方法途径,以充分发挥本品种的优良特性,推广运用于牧业生产中。通过将小尾寒羊引至朗目山试养,初步观察认为其具有适应性较哟、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个体大等优良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生长绵羊的营养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毛用型中国美利奴、毛肉兼用型东北细毛羊和肉毛兼用型长毛半血羊育成公羔为对象,运用消化代谢试验、间接测热和同位素稀释技术等手段,探讨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转化规律,着重研究了养分消化、代谢、分配和沉积率及其受遗传和营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绵羊瘤胃VFA吸收效率及模型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4只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羯羊(体重25~28kg) ,采用全排空瘤胃一冲洗—灌注技术 ,研究了在1倍和0.6倍维持能量饲养水平下 ,灌注液 pH(4.5 ,6.3和7.2)、体积(3L和5L)、初始VFA的浓度(20、50和100mmol/h)共36组合对VFAs的相对吸收速率(/h)和绝对吸收速率(mmol/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灌注液 pH、体积、VFA的初始浓度均极显著影响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因素间的互作研究表明 :溶液 pH×体积V显著影响丁酸的吸收(P<0.05)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 ,VFA初始浓度×体积V极显著影响3种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体积V显著影响丙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5) ,极显著影响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 ,乙酸和丁酸的吸收速率有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丙酸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P<0.05)。利用Dijkstra等(1993)提出的VFA吸收机制模型 ,研究获得了18组预测VFAs绝对吸收速率的模型。从获得的模型参数中发现 ,随着灌注液中VFA浓度的升高 ,每种VFA理论上潜在的最大吸收速率γmax 也明显增加 ,但是相应的结合常数K值却大幅度下降。但从吸收速率的图谱分析表明 :对于相同的VFA ,初始浓度越高 ,绝对吸收速率也越快。因此 ,研究VFA在瘤胃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大通县通过秸秆养羊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秸秆饲料利用率,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生产发展,加快了秸秆氨化技术和饲草料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