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农用地分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在标准样地体系控制下,建立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丰都县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在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而对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近几年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效应显著,但是参照国家生态区的标准,丰都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4年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以期为保护丰都县及整个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河上游高寒干旱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耕地、牲畜等影响因子和自然因素数据为分析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近50余年(1953—2008)来各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素对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驱动力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共和盆地1953—2008年时间段人类活动对土地沙漠化程度呈现出随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日益加剧的趋势,其贡献率为50.65%;其中牲畜、耕地对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影响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35.57%;人为影响因子和自然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率为13.79%。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成为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自然资源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归纳概括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回顾了国内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选取了11个试验点(长武、安塞、米脂、淳化、乾县、准旗、定西、离石、隰县、西吉、固原)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十一.五”国民经济计划和远景目标,提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成为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自然资源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归纳概括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回顾了国内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选取了11个试验点(长武、安塞、米脂、淳化、乾县、准旗、定西、离石、隰县、西吉、固原)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十一·五"国民经济计划和远景目标,提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8.
我国乳品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在规模的急剧扩张过程中,问题也层出不穷,使消费者对乳品的品牌信任逐渐降低,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品牌质量、品牌声誉、品牌个性、品牌满意度、年龄、收入都对品牌信任产生显著影响。所以,乳品企业应该在政府的有力监管下优化产业链,保证乳品安全,提高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9.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是操作性极强的实施性规划,规划中必须十分注重公众的参与。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清明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探讨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步骤与方法,形成了一套公众参与村级土地规划的流程。但是由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中国还没有广泛开展,其公共参与的方法等还有待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日照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实证研究了GIS空间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土地质量等级及其范围,为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了万州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具体表现在: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工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链;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影响市场容量的扩大,制约农业自身的发展,制约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步伐,城镇化辐射带动能力弱;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城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差,农村工业布局较分散且技术落后,“空城现象”明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结构运行质量不高,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不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