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不同功率(100~500 W)对蛋清蛋白粉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生产高品质蛋清蛋白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乳化性、Zeta电位、粒径、浊度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探究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不同功率对蛋清蛋白粉乳化特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乳化性分析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蛋清蛋白粉乳液的乳化性和Zeta电位绝对值先增加后减小,平均粒径和浊度先降低后增加(P<0.05),其中微波功率为300 W时,蛋清蛋白粉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35 m2/g和33.53 min;平均粒径最小,为1 203.67 nm,蛋清蛋白粉乳液粒度分布呈现单峰曲线,蛋白质更均匀地分布在乳液中。结构分析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蛋清蛋白粉二级结构中α-螺旋相对含量降低,β-转角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大荧光发射强度降低,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蛋清蛋白粉微观结构展开程度先增加后减小,乳液液滴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其中微波功率为300 W时,蛋清蛋白粉乳液液滴直径最小且分布最均匀,蛋清蛋白表面展开程度最大,质地最疏松。【结论】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功率对蛋清蛋白粉乳化特性的影响显著,采用300 W微波功率处理蛋清蛋白,可显著改善其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蛋清卵白蛋白糖基化产物为研究对象,监测糖基化反应过程中蛋白分子特性变化。发现随反应时间延长,卵白蛋白与单糖或多糖反应产物接枝度均逐渐增大,且相同反应条件下,卵白蛋白与单糖反应产物接枝度较大;糖基化卵白蛋白表面巯基相对含量前3 d逐渐增加,第4天达最大值,糖基化卵白蛋白表面巯基相对含量始终高于卵白蛋白。1~3 d内,随反应时间延长,糖基化卵白蛋白疏水性不断增加,反应3 d后,糖基化卵白蛋白疏水性则明显下降;反应体系中大体积粒子数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且前3 d较大面积的粒子数增速较快。圆二色谱研究结果表明,随糖基化反应进行,α螺旋含量逐渐减小,β折叠与β转角含量不断增加;无规则卷曲含量呈波浪式变化,β折叠含量变化最大。结果表明,糖基化反应可提高蛋清卵白蛋白疏水性和分子粒径,使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豌豆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性能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超声波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揭示超声处理对PPI乳化特性的调控机制,为豌豆蛋白作为天然乳剂及其相关产品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频率为20 kHz、功率为600 W的超声波经不同时长(0、20、30、40和60 min)的预处理后制备改性豌豆蛋白(ultrasonic-pea protein isolate,U-PPI),再经高压均质制备U-PPI乳液。通过自由氨基、总巯基、粒径、溶解度及SDS-PAGE探究超声波处理对豌豆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借助圆二色谱仪分析U-PPI二级结构的变化;通过内源性色氨酸荧光测定分析U-PPI三级结构的变化;通过乳化活性指数、粒径、乳液界面蛋白分布、Zeta电位和表观黏度表征U-PPI的乳化能力和乳液稳定性;借助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超声波处理对PPI结构具有显著修饰作用,30—40 min的短时间超声处理能够显著降低α-螺旋并提高β-折叠含量,使PPI的结构更加舒展柔韧,更多的疏水基团暴露在界面上,同时超声波的解聚效应还引起PPI的平均粒径减小、溶解度显著增大;因而在此条件下超声处理对PPI结构的修饰有利于其在油/水界面形成致密而稳定的蛋白膜,有效地提高了PPI的乳化活性和乳状液的稳定性,微观结构也显示其乳液粒径更小、分布更加均匀。然而,60 min的长时间超声处理会导致PPI的疏水重聚,溶解度降低,不利于其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重排,降低了其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结论】30和40 min超声处理产生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等对PPI具有显著的解聚作用,促使蛋白分子结构舒展,有利于其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重排,从而显著改善了豌豆蛋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压均质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为动植物混合蛋白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400 mg/L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混合蛋白体系(SPI-WPI),对其分别进行0,30,60,90,120,150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观测高压均质处理前后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电位、表面疏水性、浊度以及乳液微观结构,研究高压均质处理对SPI-WPI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结果】与SPI和WPI相比,随均质压力增大,SPI-WPI混合体系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明显提高,在压力为150 MPa时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达到峰值,分别为80.6 m~2/g和16.1 min,较高压均质处理前(59.264 m~2/g和14.01 min)分别提高了36.06%和14.85%。经高压均质处理后,SPI-WPI混合体系的粒径分布由双峰转为单峰,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平均粒径显著降低(P0.05)。SPI-WPI混合体系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均质压力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于压力为120 MPa时达到最高,为23.66 mV,此时混合体系稳定性最好;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SPI、WPI、SPI-WPI混合体系的浊度均呈下降趋势。经高压均质处理后,SPI-WPI混合体系的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强,混合体系中蛋白分子伸展,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体系相互排斥作用增强;乳液的微观结构由孔洞较大且排列不规则转为均一、稳定结构。【结论】高压均质处理有利于SPI-WPI混合体系中两种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改善混合体系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5.
丙二醛氧化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结构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种氧化对WPI结构修饰与功能影响机制,为核桃蛋白抗油脂产物氧化及对乳化性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分离核桃蛋白,加入1,1,3,3-四乙基环丙烷制备的产物MDA最终浓度分别为0、0.1、1、5、10和20 mmol·L-1,在室温下与WPI反应24 h,通过透析去除MDA,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备MDA氧化核桃蛋白。测定氧化蛋白标记性基团(巯基、二硫键、氨基和羰基)、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浊度、疏水性、粒径和Zeta电位)及蛋白的乳化功能性等。【结果】MDA氧化造成核桃蛋白溶解度从68.74%下降到11.88%,特别是5—20 mmol·L-1 MDA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其所有值保持在0.32左右);在蛋白分子基团修饰方面,0—1 mmol·L-1 MDA对总巯基、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结构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种氧化对WPI结构修饰与功能影响机制,为核桃蛋白抗油脂产物氧化及对乳化性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分离核桃蛋白,加入1,1,3,3-四乙基环丙烷制备的产物MDA最终浓度分别为0、0.1、1、5、10和20 mmol·L~(-1),在室温下与WPI反应24 h,通过透析去除MDA,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备MDA氧化核桃蛋白。测定氧化蛋白标记性基团(巯基、二硫键、氨基和羰基)、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浊度、疏水性、粒径和Zeta电位)及蛋白的乳化功能性等。【结果】MDA氧化造成核桃蛋白溶解度从68.74%下降到11.88%,特别是5—20 mmol·L~(-1) MDA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其所有值保持在0.32左右);在蛋白分子基团修饰方面,0—1 mmol·L~(-1) MDA对总巯基、二硫键、自由氨基和羰基含量影响不大,但5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对总巯基和自由氨基含量的降低及对二硫键和羰基含量的上升影响显著(P0.0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较高浓度MDA对二硫键的含量增加影响显著,并促进核桃蛋白分子间(内)形成了还原性二硫键和非还原性共价键。在低于0.1 mmol·L~(-1)的MDA中氧化并不影响核桃蛋白二级结构,而在1 mmol·L~(-1) MDA以上则能显著降低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含量,提高无规则卷曲含量;随着MDA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蛋白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与蛋白二级结构中的有序结构变化规律相同,特别是10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能极大地降低蛋白荧光强度。0—1 mmol·L~(-1) MDA氧化不改变蛋白疏水性,但1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显著降低蛋白疏水性,疏水性最大降低程度为对照组的1/10;同时,低于1 mmol·L~(-1) MDA氧化对核桃蛋白粒径和带电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超过1 mmol·L~(-1) MDA则能显著提高蛋白粒径大小,并在10 mmol·L~(-1) MDA时达到最大粒径约1 160 nm,且显著降低蛋白带电量,且随着MDA浓度提高而一直降低。在核桃乳化功能性方面,0.1 mmol·L~(-1) MDA氧化即可显著降低蛋白乳化活性,而1 mmol·L~(-1) MDA氧化可显著降低乳化稳定性;随着MDA的浓度上升至20 mmol·L~(-1),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持续降低并均能损失约2/3的功能性。【结论】核桃蛋白在脂类氧化产物MDA氧化体系中,随着氧化度的加剧,MDA通过与蛋白反应而显著修饰蛋白分子结构(包括其残基基团),促进其交联形成大的聚集体进而改变其物化性质,从而显著降低蛋白的乳化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氯化钙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庆  木泰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2340-2346
【目的】研究不同氯化钙浓度(0.05、0.10、0.15、0.20、0.25 mol?L-1,pH 7.0)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对甘薯蛋白乳化液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指数、乳析指数、界面性质(界面吸附蛋白浓度及组成)和流变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添加0.05 mol?L-1氯化钙后甘薯蛋白乳化活性指数由未添加氯化钙的30.3 m2?g-1显著降低为27.6 m2?g-1,d4,3从4.2 μm增大至4.42 μm(P<0.05)。然而,随着氯化钙浓度进一步升高(0.10—0.25 mol?L-1),d4,3显著增大(P<0.05)而甘薯蛋白乳化活性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此外,添加较高浓度的氯化钙能显著地增加乳化液的乳析指数和初始表观黏度,且界面吸附蛋白的浓度也显著提高(P<0.05)。SDS-PAGE分析发现,Sporamin A不易被甘薯蛋白乳化界面吸附,且乳化界面和乳化液中均存在>66 kD的S-S键高分子聚合物。【结论】 钙离子与甘薯蛋白结合能改变其结构,进而影响甘薯蛋白的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抑制核桃蛋白的氧化、提高核桃蛋白的综合利用率、增加核桃产品的货架期,本文研究了蛋白质氧化对核桃蛋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氧合酶催化不同添加量的亚油酸氧化形成的反应系统,亚油酸添加量分别为0、3、4.5、7.5、9 mL,对核桃蛋白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修饰,对核桃氧化蛋白的溶解度、粒径、电位、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以及内源荧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随着亚油酸的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与表面疏水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亚油酸添加量为3 mL时达到最大,Zeta电位绝对值为16.73 mV,疏水指数为52.33。当亚油酸添加量为0~3 mL时,溶解度降低,粒径变小,当亚油酸添加量大于4.5 mL,溶解度回升,并且在4.5 mL时达到峰值45.81%,粒径向粒度大的方向偏移,亚油酸添加量为9 mL时,核桃氧化蛋白溶解性开始降低,粒径开始向粒度小的方向偏移。随着体系中亚油酸添加量的增加,游离巯基含量呈下降趋势,从75.58μmol·g-1下降到41.90μmol·g-1;当亚油酸添加量大于4.5 mL时,二级结构的酰胺Ⅰ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KillerRed蛋白(KRP)脂质体的制备配方,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为优化该蛋白的使用性能提供依据。【方法】用逆相蒸发法制备KRP脂质体,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泄漏率以及生物活性。【结果】按优化配方制得的脂质体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520.9 nm、Zeta电位为-83.78 mV、包封率为77.05%;不同时段脂质体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3.0499x+0.0368(r=0.9771)、y=2.6003x+1.1592(r=0.9600)和y=2.7702x+1.2624(r=0.9765),LC50值分别为42.40、30.00和22.35 μg•mL-1;脂质体透过家蚕和斜纹夜蛾表皮的效果均优于KRP,48 h后通过家蚕和斜纹夜蛾表皮的累积渗透量达24.67和20.83 μg•mm-2,分别是同时间段KRP的3.10和2.35倍。【结论】以该配方制得的KRP脂质体生物活性明显高于KRP,经皮渗透效果也优于KR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来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凝胶的表面疏水性S0和Zeta电位值来表征疏水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用拉曼光谱的I850/I830比值大小反映凝胶氢键的变化;凝胶保水性用高速离心机测定。【结果】超声波处理0—6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处理6—15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以及活性巯基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而对MP原料进行同样处理时,处理时间在0—6 min内,MP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变化趋势与MP凝胶相同;超过9 min后,活性巯基和总巯基没有显著变化,且二者含量逐渐接近。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促进了MP分子内部巯基转变成二硫键,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和加热成胶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活性巯基转变成二硫键。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先随超声时间延长从1 194.1显著上升到1 489.5(6 min),随后逐渐降至1 230.8,表明超声波产生的空穴效应能够使MP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但超过6 min后,增加的蛋白表面疏水性又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MP凝胶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时间的增加从6.03显著增加到7.68(P0.05),超过6 min后显著减少,表明超声波处理使MP分子逐渐展开,蛋白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增强,但过度展开后对其形成凝胶的静电作用力不利。适度的超声时间(0—6 min)使MP凝胶的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0.9805增加至1.023(P0.05),表明MP与水分子形成的"蛋白-水分子"氢键增多,6 min过后比值减少,蛋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超声波处理0—6 min后的MP凝胶保水性从47.5899%快速升至72.9855%(6 min)(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凝胶的保水性减少至44.35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水性与总巯基的相关性不大(P0.05),与活性巯基显著相关(P0.05),与表面疏水性、电位绝对值和氢键都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波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疏水作用力、静电斥力和氢键是决定保水性的主要作用力,而二硫键次之;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疏水作用力、氢键和静电斥力均达到最大,致使凝胶网络结构均匀致密,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分。  相似文献   

11.
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微结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流变学性质和甘薯蛋白肽的表面疏水活性。【结果】与未添加NaCl的相比,添加浓度为0.2 mol·L-1的NaCl时,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d4,3由54.19 μm增大至59.70 μm;乳化活性指数由86.29 m2·g-1显著降低为56.35 m2·g-1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由14.84 min降为13.19 min。然而,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甘薯蛋白肽乳化颗粒均一程度降低,d4,3进一步由0.2 mol·L-1时的59.70 μm增加至69.72 μm;而乳化活性由56.35 m2·g-1逐渐降低至32.32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 m2·g-1时达最大值,为15.55 min;初始表观黏度增大,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降低。此外,随着pH增加,乳化颗粒均一程度升高,d4,3由pH 3时的64.45 μm减小至pH 9时的51.21 μm;而乳化活性由pH 3时的3.99 m2·g-1升高至pH 9时的120.47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H 3时其最佳值为29.13 min;初始表观黏度降低,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升高。【结论】甘薯蛋白肽的乳化特性与NaCl浓度和pH密切相关,添加≥0.2 mol·L-1 NaCl降低了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而增加pH可有效提高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甘薯果胶的乳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新  木泰华  郭庆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759-2766
【目的】探讨甘薯果胶构成及乳化特性,为开发和利用薯渣中的果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法从薯渣中制备果胶,咔唑硫酸法测定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滴定法测定酯化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胶分子量。在不同果胶浓度(0.5%-4.0%,w/v)和不同油相体积分数(5%-40%,v/v)条件下进行乳化液特性研究。【结果】甘薯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3.28%,酯化度31.71%,分子量约为292kD。随着果胶浓度升高,乳化液粒径(d4,3)减小,乳化颗粒吸附果胶比例显著升高,乳化液表观黏度增大,乳化活性(EA)和乳化稳定性(ES)升高(P0.05)。此外,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d4,3增大,EA及乳化液表观黏度升高(P0.05),被乳化颗粒吸附果胶比例下降及ES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薯渣是制备果胶的良好材料,酸法制备甘薯果胶属低甲氧基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Zeta电位法分析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Zeta电位的角度考察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的吸附规律,为适时监测和优化制糖澄清工艺提供新途径。【方法】通过模拟亚硫酸法制糖澄清工艺,探讨新生亚硫酸钙吸附蔗汁胶体过程中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吸附量(Qe)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 H和胶体浓度的升高,Zeta电位和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的Qe逐渐增大;随着Zeta电位的增大,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的Qe也逐渐增加。新生亚硫酸钙对胶体的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时,其拟合参数R^2大于Langmuir模型的拟合参数R^2。【结论】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吸附特性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新生亚硫酸钙对蔗汁胶体的Qe与其Zeta电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弛  刘慧  刘芳  钱疆  吴文晞  褚克丹  赵峰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78-3488
【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 d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芦丁和水仙苷2种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金线莲中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脯氨酸(Pro)在胁迫后含量快速上升,并维持高位;其余游离氨基酸组分则直至第14 d后,开始出现显著上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第7、14和30 d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92、108和67,其中上调为6、32和10,下调为86、76和57,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异戊烯醇磷脂和有机酸类。存在极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包括N-聚糖生物合成(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调),油菜素甾体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铅胁迫初期,金线莲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及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减少胁迫损伤,但长期高含量铅胁迫会导...  相似文献   

15.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制备1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凹凸棒土的食品包装纳米材料,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包装材料进行表征,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分析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纳米粒子能均匀分布在制备的包装材料中,与普通材料比,食品包装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增强;金针菇在4℃条件下贮藏15 d,纳米包装金针菇的失重率、腐烂指数、相对电导率和褐变度与对照的相比分别下降了43.14%、97.13%、29.77%和12.68%,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保留量分别达7.05%、32.00 mg/100 g和5.85 mg?g-1,显著高于对照的6.00%、20.42 mg/100 g和3.75 mg?g-1;【结论】纳米材料显著保持了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维持了较低的膜透性和氧化程度,从而延缓了金针菇的劣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