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小麦价格管理上规定:“品质差价以花麦(红白混杂麦)为100,白麦可高于花麦2%,红麦可低于花麦2%”。因此,有的省规定白麦比红麦每斤价高2——4分钱,有的规定虽各不相同,但白麦比红麦价高则都是一致的。我们认为:红白皮不是小麦  相似文献   

3.
徐寿尧  孙锦馀  杨力 《种子》2000,(1):50-52
为了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条例 ,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 ,国家新出台了粮食收购政策 ,决定 2 0 0 0年将红皮小麦退出国家保护收购范畴。对农业生产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 ,使得素以红麦当家的淮南麦区小麦生产遇到新的挑战 ,势必引起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良种经营、推广一连串的变革 ,才能适应自然的气候与市场的需求 ,保持我国的小麦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应有的位置 ,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积极贡献。1 品种选育的新要求品种选育要适合气候特点。淮南麦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气候温暖 ,地势低平 ,最冷月平均气温1.0…  相似文献   

4.
多年生产调查及研究表明,小麦穗发芽主要是气候因素、成熟度和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大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导致穗芽发生的内因是小麦籽粒的发芽能力。发芽能力主要与籽粒的成熟度及休眠特性有关,红皮小麦品种因其休眠期长,抗穗发芽能力强于白皮小麦品种;同时栽培措施对穗发芽也有一定影响。在目前人力不能控制天气和抗穗发芽白皮小麦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用对穗发芽有较强抗性的红皮小麦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是淮南麦区解决穗发芽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艳  李强  李彦苇 《种子世界》2014,(11):36-37
<正>1影响小麦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1.1小麦种子的后熟作用小麦种子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和较长的后熟期,后熟期一般在60d左右,且随种植季节及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春性小麦后熟期较长,冬性小麦则较短;红皮小麦后熟期较长,白皮小麦后熟期较短。处于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表现为呼吸强度高、酶活性大、生理代谢旺盛且发芽率低等特点;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将显著  相似文献   

6.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7.
谈谈黑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小麦与其它黑色作物一样,是指子粒颜色较深的小麦.紫粒与蓝粒小麦等都通称为黑小麦.黑小麦的种子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组成.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约占种子重量的5%~7.5%,皮层的厚度因栽培条件和品种而异,皮层厚的比皮层薄的出粉率稍低.皮层是一种保护组织,保护胚和胚乳免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皮层中有一层交叉排列薄壁细胞,内含色素,形成种子的颜色.白皮的小麦这层细胞比较薄,呈淡黄色:紫(黑)皮的小麦则较厚,呈紫黑色.  相似文献   

8.
两淮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风  肖文言 《种子》1994,(4):1-6
对两淮麦区40年来代表性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果是:(1)黄熟期的培养皿种子发芽、水层纸巾穗发芽、延期收获田间穗发芽调查和α-淀汾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鉴别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都有显著的效果;(2)经改进的水层纸巾7天穗发芽度试验是简便、有效、功能全面和适用性好的鉴定方法;(3)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有4种类型:种子深休眠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与其它机制联合作用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的中敏型和无任何保护机制的高敏型;(4)低敏型和中敏型都有红、白皮两类品种,高敏型全是白皮品种;(5)红色种皮除有助于种子休眠外,还有延缓和减轻田间穗发芽的效应;(6)、1980年代以来的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有严重退化趋势,抗性品种只占12.5%,而50-70年代的供试品种有81.8%是抗穗发芽的;(7)就其重要性,抗穗发芽育种的地位不应低于抗病育种,应改善沿淮、淮北小麦品种布局,重视选择推广红皮品种;(8)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指标─黄熟期7天穗发芽度;高抗<1.15、中抗<1.70;(9)推荐红皮品种博爱7023和马场2号、白皮品种丰产3号和百农3217为小麦抗穗发芽鉴定试验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9.
春蚕豆异交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其异花程度的高低常因品种、气候条件、地区、蜂源及栽培田块不同而异.掌握蚕虫自然异交率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对育种、繁种保纯和高产栽培都至关重要.我所于1996-1997年开展了春蚕豆异交率测定研究. 1材料与方法父本为白皮、黑脐的临蚕二号,母本为红皮、白脐的临夏白脐红和红皮、白脐的和政尕红蚕. 试验I:选择14m×21m的地块,按2m×3m划成49个小区,四周种植白皮蚕豆,中间等行距种植9个小区红皮蚕豆,每小区种4行.  相似文献   

10.
白皮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及品种抗性机制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蒋国梁  肖世和 《作物学报》1998,24(6):793-798
对48个白皮小麦种质及2个红皮小麦种质连续3年测定结果,品种间收获前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及收获后种子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穗发芽敏感性因年份和种子发育时期而异,开花后35-40天较敏感,品种间差异大。休眠期长短与穗发芽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收获后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与穗发芽率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光质培养与幼苗叶绿素测定的方法,对红皮、黄皮和白皮三个类型的洋葱种子进行了快速鉴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暗培养条件下,肉眼可鉴定白皮洋葱与有色洋葱种子,对有色的红皮与黄皮洋葱种子进行鉴定具有局限性。叶绿素测定,暗培养条件下三种类型的洋葱种子未见显著差异。可见光下,叶绿素含量在三种类型的洋葱种子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利用叶绿素含量鉴定区分。肉眼观测未见可识别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国家调整了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夏粮收购实行了优质优价,各产区都在研究如何发展优质小麦。笔者认为,现有条件下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家知道,小麦品种具有生态类型(冬春性)之分,发展优质小麦品种,首先必需选择与本地生态类型相近的品种。针对现有优质小麦生态类型多为冬性、半冬性的现实,北方麦区如山东、河南等省可发展品质一流的优质小麦;南方麦区特别是淮河以南的红麦区,小麦生长后期雨水多,梅雨来得早,穗发芽、烂麦场的危险很大,只宜发展品质有所改良的小麦品种,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光照条件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与积累的影响, 以红粒小麦品种(系) D4红、红5、黑小麦76, 黑粒小麦品系D4黑、昌邑黑麦, 以及普通小麦济麦19 (白粒)为材料, 研究穗部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全灌浆期穗部遮光或后期遮光对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前期遮光, 说明籽粒灌浆后期是花青素合成的关键时期。穗部遮光对D4红、红5及黑小麦76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黑粒小麦昌邑黑麦与D4黑。3个红粒品种(系)全灌浆期遮光后籽粒花青素含量不足1 U g-1, 与白粒品种类似, 而前期遮光后期恢复光照后籽粒花青素迅速合成。与未遮光的对照比较, 遮光对2个黑粒小麦品系花青素含量影响虽达显著水平, 但遮光后黑粒品系花青素含量仍在2 U g-1以上。说明黑粒与红粒小麦籽粒花青素的合成途径不同。红粒小麦的花青素合成可能是一种依赖光的合成途径, 而黑粒小麦中可能是依光型和非依光型两种合成途径, 且后者是其主要途径。有色小麦籽粒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变化趋势是灌浆前期低, 中后期高, 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呈前期高, 中后期低的变化趋势。未遮光处理的有色小麦, 其不同时期籽粒花青素含量与PAL和CHI活性变化趋于一致, 且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CHI与PAL是有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黑粒小麦的花青素含量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而红粒的相关性不显著。遮光后籽粒的花青素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 说明光照条件对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并非直接通过3种酶活性的变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去库存、调结构、降产能”的大背景下,2016年国内小麦产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从生产形势看,冬小麦生长过程中遭受了低温、倒春寒、连阴雨、赤霉病等,导致局部地区新麦产量、质量或将出现“双下降”;从面粉加工看,终端消费低迷、麸皮价格大幅下降、原粮采购成本高且难度大等等,使得制粉企业亏损压力较大,开工率整体保持偏低水平,部分中小型面粉企业被迫“洗牌出局”;从购销环节看,托市收购长期占据市场主导,而2015年度小麦价格的过山车行情,导致许多贸易商“折戟沉沙”,对新粮收购的态度趋于谨慎.时下,2016年产小麦收购即将拉开帷幕,尽管托市收购价格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但由于收购市场价格预计低开,大范围启动托市的可能性较大,后期小麦价格走势将继续维持“政策市”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互助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约1.7万hm2,年需良种约500万kg,小麦品种川水地区以阿勃、高原448、民和588、互麦14号、青春38等为主;浅山、半浅半脑地区以互助红、互麦13号为主.为确保供种质量,减少种子造成农业生产的风险,需加强种子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13年6月中下旬,产区多地新产小麦陆续上市。在主产区相继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提振下,国内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稳中趋涨;陈麦市场购销清淡,局部价格回落。受不利天气影响,2013年部分产区小麦品质和产量较往年有所下降,加上农户对小麦价格的期望值不断抬高,存在一定惜售心理,对小麦价格底部形成支撑。目前,部分面粉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的同时,更加注重收购小麦的质量。预计后期新麦价格将维持坚挺。  相似文献   

17.
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肖文言  徐风 《作物学报》1993,19(6):501-508
选用5个收获前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白皮小麦亲本品种,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发芽敏感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而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亲本品种发芽敏感性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方差则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白皮小麦杂交当代种子,以  相似文献   

18.
以乡镇为单位,对新春9号小麦品种进行订单生产示范和专用研究,建立了订单小麦生产的良繁供种体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订单收购体系。进行了单品种面粉食品蒸煮、烘焙试验,配麦、配粉试验和馒头专用粉、拉面专用粉、面包专用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麦田间穗发芽的影响因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一个重要自然灾害。穗发芽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而且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水平,造成小麦的品质、耐贮存性及下年播种质量的下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损失。1996年,穗发芽导致我县近70hm^2小麦种子繁育田因发芽率降低而丧失种用价值;2000年,淮南麦区大面积白皮小麦品种发生穗发芽,导致粮价猛跌,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因此,研究小麦穗发芽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对于指导大面积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糯性小麦配粉对普通小麦淀粉品质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一系列梯度比例,将2种糯性小麦面粉分别添加到7种普通小麦面粉(分强筋组和中筋组)中,探讨不同配比对普通小麦面粉的淀粉品质特性(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RVA粘度曲线参数)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粉能明显降低普通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膨胀势,但由于混合粉中的糯麦面粉和普通面粉分别糊化,先后形成“糯麦高峰”和“普通小麦高峰”,混合粉的高峰粘度反而降低。添加糯麦面粉明显降低反弹值、延缓凝沉速度和程度,也能减小保鲜面条的评分降幅,从而能明显延长鲜湿面条的货架寿命。所用的糯麦品系属于中筋偏弱类型,因而可降低强筋组面粉的筋力,使面条软硬适中;但使中筋组面条变软、评分降低。因此,下一步工作需要选育适于面条配粉的中筋或中筋偏强型高白度糯性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